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出去登山,出發(fā)前問巧需要帶點什么吃的,只要一包QQ糖。同意由她自己去買兩包,在家算好帳后,帶上兩元錢就下樓了。
過了一會兒,垂頭喪氣地回來說:錢不夠,阿姨叫她回家再拿一元錢。好久沒買了,還以為是漲價了。詢問剛才給的2元錢呢?說是放在阿姨那里。又拿了一元給她,巧興沖沖地拿著錢又出去了。
一會就拿著一包回來,她帶去的錢夠買兩包的。經(jīng)常讓巧去買一些小東西的,都沒出什么錯。為了弄明白,領(lǐng)著她去了超市。
向老板問明事情的經(jīng)過,她說沒有給她,巧始終說是給這個阿姨的。聽完老板的解釋就帶巧離開了。孩子堅持的事我還是相信孩子的話,可能是在過程中出了一些問題,也不能怪老板。
回家路上:沒找回錢有點不開心,下次買東西時,應(yīng)自己先把錢保管好,選好商品交給營業(yè)員算好帳之后才把錢給她,這樣就可以了。
每個人都有出錯的時候,只要下次能注意這個問題就行了。今天的事不怪你。
這讓我想起暑假和蔚去購物。選好物品后我把錢給她去付款,我跟在后面。她把錢遞給收銀員,收銀員說收你5元(其實給的10元),找你。。。。。。蔚拿好找回的錢,經(jīng)提醒才想起給的10元,告訴收銀員找錯了。問題不是蔚不會算帳,而是在購物的細節(jié)上沒怎么關(guān)注。
兩元錢雖小,折射出我平常對孩子的教育細節(jié)關(guān)注太少。家庭教育中,對于孩子的失誤要寬容;對于細節(jié)也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
相鄰博客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