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表于 2009-07-19 05:34:38 類別:子女教育
任何家長都會遇到與孩子發(fā)生沖突的情況;如果沖突是由孩子的錯誤引起的,打和罵又不對,家長左右為難;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用到?jīng)_突化解法。
沖突化解法
“沖突化解法”由四種具體的技術組成:
一,邏輯中斷法;二,原則堅持法;三,別開生面法;四,簡單格言法。
(一)邏輯中斷法
第一種方法,叫“邏輯中斷法”。
孩子在智力方面,心理素質表現(xiàn)方面,在健康方面,在行為能力、道德表現(xiàn)方面,有了不良的、錯誤的表現(xiàn),不符合我們對孩子的形象設計,這時候,第一個原則是中斷他錯誤的思想行為邏輯。
(3)
一個很大的孩子跌倒了不趕快爬起來,又哭又鬧,這是一個錯誤的邏輯。
孩子是什么邏輯呢?就是“我跌倒了,家長應該扶我起來”。
中斷這個邏輯很簡單,就是一個正確態(tài)度的明確表達,“自己跌倒應該自己爬起來”。
必須中斷他原來的邏輯。
(4)
也可能一次邏輯中斷并不能有效地完成根本的扭轉,比如,你說完這句話就走了,但站在一邊的奶奶把他扶起來了。即使這樣,你已經(jīng)在一定意義上把舊有的邏輯給他中斷了。
(5)
下次孩子跌倒了,你又說一句話中斷他原來的邏輯:“自己跌倒應該自己爬起來”。
說完這句話你走了,旁邊沒有爺爺奶奶,他自己就爬起來了。
(6)
又比如,遇到了難題,他不愿動腦筋,說,爸爸我遇到一個難題,媽媽我遇到一個難題,怎么做呀?
他過去的邏輯是“只要不會就問父母”。這個邏輯要中斷它。
“不會的問題再多動動腦筋”。給他一句話。
(7)
也可能他動了半天腦筋還是沒做出來,你這時要啟發(fā)、輔助他一下。但是他的邏輯畢竟在一定程度上中斷了。
你在幫助他的時候,略微指點一下,結果他做出來了。
你夸獎他:好,這主要還是你自己動腦筋做出來的。
這在一定程度上又中斷了他舊有的邏輯。
(8)
如果他行為道德有錯誤,罵人打人,不講公共秩序,不對。
那么,要明確中斷他舊有的邏輯,不能讓他覺得打人罵人算不上什么錯誤。
你要告訴他:“好孩子不應該有這些不文明行為。”中斷他舊有的邏輯。
(9)
在健康方面,孩子比較嬌氣,稍有一點不舒服,就叫:哎呀,我肚子痛,走不動了。有的孩子有這種弱者狀態(tài)。
他舊的邏輯是什么?“我稍有不舒服,我就唉聲嘆氣;我一唉聲嘆氣,爸爸媽媽就哄我,我就得勝回朝?!?/span>
這時候要中斷他的邏輯,你可以這樣說:不要緊,笑一笑,拿手按摩一下肚子。
他可能真就不要緊了。
(10)
總之,在我們所說的智力、非智力心理素質、道德、健康、自在狀態(tài)這五個方面,孩子有了錯誤的行為表現(xiàn),是因為他舊有的邏輯。這個舊的邏輯是社會給予的,也可能是我們的家庭過去給予的。
那么,要中斷他過去的邏輯,提供一個新的、正確的邏輯,這是第一個原則。
(11)
第二個原則,不急于通過一次中斷舊邏輯、建立新邏輯而根本改變他的缺點和錯誤。
但堅持下來,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一定會獲成效。
(二)原則堅持法
遇到孩子有錯誤不良的表現(xiàn)時,處理問題的第二個方法,叫“原則堅持法”。
雖然我們主張家長從小不打罵孩子,也主張對孩子要和藹平等,還主張對孩子欣賞、夸獎、鼓勵;可是,再和藹、再平等的家長都會面臨孩子的無理要求,無理行為。
(13)
這時候,不教而誅是錯誤的。
你不教育,不講明原則是什么,就懲罰他,這是沒有道理的。
你從沒對他講過,遇到難題不動腦筋是不好的,打人罵人是不好的,他做錯了,你就訓斥他,這叫“不教而誅”。
這是一個失職而又粗暴的家長的做法。
(14)
反過來,對孩子的不良傾向、錯誤思維、無理要求一味退讓,不堅持原則,用溺愛的態(tài)度對待他,也是沒有道理的。
這是又一種錯誤的舉措。
