文/晏 紅
王思嘉是個快樂的陽光少年,可是,上了四年級以后,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問題了。最近連續(xù)有幾次考試,爸爸媽媽問他考得怎么樣,他都說“挺好的”,開家長會的時候才知道,這幾次成績都在班級平均分以下。期末考試后,他依然說“挺好的”,結果依然不到平均分。媽媽批評他:“這樣的成績對你沒有絲毫觸動,你還認為挺好的?”兒子反駁說:“弟弟(表弟)的分還沒有我高呢!”“這次他們的考題難,他在班里第二名!”“那也沒用,他還是沒我高,我上四年級,他上三年級,我上五年級,他上四年級,他永遠都趕不上我!”聽了兒子的這番話,媽媽氣得無語了。
自信不等于盲目自信
任何人都應該有自信心和自尊心,自信是成功的首要條件,所以家長都很重視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F(xiàn)在王思嘉很“自信”,他從來就沒有不自信過,媽媽卻對兒子的“自信”著急了,因為兒子的自信屬于盲目自信,如果這樣發(fā)展下去,兒子的自信可能會降低他努力的意志,帶來學習的失敗。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是恰如其分地信任自己解決問題的力量的一種積極情緒體驗。但自信不是單獨存在的,自負、自信、自卑是一個逐漸由量變產(chǎn)生質變的連續(xù)體。自負是對自己過分信任,屬于消極情緒。自卑是對自己過分不信任,屬于積極情緒。自負、自信、自卑這三種狀態(tài)可能同時存在于一個人身上,尤其是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他們的情緒和性格特征還不穩(wěn)定,自負、自信、自卑混合出現(xiàn)在他們身上的狀況經(jīng)常出現(xiàn)。現(xiàn)在王思嘉遇到了這種情況,任何情況下他都覺得“挺好的”,這是盲目自信,即自負;但如果家長以后對他經(jīng)常嚴加批評,他可能出現(xiàn)另一個極端,即任何情況下他將覺得“挺糟的”,過分否定自己,這種自卑與自負一樣都將對孩子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準確定位自信的坐標,發(fā)揮情緒對孩子行為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促進他的健康成長。
培養(yǎng)方法
●家長恰如其分地表揚與批評相結合。自信是一種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能力實際水平的正確估計。經(jīng)常高于實際水平的虛夸表揚會導致孩子的自負,經(jīng)常貶低和否認則會導致孩子的自卑。家長常常因為擔心孩子不高興而一味寵著孩子,或者擔心孩子驕傲自滿而一味打擊孩子,這都是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實際上,孩子做對了應該表揚,做錯了應該批評,兩者相結合,才能幫助孩子準確定位自信的坐標。
●孩子恰如其分地自我表揚與自我批評相結合。自信終歸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漸漸長大之后,他應該逐漸擺脫對大人的依賴,學會正確地自我評價。但是小學生自我評價的主動性比較弱,事情過去就過去了,自己從中獲得什么經(jīng)驗和教訓,孩子常常不愿意也不善于自覺地反思,這就需要家長提醒他。不管是平時做作業(yè)、考試還是日常生活行為,家長可以讓孩子建立一個自我評價表,做對了、做好了,就讓他為自己畫或者貼一張笑臉,做錯了、做得不好,就記錄一個哭臉。自我表揚與自我批評相結合,將有助于孩子自己學會準確定位自信的坐標。
●自負的時候“降溫”,自卑的時候“升溫”。孩子的情緒不可能總是四平八穩(wěn)的。有時在學校犯了一個錯誤,遭到老師的嚴厲批評或者同學的冷落,他的情緒一落千丈,然后產(chǎn)生泛化的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從此以后“完蛋”了,這時家長要積極鼓勵孩子,為他“升溫”,走出自卑。有時孩子受到他人的吹捧,會產(chǎn)生飄飄然的感覺,認為誰都不如自己,并且不愿意踏踏實實地做事或學習。這時候家長要及時指出孩子的問題,為他“降溫”,走出自負。
●學會正確的歸因。歸因是為自己的行為結果查找原因。大部分人都有一種自然傾向,成功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功勞大,失敗的時候覺得別人的問題多。孩子的這種傾向更加明顯。實際上,孩子的生活比較單純,影響成敗的因素也不復雜,通常成功了主要是他努力的結果,失敗了主要是他不努力的結果。所以,家長要多引導孩子為自己的成敗尋找內(nèi)因,而不總是歸咎于外因,否則孩子會認為失敗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因而覺得自卑無助,減弱了克服困難的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