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是人,是一個社會的人。他們也有心理活動,而且他們的心理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豐富、復雜。因此,他們除了有物質方面的需求外,還有心理上的需要和愿望。他們需要家長提供各種各樣的信息,給以情感上的支持和行為上的幫助。他們有自尊,需要理解。如果家長不能滿足孩子們心理上的需要,對他們心理上的需要漠不關心,那么即使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非常優(yōu)越,他們也會感到不滿、苦惱,甚至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正如他們的環(huán)境和營養(yǎng)中缺少某些物質時會產生身體上的疾病一樣。
孩子是發(fā)展中的人。他們的心理有發(fā)展的過程、規(guī)律和特點。在發(fā)展的各個階段,他們的心理特點存在差異,有不同的問題需要解決,有不同的需要應該滿足。他們的心理更與成人不同。如果家長忽視了孩子的特點,把對成人的要求強加給他們,或用對其他年齡階段的要求來對待他們,沒有為他們提供解決這個年齡階段的主要問題的條件,就會使他們產生心理上的問題,產生不信任感、內疚性、自卑感等等,并影響以后的發(fā)展。當外界的要求和孩子們的發(fā)展水平和特點相距太遠時,這種要求非但不能促進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而且會使他們的發(fā)展產生偏離。
每個孩子都還是一個具體的人。由于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的復雜影響,每個孩子都還具有他個人的特點,表現上有明顯的個別差異。家長如果對兒童的個性特點敏感,采取適合于某個兒童的特點的教養(yǎng)方式和態(tài)度,這個兒童的心理就能得到正常的發(fā)展。反之,如果家長按照統(tǒng)一的模式,采取不適合兒童的態(tài)度和方式,或根據自己的好惡對待兒童,家長和孩子之間就會產生不協(xié)調,甚至產生沖突,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孩子的特點使他們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對這些孩子,家長更應該精神對待,防止他們的問題產生。
心理健康問題有一個發(fā)展形成的過程,在發(fā)展形成的過程中,她不一定都以明顯的形式表現出來,家長最好能在孩子們剛開始產生輕微的心理健康問題時,就及時發(fā)現并采取多種方法幫助他們解決。這里特別要提到的是,我們不要忽視平時不引人注目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包括那些大家都認為是"好學生"、"乖孩子"的心理健康。這些孩子,看起來很正常,沒有什么心理上的問題,但實際上在他們身上存在著潛在的不健康因素。只是由于他們的性格特點,或由于沒有突出的事件引發(fā)他們的心理問題,因而他們的問題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對于這些孩子,家長往往放松了關心和教育。 源自:www.ynbabyedu.cn
相鄰博客
- 不能放縱兒童的攻擊性行為 [2008-05-23 18:34:00]
-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 [2008-05-23 18:35:00]
- 請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2008-05-23 18:37:00]
- 缺失父愛的BB有心理問題 [2008-05-23 18:3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