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在欣喜之余卻發(fā)現(xiàn)煩惱也開始增加了:他跟別人說星期天到動物園看到了大熊貓,明明沒帶他去過動物園;發(fā)脾氣把東西摔到地上,卻說是爸爸摔的。父母開始不知所措,這么小就撒謊,以后可怎么辦???
在成人看來,撒謊是人有意識采取的一種解決問題或推卸責(zé)任的方法,一般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但是孩子的撒謊跟成人認為的撒謊是有區(qū)別的,有時他們的撒謊并不是故意而為之。孩子的撒謊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以為是真的”,另一種是“孩子知道是假的”,這兩種情況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
一、“孩子以為是真的”
大多數(shù)專家認為三四歲以前的孩子是不會撒謊的,因為他們還不具備撒謊的技能。對這一時期的孩子來說,撒謊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夸大事實和幻想。也就是說,孩子“以為是真的”。從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征來看,想像力是他們重要的認知能力之一,但幼兒還不能分清想像和現(xiàn)實之間的界限,因此孩子的言談中常常有虛構(gòu)的成分,對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節(jié)加以夸大。
例如,孩子在和伙伴談?wù)撟约旱母改傅臅r候,常洋洋得意地說“我爸爸是世界上跑步最快的人”、我媽媽的頭發(fā)都到腳脖了”等等。但事實上,爸爸只是比他跑得快而已,而媽媽的頭發(fā)只是剛到腰部罷了。在說到自己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更普遍了。多多(一個3歲小男孩)有一次對老師說:“今天在幼兒園,豆豆看到一只小蟲子,嚇哭了,但我沒有哭。”而事實上,他最怕蟲子,見到蟲子就會立刻尖叫著往大人或者老師的懷里躲。但多多在講這話的時候,絕對不是在騙你,他說的是“實話”——想像中的情況。幼兒編造某些故事不是撒謊,這只是他們發(fā)揮想像的一種方式,通過語言的描述,使自己看起來更加能干;或者通過編故事來滿足自己的愿望。就像多多,他希望自己可以勇敢些,可以不怕蟲子,那么在他的故事中,他可以獲得這種滿足。孩子經(jīng)常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不能分辨出什么是真實的,什么是想像的。敘說他們的想像故事和撒謊是不同的。因此,不能把孩子的想像和幻想等同于撒謊。
如果孩子總是“撒謊”的話,那么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愛和贊揚:“你真勇敢!我知道你才不會被蟲子嚇哭呢?!?這樣的愛和贊揚會增加孩子的自信,讓孩子變得更勇敢。而不是去告訴他事實:“怎么是豆豆呢?是你看到蟲子嚇哭了吧?!边@樣的“事實”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使他更加膽小。一個充滿自信的孩子就不再需要通過想像或者夸大的言語來使自己看來更好了。
對于幼兒而言,夸大事實不是撒謊,幻想更不是撒謊。但是要幫助孩子了解幻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區(qū)別。 例如可以問孩子:“你知道真的和假的之間的區(qū)別嗎?我們來看看,我說一些句子,如果是真的,你就回答‘真的’;如果不是真的,你就說‘假的’。”例如,
天空是紅色的。(孩子:假的)
我們用我們的耳朵聽。(孩子:真的)
螞蟻比大象大。(孩子:假的)
從罐子里拿出個糖果,吃掉。然后說:“我沒有吃糖果?!?(孩子:假的)
把玩具放在椅子上。然后說:“噢,我把玩具忘在椅子上了?!?(孩子:真的)
二、“孩子知道是假的”
孩子撒謊的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知道是假的”,但依然說假話。這就是我們應(yīng)該擔(dān)心的撒謊了。發(fā)生這種情況的絕大部分原因是孩子知道如果說實話會受到批評甚至懲罰,一般三四歲以后,孩子會出現(xiàn)真正的撒謊行為。
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和家長不正確對待孩子犯錯有很大關(guān)系。孩子做了錯事,即使承認錯誤,但家長仍舊批評他,甚至懲罰他。孩子因為講了真話而受到懲罰的話,他就會逐漸地學(xué)會撒謊。那么,下一次再犯錯的時候,他為了不受批評,就只有撒謊了。
孩子做錯了事,家長要做的就是:別讓事情變得更糟。例如,你看見地板上有冰淇淋,孩子的臉上也有冰淇淋,那就不要責(zé)問是不是他把冰淇淋弄到了地板上,你要做的是能做什么來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對他說:“我知道是你不小心把冰淇淋弄到了地板上。我去拿個勺子,你來幫我清理干凈。”這樣做可以避免孩子為了掩蓋錯誤或者是出于逃脫懲罰的恐懼而去撒謊。
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作錯事的時候,做錯事并不意味著他就是壞孩子,做錯事敢于承認就是好孩子。讓孩子感到講真話并不是件困難的事。
更重要的是,作為孩子的父母或者教師要以身作則,要誠實。切不可為了達到某種暫時的目的而欺騙孩子,對孩子撒謊。我們要尊重孩子,不要以為孩子太小,對孩子許下的諾言就不重視,無論能否兌現(xiàn)都不在意。天長日久,孩子就會認為,撒謊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媽媽也經(jīng)常撒謊。等孩子有了這種認識以后,他怎么能成為一個誠實的孩子呢?因此,遇到事情應(yīng)對孩子說真話,耐心地講清道理。尤其對孩子一定要言而有信,許下的諾言一定要兌現(xiàn),萬一無法兌現(xiàn)時,也應(yīng)該向孩子道歉并說明原因,這也是尊重孩子的表現(xiàn)。
讓孩子確信:你愛他,無論他做了什么,即使有時你對他很生氣,你也是愛他的。這樣培養(yǎng)一個誠 實的孩子才是可能的。[家庭教育網(wǎng)]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亂拋石塊 傷人惹禍 [2008-04-02 19:32:00]
- 減肥一定要避免這6個生活習(xí)慣 [2008-04-03 13:18:00]
- 孩子任性的背后 [2008-04-03 13:43:00]
- 學(xué)孩子說話 [2008-04-03 13:4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