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學(xué)步時,特別喜歡自己走。當然啦,額頭上跌個包是輕的,磕破皮,跌出血也在所難免。俗話說“跌一跌,大一大”,哪個孩子沒跌過跤?
樂樂跌倒了,不太哭,他會昂起頭,四面看看,就近爬到桌椅或墻根邊上,然后自己爬起來。有趣的是媽媽,即使在樂樂邊上,也不扶他,只說:“樂樂很能干,自己會爬起來。”樂樂就扶著媽媽的腿吭吃吭吃爬起來。媽媽這樣做是因為她知道對于樂樂,自己爬起來不僅是全身運動,全身鍛煉,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樂樂頑強、獨立、機靈的個性品質(zhì)。
實際上,早在學(xué)步之前,媽媽就有意識開始了這種性格和能力的訓(xùn)練和培養(yǎng)。樂樂的床是由1平方米左右的半張折疊床改裝的,四面用粗的尼龍繩編成的網(wǎng)眼圍欄。樂樂在網(wǎng)欄里睡覺、玩耍,隨著月齡增加,樂樂無師自通,從仰臥到俯臥,從躺到坐,從趴到翻、滾、蹲、爬,直到扶著網(wǎng)欄站起來,再扶著網(wǎng)欄橫桿從床這邊移動到那邊。10個月的時候,樂樂甚至?xí)戎W(wǎng)欄繩,抓著網(wǎng)欄桿,獨立攀摘網(wǎng)欄頂上的玩具。直到小床容不下他的折騰。
媽媽決定把樂樂從網(wǎng)欄床上移到地上。媽媽整理好房間,把地上的危險物搬開,大床底下打掃得一塵不染。樂樂的“運動場”大了好幾倍,樂樂一下地就行動自如,他在“網(wǎng)床”上早已練就了一雙結(jié)實的腿和小猴般的機靈。
媽媽常說,有自制力的母親才能培養(yǎng)出自信、獨立的孩子。當孩子跌破頭,磕出血的時候,父母當然是心疼的。
可“傷痛已產(chǎn)生,兒童必須忍受,如過于驚慌,只能使他更覺害怕和更加神情緊張……”這是一位教育專家的告誡。
媽媽看到樂樂受傷,雖然也心疼、心慌,但總盡量控制自己,表現(xiàn)出平靜的樣子,一邊仔細擦看傷口,一邊視實際情況,或轉(zhuǎn)移樂樂的注意力,或給予安慰。一天中午,樂樂去鄰居家看菊花,因跑得太快,一跤跌在菊花盆上。媽媽聽見哭聲,連忙跑過去,只見樂樂滿嘴是血,鄰居嚇得不知所措。媽媽的心一下子抽緊了,突突地狂跳起來。但媽媽極力告知自己:要鎮(zhèn)靜!她輕輕抱起樂樂,說“媽媽看看,摔在哪里了?”媽媽拭去樂樂嘴邊的血,看清楚是下唇磕破了,稍稍放了心。一邊安慰樂樂,一邊給樂樂洗臉,樂樂也很快平靜下來。
媽媽看樂樂的嘴唇已經(jīng)止血,就蹲在花盆邊,問樂樂,剛才跌在哪里了?為什么會跌到?意在讓樂樂記住在花盆邊走路要小心。
別以為幼小的孩子不會吸取教訓(xùn),其實,像“花盆、砰、痛”,這樣的過程他們會記住的。重要的是不要對孩子進行誤導(dǎo),如“都是花盆不好,媽媽打花盆!”這樣做,客觀上雖有轉(zhuǎn)移孩子注意力的作用,但久而久之,會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xué)會“外歸因”,把自己的失敗都歸因于環(huán)境或他人,而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顯然,習(xí)慣“外歸因”的人比習(xí)慣“內(nèi)歸因”的人欠缺主動進取精神,因為他們覺得,事情成敗都是外界決定的,自己是無能為力的。
愛心提示
為學(xué)步期幼兒創(chuàng)設(shè)一個安全、衛(wèi)生的“地面運動場”,要注意電插座的處理,防止孩子用手指或小東西去扣;瓶瓶罐罐、剪刀鐵器要移去,以免誤傷孩子;紐扣、硬幣等細小東西要放好,以免孩子誤入口中。讓孩子在地上隨意爬,床、桌椅底下,是訓(xùn)練他們體能和身體靈巧以及機智、決策等個性品質(zhì)的好場所,要誘發(fā)孩子去爬,去鉆。
小貼士
學(xué)步兒個頭小,一般跌倒摔不壞,也不太疼。而成人往往從自己的體驗出發(fā),或出于思維定勢,總把跌跤看得很嚴重。當然,跌倒了,孩子難免哭幾聲,這是很正常的。問題在于父母習(xí)慣慌慌張張地把孩子抱起來,結(jié)果反而加劇了孩子對“跌倒—疼痛”的情境體驗。以至有些孩子甚至“退化”成自己不會爬起來,非等大人抱他不可。孩子的依賴性格從中養(yǎng)成,父母卻渾然不知。
孩子跌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對其健康成長的意義怎么強調(diào)都不會過分,如體力、靈巧、獨立、意志、毅力、忍耐等等都在“自己爬起來” 的過程中得到訓(xùn)練,甚至智慧、觀察、決策等也在其中得到培養(yǎng)。一個幼兒跌倒時,他要忍住疼痛,向四周觀察有沒有可以扶的物體,然后決定以哪個作為可扶物,并爬向可扶物,再努力爬起來。啊,我站起來了!這就是孩子最早的成功體驗,如果這時得到父母的稱贊,就更加深這種成功的愉快體驗。一個人的獨立、自信、樂觀從這時候開始萌發(fā)。
樂學(xué)步時,特別喜歡自己走。當然啦,額頭上跌個包是輕的,磕破皮,跌出血也在所難免。俗話說“跌一跌,大一大”,哪個孩子沒跌過跤?
