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校園暴力事件頻繁見諸報端,令家長們不禁擔心孩子在學校的安全問題。一方面擔心孩子成為被欺負的對象,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加入一些不良團體。令家長們不解的是,為什么孩子們會選擇以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更為不解的是,為什么有時甚至連原因都沒有也會發(fā)生類似事件。
在這里,我們首先需要明確一個問題,是不是打架的就都是“壞孩子”呢?據(jù)了解,大多數(shù)成年人在自己年少時都曾有過與同學發(fā)生沖突甚至是打架的經(jīng)歷,但他們并沒有變成我們想象中的“壞孩子”。由此可以得知,單純根據(jù)是否“打架”就判定一個孩子的“好壞”甚至是道德品質(zhì),這種認知是不全面、不客觀的。確定了這點,家長們也許會問,既然不是這樣,那為什么會發(fā)生類似的事情?孩子們到底怎么了?導致類似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首先,能量釋放。處于青春期的孩子體內(nèi)積蓄了很多能量,他們需要把這些能量釋放出去。如果能夠選擇運動學習、文娛活動、正常玩耍等方式進行宣泄,那么就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如果途徑選擇出現(xiàn)偏差,就很容易帶來負面影響。
第二,青少年容易沖動,遇事不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對暴力的認知不足,認為這是解決問題最直接、最簡便的一種方式,因此被使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第三,同伴壓力。同伴是青少年人際關(guān)系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沒有同伴的理解、接納和支持,他們會感覺孤單、無助、沮喪,內(nèi)心充滿苦澀。他們會羨慕那些人際關(guān)系好的同齡人,希望像他們一樣受到關(guān)注和喜愛。為了不被視為“異己”,為了獲得同伴的接納和認可,他們會努力擁有與群體成員相似的特征,比如服飾發(fā)型、語言動作、行為表現(xiàn)等等。這也是為什么有些孩子并不喜歡吸煙,但卻不會拒絕同伴遞過的香煙的原因。
第四,自我價值感的缺失。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價值,這樣才能夠體驗到滿足、快樂和幸福。如果一個孩子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在積極的方面獲得肯定,比如學習、體育、課外活動等,那么就很可能自己尋找能夠獲得價值感的方式,而這些方式往往帶有很強的個人色彩,他們會嘗試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英雄主義”,無論這實際上是不是真的“英雄”。
面對孩子出現(xiàn)的種種變化和可能發(fā)生的不良行為,我們家長究竟應(yīng)該怎樣做呢?首先,我們要對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了解,不簡單的以“好孩子”和“壞孩子”的概念進行劃分,更不要帶著憤怒的情緒質(zhì)疑孩子,比如“你怎么變成這樣了?”“你說!這是怎么回事?”等等。試著耐心溫柔地詢問原因,幫助他分析整個事件,引導他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明確概念。父母的贊揚和肯定對于任何一個孩子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這不但可以使孩子感受到父母愛和關(guān)懷,更可以給他們積極向上的動力、信心和勇氣。在生活中多給孩子些肯定和鼓勵,為他們營造一個充滿愛和理解的家庭氛圍。當孩子從積極方面獲得了足夠的價值感,就不太可能選擇非常規(guī)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了。 源自:搜狐教育
相鄰博客
- “心罰”會摧毀掉孩子的自尊 [2008-05-09 14:37:00]
- “爭吵”比離異更摧殘孩子 [2008-05-09 14:39:00]
- 請允許孩子“異想天開” [2008-05-09 14:43:00]
- 關(guān)于學生如何“提高學習能力,享受快樂學習”的闡述 [2008-05-09 14:4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