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文/麥倩明
精神—一個深邃而帶著神秘色彩的字眼。肉體的苦痛,精神的困頓,構(gòu)成了人生的全部疑難。相對于我們的肉體,我們對自己的精神,了解得那樣少。探求生命,亦因其承載著肉體與精神的真諦,而充滿了艱辛。
死亡,是一個人們忌諱提起,卻是始終會面對的現(xiàn)實。人生充滿疑問,苦難在所難免,何處才是我們的精神所依?我們困惑,我們掙扎,無數(shù)問題糾纏不休。對生命的思考,體現(xiàn)著人們對無限的敬畏,對自己界限的認識。
錐心徹骨的疼痛,寄托著人間的懷念、熱愛,以及對生命的追問。
雖然并非每一棵小苗都能長成參天大樹,并非每一朵花兒都可以結(jié)果,但誰也沒有料到,死神會如此突如其來。
在小媛去世后,經(jīng)過權(quán)威醫(yī)院的鑒定,確認她得了神經(jīng)性厭食癥。這是她死亡的直接原因。
一直到現(xiàn)在,作為母親的素蘋都難以接受這個現(xiàn)實。一連串的問題日日夜夜循環(huán)往復地折磨著她:小媛為什么會得這樣一個病?不就是瘦一點嗎?如果不出國,是不是這一切就不會發(fā)生?如果最后那幾天留在醫(yī)院補液,小媛是否可以大步跨過,避開這一劫?
在幼兒園里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事例,某個媽媽著急地告訴我們“我們的孩子只吃小菜,其它菜一律不吃,并要大人喂,不喂就不吃”。我們對這樣的情況進行了兩周的觀察,的確如此,有幾個幼兒每餐飯
一、原因分析:
小朋友挑食、厭食的不良習慣是在入園前就形成了的,我們跟家長進行了多次交流,發(fā)現(xiàn)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員過分的溺愛、遷就、生活上照顧太周到。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因此,家長對食物的偏好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相似的飲食偏好。www.qikan.com.cnQ4qph
2、零食雜而多,減退了孩子的食欲。經(jīng)濟條件的提增,獨子的溺愛,養(yǎng)成有求必應的習慣。在家里有的孩子愛吃零食,每天回家后都會吃很多餅干、薯片、巧克力之類的食品。等到吃晚飯時,孩子已經(jīng)吃飽了。面對一桌飯菜,他們只挑些喜歡的菜,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挑食的壞習慣。www.qikan.com.cnQ4qphXrnyRD
3、受家長飲食習慣的影響。父母對飲食結(jié)構(gòu)、營養(yǎng)搭配知識不太了解,所以安排家里的膳食也不科學,喜歡吃什么就天天吃,不愛吃葷菜,還喜歡吃零食,沒有注意營養(yǎng)搭配、膳食平衡,孩子天天跟父母在一起一日三餐同樣的吃,逐漸就形成了不愛吃葷菜的習慣。
二、教育對策
根據(jù)我們對小朋友的了解,對個別幼兒的教育,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小朋友挑食、厭食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習慣所導致而形成的,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改變家長的教養(yǎng)觀念。
通過家園欄及時與家長取得溝通,與家長共同分析造成幼兒挑食、厭食的原因,告訴家長不要過分溺愛孩子,學會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掌握愛和嚴的分寸,愛應當表現(xiàn)得有節(jié)制、有分寸,合理滿足孩子的正當需要,又要能抵制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決不能無原則的遷就和讓步,不允許孩子用哭、鬧作為滿足欲望的手段。對孩子的行為理解了,引導也就更有效了。我們在做好家長工作的同時注意改善幼兒的進餐環(huán)境,盡管是帶量食譜,但在護理過程中,也力求尊重每一個孩子的需要和特點,不讓孩子感到緊張為難。在家長做食物的時候盡量從幼兒的心理需要去為滿足幼兒的需求。
2、改變教育方法
為了淡化小朋友對吃飯的緊張與焦慮,我們采取把班上吃地好的幾個小朋友給大家做吃飯表演,他們碗里的菜吃得干干凈凈,什么也沒有挑選出來,他們長得很健康。小朋友看了幾次后,
3、用游戲來誘導她喜歡美味佳肴。
我們建議家長帶孩子們?nèi)⒂^美食城、小食店,讓他們看到那些五顏六色的、精工制作的香噴噴的菜,感受到有很多人去品嘗,吃得津津有味的場面。在教育活動中,我們也根據(jù)了教師在游戲中有意讓她當廚師、顧客,讓她覺得菜的多樣性,并且各有各的味道和營養(yǎng),吃了對身體有好處,不能只吃小菜,這樣會長不高,長不胖,也長不漂亮,讓孩子認識到挑食、厭食是不好的習慣。 在幼兒吃飯前,教師介紹食譜,談一談這些菜的營養(yǎng),對小朋友生長發(fā)育有什么作用,來激發(fā)幼兒的食欲。教師還有計劃地教給幼兒一些飲食小常識,如:為什么專吃一種菜不好?零食吃多了會影響食欲!不吃葷菜有些什么壞處?不吃豆制器又會怎樣等等。
逐漸的看到孩子們津津有味的吃著,在老師不斷的為幼兒添加飯菜時,我們看到的不只是老師忙碌的腳步,而是看到了孩子的進步,看到孩子的健康。面對孩子在成長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障礙或問題,作為教師迫在眉睫的事情并不是急于施教于人,而是要耐心細致地觀察孩子,客觀、冷靜地審視和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且為了孩子去調(diào)整、改進教育策略。
相鄰博客
- 推薦給父母們的書:《教子有方》 [2009-08-31 06:05:00]
- 我校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實踐的幾點體會(轉(zhuǎn)) [2009-08-31 06:33:00]
- 對付兒童厭食有七絕 [2009-09-04 09:51:00]
- 兒童厭食癥的成因與治療 [2009-09-04 09:5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