樂樂跌倒了,不太哭,他會昂起頭,四面看看,就近爬到桌椅或墻根邊上,然后自己爬起來。有趣的是媽媽,即使在樂樂邊上,也不扶他,只說:“樂樂很能干,自己會爬起來。”樂樂就扶著媽媽的腿吭吃吭吃爬起來。媽媽這樣做是因為她知道對于樂樂,自己爬起來不僅是全身運動,全身鍛煉,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樂樂頑強、獨立、機靈的個性品質(zhì)。
實際上,早在學(xué)步之前,媽媽就有意識開始了這種性格和能力的訓(xùn)練和培養(yǎng)。樂樂的床是由1平方米左右的半張折疊床改裝的,四面用粗的尼龍繩編成的網(wǎng)眼圍欄。樂樂在網(wǎng)欄里睡覺、玩耍,隨著月齡增加,樂樂無師自通,從仰臥到俯臥,從躺到坐,從趴到翻、滾、蹲、爬,直到扶著網(wǎng)欄站起來,再扶著網(wǎng)欄橫桿從床這邊移動到那邊。10個月的時候,樂樂甚至?xí)戎W(wǎng)欄繩,抓著網(wǎng)欄桿,獨立攀摘網(wǎng)欄頂上的玩具。直到小床容不下他的折騰。
媽媽決定把樂樂從網(wǎng)欄床上移到地上。媽媽整理好房間,把地上的危險物搬開,大床底下打掃得一塵不染。樂樂的“運動場”大了好幾倍,樂樂一下地就行動自如,他在“網(wǎng)床”上早已練就了一雙結(jié)實的腿和小猴般的機靈。
媽媽常說,有自制力的母親才能培養(yǎng)出自信、獨立的孩子。當孩子跌破頭,磕出血的時候,父母當然是心疼的。
可“傷痛已產(chǎn)生,兒童必須忍受,如過于驚慌,只能使他更覺害怕和更加神情緊張……”這是一位教育專家的告誡。
媽媽看到樂樂受傷,雖然也心疼、心慌,但總盡量控制自己,表現(xiàn)出平靜的樣子,一邊仔細擦看傷口,一邊視實際情況,或轉(zhuǎn)移樂樂的注意力,或給予安慰。一天中午,樂樂去鄰居家看菊花,因跑得太快,一跤跌在菊花盆上。媽媽聽見哭聲,連忙跑過去,只見樂樂滿嘴是血,鄰居嚇得不知所措。媽媽的心一下子抽緊了,突突地狂跳起來。但媽媽極力告知自己:要鎮(zhèn)靜!她輕輕抱起樂樂,說“媽媽看看,摔在哪里了?”媽媽拭去樂樂嘴邊的血,看清楚是下唇磕破了,稍稍放了心。一邊安慰樂樂,一邊給樂樂洗臉,樂樂也很快平靜下來。
媽媽看樂樂的嘴唇已經(jīng)止血,就蹲在花盆邊,問樂樂,剛才跌在哪里了?為什么會跌到?意在讓樂樂記住在花盆邊走路要小心。
別以為幼小的孩子不會吸取教訓(xùn),其實,像“花盆、砰、痛”,這樣的過程他們會記住的。重要的是不要對孩子進行誤導(dǎo),如“都是花盆不好,媽媽打花盆!”這樣做,客觀上雖有轉(zhuǎn)移孩子注意力的作用,但久而久之,會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xué)會“外歸因”,把自己的失敗都歸因于環(huán)境或他人,而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顯然,習(xí)慣“外歸因”的人比習(xí)慣“內(nèi)歸因”的人欠缺主動進取精神,因為他們覺得,事情成敗都是外界決定的,自己是無能為力的。文/俞 群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學(xué)孩子說話 [2008-04-03 13:45:00]
- 讓幼兒成為學(xué)習(xí)的主人 [2008-04-03 13:47:00]
- 最珍貴的寶貝 [2008-04-03 13:53:00]
- 小板凳 [2008-04-03 13:5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