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會無休止地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但是問題的答案讓孩子如何去得到呢?經(jīng)驗告訴我們:孩子愛不愛提問題,是關系到孩子成才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則是關系孩子成才的更重要的因素。
例如,過去的小學課本中,在描寫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明確地寫著,是蝌蚪的尾巴到一定時候,自動脫落,然后變成青蛙的。學完了這節(jié)課后,許多學生就養(yǎng)起了小蝌蚪,看看它是怎樣成長的,尤其是想看看它的尾巴是怎樣脫落的??墒?,觀察了一天又一天,不見小蝌蚪的尾巴脫落過程,但是,尾巴確實也不見了。
學生們把這種情況告訴了老師,老師沒有主觀地、簡單地否定學生的觀察,而是要求他們仔細地觀察,做出詳細的記錄。于是,許多孩子同時進行了觀察,結果是他們都沒有發(fā)現(xiàn)脫落的尾巴,在青蛙的屁股上也沒有發(fā)現(xiàn)脫落的痕跡。相反,有一些細心的學生發(fā)現(xiàn)小蝌蚪的尾巴是慢慢地縮回去的。
所有的觀察,得到了一致結論,他們把這個結果,告訴了老師,在老師的支持下,他們把這些觀察的結果,寄給了出版教科書的有關單位。最終,在科學家的參與下,教科書的錯誤得到了糾正。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發(fā)揚了探索精神,而更值得贊頌的是這位老師,因為他支持學生的自主意識。
在家庭中,父母也應創(chuàng)造一些方法,培養(yǎng)孩子在智力上的自主性。
有一位父母是這樣引導他的上小學一年級孩子辨別是非的:他每天帶孩子上學擠公共汽車,每當看到出現(xiàn)一些爭論時,他就讓孩子注意觀察,下車時還要把自己的分析講給父母聽,究竟他們是為什么引起爭論的?究竟誰對誰不對?應該怎么解決?孩子說完之后,當父母的再做點指導。天長日久,這個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就比別的孩子強,有此作基礎,她很善于給小朋友勸架,因而就成了大家擁護的小班長。
相鄰博客
- 孩子應不應該練習毛筆字 [2008-06-26 13:27:00]
- 面對未來社會的育兒方式(1) [2008-06-26 13:27:00]
- 面對未來社會的育兒方式(3) [2008-06-26 13:29:00]
- 大人感恩才能教會孩子感恩 [2008-06-26 13:3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