(15)
家長要做的事情是:
首先,原則是明確的,過去曾經(jīng)對孩子反復講過。
現(xiàn)在孩子做錯了事,要明確地重申一次原則。
然后,一般情況下不應該退讓。
比如你講過,人要守信用,說到做到,這是個原則。孩子說過的話沒有做到,意志品質差,受到外界的誘惑后沒有做到自己允諾的事情,這種表現(xiàn)應該說是錯的。
這時候你要重申一點:“你保證過了,不做到是不對的。”
這就是“重申原則”。
(16)
重申原則以后,孩子可能還堅持他的無理、不合理要求。
作為家長,只要你的原則確實是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如此:一方面,和藹,不發(fā)脾氣;另一方面,堅持,不退讓。
(17)
你如果不和藹,發(fā)脾氣,是錯的。
你如果退讓,也是錯的。
(18)
對于很小的孩子,按時睡覺是保證健康必須遵循的原則。
那么,他到了晚上十二點還要看電視,就破壞了這個原則。
你就要重申這個原則。你可以和藹,不發(fā)脾氣,但是不能退讓。
(19)
常常還會遇到一些很難處理的情況。比如說,雖然你和藹了,可是你這個堅決不退讓與孩子形成一個非常激烈的僵局,這時候,還有通融的辦法。
這種通融主要針對那些年齡比較小,確實還難以曉之以理的孩子。
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最終總要以互相商量的方式達成共識。
(20)
比較小的孩子在性格上沖動得很厲害,你不讓他在十二點以后看電視他就一直哭鬧,你倒是挺和藹的,不打罵,把電視關了,或把電源拔了,或把房門鎖了。
可是孩子沖動得很厲害,這時候要找到通融的方式。
這種通融的方式總的來講,叫做“局部的退讓,整體上的不退讓”。
(21)
僵、僵、僵,你說不讓看,他非要看。明明他要看一個小時,你就是不讓看一分鐘。僵在這兒了。你說:好,再看五分鐘吧。然后你一生氣,走了。
孩子再看五分鐘,自己回房間睡覺去了。
這種“局部的退讓和整體的不退讓”,有時候是通融解決問題的一個非常自然的方式。
孩子覺得你沒有退讓,可是孩子也找到了一個臺階。
(22)
有的時候可能比這個還難解決。
他要看一個小時,你只讓他看五分鐘。如果他回去睡了,不失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可是,這是一場重要的球賽,他非要看完不行。
你的“局部退讓,整體上不退讓”不能夠解決問題。
(23)
這時候,萬不得已的方法叫做“實際上退讓,名義上不退讓”。
你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明天一大早要起來上學,十二點以后還看電視,對于一個學生是不應該的,而且你答應過遵守這一條。今天你怎么說我都不同意你看電視。
然后,你就出門辦事了。然后,他就偷偷看了。
等你半夜一點鐘回來時,他已經(jīng)鉆到被窩里,裝著什么也沒看。
(24)
這是你堅持原則在一定程度的勝利。
孩子雖然偷偷看了電視,但他覺得自己不對,覺得媽媽沒有妥協(xié)。
他以后再這樣做的時候,就得考慮考慮。
(25)
對于再和藹、再平等的家長,有些時候為了使孩子確實改變一些不合理的、無理的行為和要求,“原則堅持法”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柔中帶剛的措施。 (未完待續(xù))
相鄰博客
- 朱蘇力:北大法學院2009屆畢業(yè)生致辭 [2009-07-12 06:27:00]
- 另類版本的MBA案例:從《越獄》看MBA管理 [2009-07-18 07:07:00]
- 教育專家:家庭教育首先先從家長教育開始 [2009-07-21 09:12:00]
- 網(wǎng)癮治療關鍵在家庭 專家:夫妻關系重于親子關系 [2009-07-21 09:2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