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的你,不應忽視孩子在生長發(fā)育中所表現(xiàn)出的特征和所面臨的煩惱。在正常發(fā)育期中的孩子,如果沒有這些特征表現(xiàn),你應該感到不安。你要向他們伸出愛的雙手,幫助孩子正確認識這些青春期的男生或女生的行為表現(xiàn),幫他們安然度過這段充滿躁動、迷茫和不安的特殊時期。
案例
1.羅蘭喜歡她學校里的一位男生——楊民,但她不知道他是否喜歡她。他們倆獨處時,他總是幽默風趣,善解人意。他們有談不完的話題,談學校、談電影、談書籍和他們之間的事。但當楊民的朋友出現(xiàn)時,他似乎忘記了羅蘭的存在,把注意力全集中到他的朋友,大談什么電腦游戲、網(wǎng)站、體育和汽車等男生感興趣的話題。這讓羅蘭很不理解,她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她的好友告訴她男生都是一樣。是這樣的嗎?她想和媽媽說說這煩心的事情。
2.于威和曉敏都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不同班。于威早在初中時就注意到曉敏,這學期曉敏調(diào)到他班上,曉敏的聰明和漂亮更引起了于威的喜愛??蓡栴}是,于威不善于表達自己,更不善于和女生交談。
可是,于威非常希望給曉敏一個好印象。于威心底希望父母可能會給他一些好建議。
提示
*正確對待青春期男女生相互的愛慕,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經(jīng)歷,家長和老師要冷靜對待這種“朦朧感情”,不要感覺如臨大敵。
*幫助孩子酌情處理男女生之間的友情。
處方
處方一
*女生應該了解男生的特點,不然他們的一些做法,會讓女生糊涂和感到受到傷害。男生在喜歡女生的同時,不會丟棄他們一直喜愛的體育、電腦游戲和同性伙伴。
*男生自身的要強使得他們兼顧多方:學校、體育和女生。好勝心也促使他們在男生團體中力求占上風。女生需要理解男生的關心、勇敢和肯幫助人的一面,又要接受他們好勝、粗心和無所謂的一面。
*女生的特點也隨著時代不斷改變?,F(xiàn)今的女生不再是弱不禁風的閨中小姐,大多數(shù)也能表現(xiàn)出有勇有謀、獨立和堅強的一面。她們希望社會尤其是男生能尊重她們的自身價值,在相互交往中,能夠給予她們同樣的平等、誠心和尊重。
處方二
*告訴孩子,男女生之間相處最重要的是要以誠待人、謙和得體。明白每一個男生或女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個性,不要男生或女生簡單地歸納某一類型。女生有時也會像男生那樣好動、獨立和勇敢好勝,男生有時也會表現(xiàn)出傷感、無助和柔弱的情緒。如果大家不了解對方的多樣性,會使得男生女生在面臨問題時不知所措,情緒變化很大。父母適時、適宜的建議、勸告和幫助就會使孩子弄清所處的狀況,及早擺脫難堪和窘境,慢慢地學會如何正確處理男女之間。以下幾點談話方式可供家長和孩子交流中參考:
1.如果你想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就應該以誠待人,多聽對方在說什么,注意夸獎對方的長處。
2.女生喜歡男生時刻關注她的感受和喜好,女生不喜歡男生粗心馬虎,做一些女生不喜歡的事。
3.男女生相處,不要譏笑嘲弄對方的短處,更不要對其家庭成員品頭論足。記住,尊重是最要緊的。
4.男女生相處,除了尊重對方,自尊也是非常重要的。
5.我說了好多關于男生(女生)的事,該你談談你的想法了。
6.能告訴我,你上月認識的那個女生,你們相處得好嗎?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見過她。
7.你可以多約幾個同學,和他(她)一起去聽音樂、打球……
*青春期是一個躁動多事的時期,即要兼顧好學習,又要適應身體的變化,還要在異性面前表現(xiàn)自己,去引起對方的注意。青春期孩子的任何煩躁和不安都是這一時期孩子正常的表現(xiàn)。父母不知深淺的言行或大肆渲染對性和婚姻的偏見,子最能直接地傷害他們的自尊和破壞他們對男女特點的正確看法。
*其實,有很多男孩女孩只是喜歡在一起,是一種很單純的吸引,并沒有到“戀”的地步,如果這時家長過分對這事加以關注,反而會強化他們這方面的意識。
語言禁區(qū):
1.這么小就想談戀愛?做夢去吧!不好好讀書,整天腦子里不知道想些什么!
2.女孩子要矜持,不要和男孩子打打鬧鬧,像什么樣子!
3.男女不會一樣的,女生長大做好妻子和母親就行了。
4.現(xiàn)在的女生太精明,你千萬要小心,別上她們的當。
5.我不想再聽你說那男生(女生)的事了,早就告訴你了,不要和他(她)來往,你不相信。
6.活該,考得這么差,誰讓你不好好學習,只知道和男(女)孩子到處瞎逛。
小貼士
女生的細膩平靜,而男生的爭強好勝,似乎他們生活在不同的世界。總結(jié)性別所帶來的不同表現(xiàn),還不能足以說明我們面前男女生的特點。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背景、性格、特長、能力和理想。告訴孩子,無論與男生或女生相處,最好的印象和最成功的做法就是了解他們,真正地去感受他們的世界,真正地去幫助他們。來源: 家長中心
相鄰博客
- 要提高智商多吃堿性食物 [2008-07-12 10:25:00]
- 讓孩子善于交際的七個秘訣 [2008-07-12 10:44:00]
- 對初中生子女的教育三步走 [2008-07-12 10:46:00]
- "微笑+眼神"架起親子溝通橋 [2008-07-12 10:4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