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了解,接受特長教育的學生,一般是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這些孩子的功課壓力小、思想單純、興趣廣泛、可塑性也較大,具有接受特長教育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由于某些家長在思想認識上的錯誤,使特長教育進入了種種誤區(qū):
其一是一相情愿。進特長班學習,對于許多孩子來產(chǎn),并非是自己心甘情愿的,相當一部分都是由家長一手包辦。不少孩子對究竟學什么好、自己適合學什么,都心中無數(shù),報名參加特長班的學習也完全是家長的一相情愿。如此,孩子對所學的內(nèi)容缺乏學習興趣,這不但收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反倒會影響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發(fā)展。
其二是貪多求全。一些家長盲目認為多學總比少學好,今天讓孩子學鋼琴,明天讓孩子學美術(shù),過兩天又讓孩子改學書法。不堪重負的孩子平時忙,雙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外,還要忙寫字、彈琴或繪畫,難怪有些孩子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放學后我寧愿留在學校,也不愿回家!
其三是方法不當。特長教育對孩子來說,的確有其積極的一面。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貪玩好耍是他們的天性,同時他們的興趣與愛好都具有較大的可變性,今天喜歡的東西,也許明天就不再喜歡。因此,家長要注意因勢利導,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但事實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卻沒有做到這一點,當孩子對學習生厭時,家長不是循循善誘地加以引導,而是采取強迫壓制的辦法逼著孩子去學習,結(jié)果往往是事與愿違,應驗了一句老話:“強扭的瓜不甜?!?/span>
特長教育要走出上述誤區(qū),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要端正思想,正確認識孩子和特長教育的關(guān)系。孩子不同于大人,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去要求孩子,讓孩子接受特長教育,應該根據(jù)的心理特點加以引導,以達到家長所期望的目的;同時,還應該明白一點:兒童教育的內(nèi)容極為廣泛,包括知識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個方面,特長教育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家長不宜將其看得過重,只能將其看作對學校教育的一種補充,只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進行,以免特長教育渲賓奪主的不良后果。其次,還需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特長教育不同于學校教育的地方在于,它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對某些技能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因面貌一新教育過程中應有張有弛,松緊有度,并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孩子在玩中求學,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來源: 網(wǎng)絡
相鄰博客
- 根據(jù)智力類型培養(yǎng)更具針對性 [2008-07-08 10:48:00]
- 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應從何入手? [2008-07-08 10:50:00]
- 怎樣減輕學生的考試焦慮 [2008-07-08 10:54:00]
- 針對初二學生“分化”的原因進行教育 [2008-07-08 10:5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