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小周(化名),女,12歲,小學五年級學生。小周性格內(nèi)向,從小就不愿和人多說話,挺要強,也很敏感。小周的學習成績一直在中等偏上,曾經(jīng)當過小隊干部。家長說她是一個省心的孩子;教師說她是一個聽話的學生。
一天,班里幾位男同學違反課堂紀律,班主任在班會上進行了批評。小周也因老師弄錯而被批評在內(nèi)。小周感到自己被冤枉而在全班同學面前丟丑,非常委屈,覺得老師太不公平了。下課后,她趁同學不注意,拿起鉛筆刀往自己左臂割了六刀,其中三刀較重,出了血。家長發(fā)現(xiàn)后,經(jīng)再三追問,小周才說了實情。家長聽了嚇得不得了,趕忙通知了班主任。班主任專程來家看望小周,并主動承擔了自己批評的失誤。小周當時似乎被老師的探望所打動,表現(xiàn)平和。過了幾天,一天清晨,到該起床的時候孩子還沒有起來。母親到女兒房間一看,只見桌上有兩個空藥瓶,孩子面色憔悴,手捂著肚子悄悄呻吟。小周被送到醫(yī)院檢查,經(jīng)醫(yī)生詢問,才知她夜里服了約200多片藥片。經(jīng)再三追問,才知道,原來是小組長因其未參加衛(wèi)生值日公開批評了她。小周當時便和小組長頂了起來。她氣沖沖地說:“下次我一個人補做還不成?為什么偏要找我的事!”放學回家后,小周聯(lián)想起最近發(fā)生的事情,越想越窩囊。她覺得這是老師和同學聯(lián)合起來整自己,這時她想到了死,暗中準備了兩瓶藥片……
專家點評
浙江省兒童心理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杭州市靈棲心理咨詢中心特約咨詢師 俞群老師
一個孩子在集體的環(huán)境里,受到一些錯怪、冤枉是很常見的,有委屈情緒,哭泣、生氣也都是正常的。但像小周這樣居然因此自傷,甚至企圖結(jié)束生命,這是嚴重病態(tài)的反應了。小周這一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
1.家長眼里省心的孩子常常多是特別在乎外界評價,因而能夠自覺按照父母和老師的要求控制自己的孩子。父母要留意的是,這種孩子因為有太多的自我壓抑,個人的一些本能的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甚至有的都意識不到自己還有什么個人的需要。結(jié)果,一旦外界的評價不能如愿,如本案小周深層的挫折是自己在老師和同學眼里“不再是好孩子”,就很容易因此產(chǎn)生抑郁情緒,甚至做出極端行為。
2.眾多的研究和案例表明,外向、開朗,愿意與人交往的孩子更少有心理問題和極端行為。小周的自傷、自殺行為與其自幼性格孤僻、敏感,有事好悶在心里有關(guān)。一個孩子過于內(nèi)向而不愿意與人交流,往往跟從小成長的環(huán)境、父母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密切關(guān)系。本案尚不知小周的早年生活經(jīng)歷,但一定跟早年生活不快樂有關(guān)系。
3.情緒的“結(jié)”要盡可能即時解開。小周沒有做值日,以及和小組長頂撞,其實都與因為前面老師的錯誤批評有關(guān)。很好強又很要面子的小周對于那次老師的批評,其實,情緒上的疙瘩是沒有“解開”,因為老師沒有在班里公開道歉,而批評是公開的,因此,并沒有讓小周找回她耿耿于懷的面子。所以,她的情緒仍然是低落的。而一個人情緒低落可能導致行為懶散,缺乏責任心和積極性,如小周有意無意忘記做值日;情緒低落也會導致行為沖動,具有攻擊性。如小周,“老師眼里的好學生”,現(xiàn)在經(jīng)不起小組長的批評,與其強詞奪理的頂撞。
4.像小周這樣乖巧的孩子,也是“心理上弱不禁風”的孩子,如果學業(yè)成功,生活順利未必會發(fā)生問題;但一旦遇到挫折,如小周知覺到(雖然不一定是真實的)“好孩子形象”發(fā)生危機,進一步歪曲歸因為“老師和同學聯(lián)合起來整自己”,產(chǎn)生心理問題也就順理成章了。
對于像小周這樣的好孩子,他們的行為對我們家長提出了重要警示:
1.足于孩子的“省心”,對“省心”的孩子要分析,是怎樣的“省心”。一些“省心”的孩子,其隱藏的問題可能更嚴重。
2.經(jīng)常與孩子交流,不要苛求孩子。如果你動輒批評教育,孩子是不會和你交流心里話的。
3.當孩子與同學發(fā)生矛盾、吵架時,要耐心聽孩子陳述事情經(jīng)過,和孩子分析是非對錯,指出各自不當之處,討論雙贏對策;當孩子受到別人傷害時,家長更不可因為生氣而責罵孩子“無用”、“活該”,這樣的責罵會使孩子有委屈而不敢告訴家長。
4.對于像小周這樣的心理問題,已經(jīng)屬于嚴重的態(tài)行為,僅僅依靠家長自身調(diào)整家庭教育方法,或?qū)W校老師、學生對其的寬容接納,充其量只能安撫其一時的心態(tài),不僅不可能從根本上幫助小周解決心理問題,還可能使其更加“弱不禁風”。家長務(wù)必高度重視,與專家合作幫助小周人格成長。 來源: 網(wǎng)絡(luò)
小周(化名),女,12歲,小學五年級學生。小周性格內(nèi)向,從小就不愿和人多說話,挺要強,也很敏感。小周的學習成績一直在中等偏上,曾經(jīng)當過小隊干部。家長說她是一個省心的孩子;教師說她是一個聽話的學生。
