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小學一般要有兩方面的適應:學習適應和社會適應。為了幼小銜接,不少家長和幼兒園教師在孩子的學習適應方面作了較多準備,如學點拼音、計算,糾正握筆姿勢;有的還注意開發(fā)孩子的智力,接著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等;有的幼兒園還讓孩子學習電腦和外語,讓他們提早為適應信息社會作準備。這些為孩子進入小學學習掃除了一定的障礙。加上小學一年級降低了教學內(nèi)容的難度,也比較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把、游戲、活動引進了課堂。這樣一來,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坡度”變緩,孩子的學習適應也就比較容易了。
但是,現(xiàn)在的孩子在社會適應方面似乎還準備不夠。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控制自己的情感、在集體中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與人交往的能力等還不能適應上學階段的需要。
社會適應問題實質(zhì)上與一個人的情商有關,情商高的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有上進心,能不斷自我激勵,能與他人融洽相處。這些心理品質(zhì)要從小培養(yǎng)。顯然,那些社會適應不良的孩子情商是不高的。所以,幼兒園教師和家長在考慮幼小銜接時,不僅要注意孩子的智商,更要重視孩子的情商。幼兒園在教育改革中也不要過分強調(diào)個性化,只鼓勵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活動,這會強化孩子的自我中心。要把個性化與社會化緊密結(jié)合起來,為孩子入小學后的社會適應早作準備。摘自《幼兒教育》
關注寶寶成長及情商教育
快樂寶寶成長記錄作為愛的載體, 有些家長來電話說,看完文章才剛剛意識到其中的意義,并表示今后要認真填寫記錄冊 ,把寶寶成長的過程及對寶寶愛的點滴記錄下來,決不將遺憾留到孩子長大成人后。另外,記錄的過程也是督促家長不斷學習育兒知識的過程,記錄的另一個過程就是啟發(fā)家長關注寶寶的成長及重視情商教育。 嬰兒時期是寶寶漫漫人生的第一步,不要讓您的寶寶輸在起點,在這一階段,家長應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體格發(fā)育最快的階段。專門記錄寶寶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版面,系統(tǒng)地提示家長了解寶寶的成長發(fā)育,關注寶寶的營養(yǎng)搭配。 腦發(fā)育最重要的階段。出生時嬰兒腦重量為370克左右,是成人的25%,1歲時腦重量為900克,達到成人的60%。家長應當尊重腦發(fā)育的規(guī)律,寓教于樂,與寶寶不斷交流(非語言),記錄“里程碑”,記錄了家長與寶寶交流的情況。 重視情商教育。情商是指個人所具有的生存能力,主要包括人對情緒的自我認知、自我控制、自我鞭策,以及對他人情緒的識別、移情和適度反應能力等。哈佛大學戈夫曼博士認為:嬰兒時期是進行情商教育的最佳時期。研究表明:成功有兩大要素,其中80%歸為情商,20%歸為智商。這就要求家長不僅是情商教育的倡導者,還應成為寶寶學習的一面鏡子。其實,寶寶是最聰明的,什么都無法瞞過她們的感知系統(tǒng)。因此,家長的不良行為必須得到規(guī)范,忽視任何的行為規(guī)范,必將有損于寶寶的情商教育。 記錄本身就是對家長行為方式的一種規(guī)范,啟發(fā)您不斷提高育兒水平。 快快記錄,仔細解讀其中奧秘,認真地體察自己的寶寶,反思自己的行為及行為方式,相信您也必將是位稱職的家長。在此我們真誠地盼望您在記錄的同時,愿您的寶寶身體和心智永遠健康。 為寶寶留駐永恒的愛,關注寶寶成長及情商教育,繪出寶寶美麗人生。(作者: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吳慧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