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再現(xiàn):
今年上一年級的小華不但做事拖拉、粗心,而且特別犟,不管怎么教導他就是屢教不改。更令人苦惱的是,犟兒子遇上了倔爸爸。小華的爸爸整天都緊盯著孩子的這些問題不放,不失時機地訓斥。最近,家里的矛盾開始升級了,這父子倆都有點“掐”上了:兒子很反感爸爸說他,只要爸爸一開口,兒子索性就捂上耳朵,還說“不喜歡爸爸”。
案例分析:
這是一起比較典型的因教育方式不當而引起幼兒逆反情緒的案例。結(jié)果導致父子矛盾升級——孩子跟爸爸較上勁兒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人的個性是可以遺傳的,在這對父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相似的個性特點。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識不斷發(fā)展,主觀能動性逐漸增強,對成人的一些要求有了自己的判斷,他們不再是一味地順從于他人,有點兒“我行我素”。家長如果不了解孩子的這些心理特點,一味訓斥,甚至打罵,就容易使孩子在個性發(fā)展上走向兩個極端:或遇事唯唯諾諾,謹小慎微,膽小怯懦;或執(zhí)拗任性,膽大妄為,目中無人。
教育孩子必須遵循教育規(guī)律,了解兒童心理。在本案例中,孩子被爸爸無休止的、“馬拉松”式的說教所包圍,以至于產(chǎn)生逆反心理,抵觸爸爸的教育。
面對孩子的逆反表現(xiàn),這位爸爸應(yīng)該好好反思一下:我的孩子為什么煩我?我的教育方式妥當嗎?我了解孩子多少?我的孩子為什么不聽我的話?什么樣的教育才是孩子所樂意接受的呢?……想明白了這些問題,自然就有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
應(yīng)對措施:
正確認識兒童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兒童內(nèi)心世界的一種真實再現(xiàn),并非是可怕的“洪水猛獸”,它是兒童自我意識強化的一種表現(xiàn)。作為家長,應(yīng)該了解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正確看待孩子的逆反行為。在逆反期內(nèi),家長尤其不要跟孩子斗氣較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尊重孩子,發(fā)揚家庭民主,多聽各方意見,給孩子辯解的機會和改錯的時間,不要以家長的“威嚴”壓制孩子,降服孩子。
賞識孩子,肯定孩子
在家長賞識的目光里,教育充滿了希望。得到家長的賞識,孩子心情愉悅,信心倍增,內(nèi)心充滿了幸福感,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意見,克服自身的小毛病。如果家長只是一味地數(shù)落、訓斥孩子,對孩子吹毛求疵,不僅影響自己的情緒,而且還會使孩子陷入自卑的泥潭之中。
蹲下身子,耐下性子
在平等的交流氛圍中,孩子更樂于接受家長的觀點,也有利于教育信息的正向傳遞。面對倔強的孩子,家長要有耐性,不要跟孩子硬碰硬。家長要不怕在孩子面前丟面子,肯在孩子面前放下架子,耐住性子,學會“蹲”下來和孩子講話,學會傾聽孩子聲音,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孩子?;蛟S只是短短的幾分鐘,暖暖的幾句話,輕輕的幾次撫摸,孩子的心結(jié)就已解開。
把握好愛的尺度
改掉一個不良習慣,遠比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困難得多。在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習慣的過程中,家長需要適時的把握好愛的尺度,應(yīng)該多從情感上靠近,心靈上溝通,方法上變通。給孩子恰當?shù)膼?。如果孩子實在頑性不改,給他一些適度懲罰。說服教育并非是教育的唯一手段,必要的懲戒還是需要的。中華心理教育網(wǎng)
相鄰博客
- 單親家庭 兒子就是小主人 [2008-06-27 11:02:00]
- 15個不花錢的益智練肌小游戲(1~2歲) [2008-06-27 11:03:00]
- 給寶貝充滿愛心的四封信 [2008-06-27 11:06:00]
- 用童話故事和女兒溝通 [2008-06-27 11:0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