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9歲的董事會員
在常人看來,李澤鉅和李澤楷進入父親李嘉誠的公司是順理成章的事。殊不知,李嘉誠幾乎拒絕了兩個孩子進入公司的請求。
在兩個孩子很小時,父親李嘉誠就非常注重培養(yǎng)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希望孩子能憑借自己的努力立足社會,而不是依靠有錢的父親。
當李澤鉅和李澤楷還只有八九歲時,父親李嘉誠就讓兩個兒子參加董事會列席旁聽,他希望孩子從小能夠看到大人是怎樣工作的。而且,他從來不覺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在李嘉誠的心目中,兩個兒子就是兩個男子漢。在列席旁聽期間,李澤鉅和李澤楷雖然沒有權利,但卻可以對他們自己感興趣或者有意見和建議的問題發(fā)表見解。通過參加董事會,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父親以誠信取勝的生意經,而且學會了以大人的要求看待自己。
在這樣的環(huán)境熏陶下,兩個孩子通過不斷努力,最終都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美國的斯坦福大學。
畢業(yè)后,他們都真誠地向父親表示想留在企業(yè)里供職,幫父親干一番事業(yè)。李嘉誠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請求,只對兄弟兩人說:“現(xiàn)在,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請你們自己去社會闖蕩,打一番江山,用實踐證明你們是合格的人才,再來我這里應聘。”
李嘉誠這么做,看起來是不給孩子留一點情面,實際卻是用心良苦。這是父親尊重和發(fā)揮孩子們才干,給孩子鍛煉的機會,讓他們真正地脫離父親的庇護,到社會證實自己的才干。
結果,李澤鉅和李澤楷倆人一個做了地產開發(fā),一個做了投資銀行,成為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在自己后來的商業(yè)道路上,也從父親那里學會了一條對待他人的準則——尊重他人,給他人自由選擇和發(fā)展的機會。
李嘉誠用自己的行為,影響了孩子們與人交往的基本態(tài)度,使他們從小了解怎樣才是真正的尊重。
其實,拒絕有時也是一種尊重。因為孩子有多種能力,這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尊重。
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孩子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在李氏兄弟日后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多少都能看到父親對他們教育作用的影子。
家長自我提高卡
1.當孩子告訴你“××小朋友很討厭”時,你采取的是什么態(tài)度?
2.你可曾說過“×××很討厭”類似的話?
3.你是否經常引導孩子觀察別人的優(yōu)點?
4.你是否嘗試過讓孩子說出家人及自己的缺點?
5.你在家里是否尊重孩子,是否聽取孩子的意見?
6.孩子是否可以自己提出有關活動或全家活動的方案?
7.你們是否曾經討論過家中每個人的優(yōu)點?
無論“是”與“否”,我們的信條應該是多看別人的優(yōu)點,少看別人的缺點。 來源: 網絡
在常人看來,李澤鉅和李澤楷進入父親李嘉誠的公司是順理成章的事。殊不知,李嘉誠幾乎拒絕了兩個孩子進入公司的請求。
在兩個孩子很小時,父親李嘉誠就非常注重培養(yǎng)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希望孩子能憑借自己的努力立足社會,而不是依靠有錢的父親。
當李澤鉅和李澤楷還只有八九歲時,父親李嘉誠就讓兩個兒子參加董事會列席旁聽,他希望孩子從小能夠看到大人是怎樣工作的。而且,他從來不覺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在李嘉誠的心目中,兩個兒子就是兩個男子漢。在列席旁聽期間,李澤鉅和李澤楷雖然沒有權利,但卻可以對他們自己感興趣或者有意見和建議的問題發(fā)表見解。通過參加董事會,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父親以誠信取勝的生意經,而且學會了以大人的要求看待自己。
在這樣的環(huán)境熏陶下,兩個孩子通過不斷努力,最終都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美國的斯坦福大學。
畢業(yè)后,他們都真誠地向父親表示想留在企業(yè)里供職,幫父親干一番事業(yè)。李嘉誠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請求,只對兄弟兩人說:“現(xiàn)在,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請你們自己去社會闖蕩,打一番江山,用實踐證明你們是合格的人才,再來我這里應聘。”
李嘉誠這么做,看起來是不給孩子留一點情面,實際卻是用心良苦。這是父親尊重和發(fā)揮孩子們才干,給孩子鍛煉的機會,讓他們真正地脫離父親的庇護,到社會證實自己的才干。
結果,李澤鉅和李澤楷倆人一個做了地產開發(fā),一個做了投資銀行,成為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在自己后來的商業(yè)道路上,也從父親那里學會了一條對待他人的準則——尊重他人,給他人自由選擇和發(fā)展的機會。
李嘉誠用自己的行為,影響了孩子們與人交往的基本態(tài)度,使他們從小了解怎樣才是真正的尊重。
其實,拒絕有時也是一種尊重。因為孩子有多種能力,這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尊重。
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孩子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在李氏兄弟日后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多少都能看到父親對他們教育作用的影子。
家長自我提高卡
1.當孩子告訴你“××小朋友很討厭”時,你采取的是什么態(tài)度?
2.你可曾說過“×××很討厭”類似的話?
3.你是否經常引導孩子觀察別人的優(yōu)點?
4.你是否嘗試過讓孩子說出家人及自己的缺點?
5.你在家里是否尊重孩子,是否聽取孩子的意見?
6.孩子是否可以自己提出有關活動或全家活動的方案?
7.你們是否曾經討論過家中每個人的優(yōu)點?
無論“是”與“否”,我們的信條應該是多看別人的優(yōu)點,少看別人的缺點。 來源: 網絡
1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學會關心學會愛懂得回報 [2008-06-19 11:25:00]
- 懂得尊重與欣賞他人(1) [2008-06-19 11:27:00]
- 畢福劍背后的“總導演” [2008-06-19 11:29:00]
- 不同的食物去不同的火 [2008-06-20 10:1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