一天,班里幾位男同學違反課堂紀律,班主任在班會上進行了批評。小周也因老師弄錯而被批評在內(nèi)。小周感到自己被冤枉而在全班同學面前丟丑,非常委屈,覺得老師太不公平了。下課后,她趁同學不注意,拿起鉛筆刀往自己左臂割了六刀,其中三刀較重,出了血。家長發(fā)現(xiàn)后,經(jīng)再三追問,小周才說了實情。家長聽了嚇得不得了,趕忙通知了班主任。班主任專程來家看望小周,并主動承擔了自己批評的失誤。小周當時似乎被老師的探望所打動,表現(xiàn)平和。過了幾天,一天清晨,到該起床的時候孩子還沒有起來。母親到女兒房間一看,只見桌上有兩個空藥瓶,孩子面色憔悴,手捂著肚子悄悄呻吟。小周被送到醫(yī)院檢查,經(jīng)醫(yī)生詢問,才知她夜里服了約200多片藥片。經(jīng)再三追問,才知道,原來是小組長因其未參加衛(wèi)生值日公開批評了她。小周當時便和小組長頂了起來。她氣沖沖地說:“下次我一個人補做還不成?為什么偏要找我的事!”放學回家后,小周聯(lián)想起最近發(fā)生的事情,越想越窩囊。她覺得這是老師和同學聯(lián)合起來整自己,這時她想到了死,暗中準備了兩瓶藥片……
專家點評
浙江省兒童心理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杭州市靈棲心理咨詢中心特約咨詢師 俞群老師
一個孩子在集體的環(huán)境里,受到一些錯怪、冤枉是很常見的,有委屈情緒,哭泣、生氣也都是正常的。但像小周這樣居然因此自傷,甚至企圖結(jié)束生命,這是嚴重病態(tài)的反應了。小周這一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
1.家長眼里省心的孩子常常多是特別在乎外界評價,因而能夠自覺按照父母和老師的要求控制自己的孩子。父母要留意的是,這種孩子因為有太多的自我壓抑,個人的一些本能的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甚至有的都意識不到自己還有什么個人的需要。結(jié)果,一旦外界的評價不能如愿,如本案小周深層的挫折是自己在老師和同學眼里“不再是好孩子”,就很容易因此產(chǎn)生抑郁情緒,甚至做出極端行為。
2.眾多的研究和案例表明,外向、開朗,愿意與人交往的孩子更少有心理問題和極端行為。小周的自傷、自殺行為與其自幼性格孤僻、敏感,有事好悶在心里有關(guān)。一個孩子過于內(nèi)向而不愿意與人交流,往往跟從小成長的環(huán)境、父母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密切關(guān)系。本案尚不知小周的早年生活經(jīng)歷,但一定跟早年生活不快樂有關(guān)系。
3.情緒的“結(jié)”要盡可能即時解開。小周沒有做值日,以及和小組長頂撞,其實都與因為前面老師的錯誤批評有關(guān)。很好強又很要面子的小周對于那次老師的批評,其實,情緒上的疙瘩是沒有“解開”,因為老師沒有在班里公開道歉,而批評是公開的,因此,并沒有讓小周找回她耿耿于懷的面子。所以,她的情緒仍然是低落的。而一個人情緒低落可能導致行為懶散,缺乏責任心和積極性,如小周有意無意忘記做值日;情緒低落也會導致行為沖動,具有攻擊性。如小周,“老師眼里的好學生”,現(xiàn)在經(jīng)不起小組長的批評,與其強詞奪理的頂撞。
4.像小周這樣乖巧的孩子,也是“心理上弱不禁風”的孩子,如果學業(yè)成功,生活順利未必會發(fā)生問題;但一旦遇到挫折,如小周知覺到(雖然不一定是真實的)“好孩子形象”發(fā)生危機,進一步歪曲歸因為“老師和同學聯(lián)合起來整自己”,產(chǎn)生心理問題也就順理成章了。
對于像小周這樣的好孩子,他們的行為對我們家長提出了重要警示:
1.足于孩子的“省心”,對“省心”的孩子要分析,是怎樣的“省心”。一些“省心”的孩子,其隱藏的問題可能更嚴重。
2.經(jīng)常與孩子交流,不要苛求孩子。如果你動輒批評教育,孩子是不會和你交流心里話的。
3.當孩子與同學發(fā)生矛盾、吵架時,要耐心聽孩子陳述事情經(jīng)過,和孩子分析是非對錯,指出各自不當之處,討論雙贏對策;當孩子受到別人傷害時,家長更不可因為生氣而責罵孩子“無用”、“活該”,這樣的責罵會使孩子有委屈而不敢告訴家長。
4.對于像小周這樣的心理問題,已經(jīng)屬于嚴重的態(tài)行為,僅僅依靠家長自身調(diào)整家庭教育方法,或?qū)W校老師、學生對其的寬容接納,充其量只能安撫其一時的心態(tài),不僅不可能從根本上幫助小周解決心理問題,還可能使其更加“弱不禁風”。家長務(wù)必高度重視,與專家合作幫助小周人格成長。 來源: 網(wǎng)絡(luò)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四條對策讓孩子自己做功課 [2008-06-26 13:45:00]
- 幫助孩子克服虛榮心理 [2008-06-26 13:47:00]
- “智力胎教”真能提高胎兒的智力嗎 [2008-06-26 13:50:00]
- 不要讓自己成了孩子說謊的模仿對象 [2008-06-26 13:5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