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浙江金華的徐力殺母事件曾震驚全國,驚動國家高層領導。而今年清明節(jié)前后五天的時間里,筆者就在中華家庭教育資訊第二中心收集到了四個近期發(fā)生在親子間的惡性事件。這令人震驚,催人憂思。
四個案例
案例1:
u/9361/archives/2010/201044211421.html
案例2:
u/9361/archives/2010/20104675153.html
案例3:
u/9361/archives/2010/201046105654.html
案例4:
u/9361/archives/2010/20104862457.html
案因簡析
上述四案都是家庭教育的悲劇。自徐力事件以來,這類發(fā)生在親子間的惡性案件呈不斷上升趨勢。親子至親,怎么就變成了相互殘害的仇人了呢?我們不應否定大環(huán)境因素的重要影響:應試教育的危害,學校教育的缺失,社會教育的乏力,社會生存與競爭壓力的加大等等。但是,慘案為什么發(fā)生在這樣的家庭而不是其他的家庭呢?這就值得我們研究。
在這四起慘案中,案例1和案例4是兒子仇殺父母,案例2和案例3是父母失手殺女。四起慘案共同的原因都是專制的棍棒教育。而不同的是:案例1中,親子間缺少正常的溝通,父母不懂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同時又疏于管理;案例4中,父親的棍棒教育與母親的溺愛兩種落后而矛盾的教養(yǎng)方式養(yǎng)成了孩子叛逆兇殘的性格;案例2和案例3中,父母為補償自己發(fā)展的缺憾,轉(zhuǎn)嫁自己的生存壓力,對孩子過高期望,急于求成,容不得孩子一點小小的不是,同時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發(fā)生這四起案件的根本原因是家長缺乏現(xiàn)代家庭教育理念。這些家長不能運用民主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或者是補償自己不足的工具。他們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及其個性特點,只重視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忽視孩子的精神需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采用過激的教育方法。這樣使本該親密的親子關系非但沒有朝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反而步步對立起來,以至惡化到父母不顧孩子的快樂直至生命,孩子視父母為仇敵,必欲除之而后快。
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由于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大面積缺失,還有很多家庭中的親子關系處在一個朝不良方向的量變過程中,毫不夸張地說,那里孕育著一個個火藥桶,不知什么時候就發(fā)生爆炸了!
幾味良方
為了億萬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為了億萬家庭的平安幸福,我們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研究院建立了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豐厚資源,其中對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區(qū)域推進和學校推進工作有一整套設計,其資源可以網(wǎng)上共享,而且已經(jīng)在上海閔行、河南濮陽、內(nèi)蒙海拉爾、遼寧錦州、新疆克拉瑪依等地取得了喜人成就。
那么,家長如何警醒起來,改善不良的親子關系,建立和鞏固良好的親子關系呢?筆者這里給大家“幾味良方”:
1.擺正位置,民主教養(yǎng)。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的,也是永不下崗的老師。但是,家長與孩子人格上是平等的。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chǎn),不是父母的出氣筒,也不是父母達到某種需求的工具。家長如果因親子間的血緣和經(jīng)濟關系而視親子為隸屬主從的關系,就會運用專制、冷淡和溺愛等不良的教養(yǎng)方式。現(xiàn)代家庭教育理論告訴我們,這些教養(yǎng)方式會導致孩子在人格上的多種缺陷:專制的教養(yǎng)會導致孩子自卑,情緒障礙,退縮心理,撒謊,破壞,偷盜犯罪;冷淡的教養(yǎng)會使孩子冷漠,自私,膽怯,孤獨;溺愛會使孩子形成反社會、自私自利、專橫跋扈等性格。而民主的教養(yǎng)才能讓孩子主動活潑、認真負責、謙讓、自信、進取,有團隊精神。
家長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孩子在成長中難免有磕磕碰碰和不如家長意的時候,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寬容以對,循循善誘地調(diào)整矯正,而不能隨性而發(fā),嘮叨,謾罵,詆毀,甚至動輒打罵。案例2和案例3中的兩個家長就是沒有做到這一點。
2.搞好溝通,了解孩子。好的親子關系勝過好的老師。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對孩子施以有效的教育和影響。反之,親子關系不好,再好的教育也落不到實處。良好的親子關系是親子間在信任、理解、民主、平等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互動的關系。親子溝通是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家長要學會傾聽,要“蹲下身子”與孩子交流;要善于運用溝通技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交流;要掌握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及孩子的個體特性,與時俱進,適時調(diào)整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和交流的內(nèi)容等。
孩子也有很多值得父母學習的地方,孩子成長速度尤其快,這也是父母不斷前進的推動力。父母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能夠傾聽孩子的呼聲,孩子推心置腹了,孩子就會感到父母是他最親近的人,最可信賴的人,自然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誨。這里尤其要強調(diào)的是,青春期是人生最困惑、最重要的階段,家長要提前學習有關知識,加強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幫助孩子順利度過。
3.合理要求,激勵為主。家長對孩子的人生理想、階段目標等進行適當引導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要求必須適度,要求過高過低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而成功的和不怎么成功的家長都容易對孩子提過高要求。成功的家長怕孩子發(fā)展不好丟了自己的面子,不怎么成功的家長想通過孩子的良好發(fā)展彌補自己的缺憾,抵御生存發(fā)展的壓力等。
智慧的家長應該多用正面的方式激勵孩子,做孩子的“拉拉隊”,肯定孩子的每一點進步,讓孩子不斷受到成功的激勵,使孩子逐漸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zhì)。反之,如果家長充當“法官”,經(jīng)常指責孩子這不行那不是,甚至動輒棍棒相加,那么,孩子就會因為經(jīng)常受到家長的否定而自我否定,就會因為經(jīng)常處于一種壓抑或困惑的狀態(tài)而逐步喪失自信,喪失內(nèi)驅(qū)力,以至自暴自棄,一蹶不振。
4.培育責任,引導感恩。現(xiàn)在不少的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在盼望子女成龍成鳳的同時,限制孩子的活動;對孩子過度的溺愛,在忽視孩子精神需求的同時,自己省吃儉用也要千方百計滿足孩子過高的物質(zhì)要求。這樣的教養(yǎng)使孩子逐步形成了害怕?lián)?、自私脆弱、不知感恩等不良性格。其實,智慧的家長,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讓孩子進行各種體驗。只要不是壞事、危險的事,不要輕易干涉。即使孩子在活動中出現(xiàn)一些偏差也不要輕易指責,讓孩子建立自信,勇于承擔。在物質(zhì)方面也應講究家庭成員平等享受,從小培養(yǎng)孩子對父母,對師長,對國家,對人民的感恩之情。在案例4中,假如王然的母親不溺愛孩子,培養(yǎng)出孩子一點點的感恩之心,王然怎么會去殘殺自己的父親呢?
5.終身學習,親子共進。不少家長認為學習是青少年的事,成年后就幾乎與學習絕緣了,導致知識老化,思想僵化,不識新物,不思進取,進而形成代溝,阻隔了親子間的有效溝通。這主要表現(xiàn)為:不學習現(xiàn)代家庭教育知識,采用落后的教養(yǎng)方式,不能智慧地引導孩子成長,不能理智地對待孩子的失誤和過錯;不學習生理心理知識,不理會孩子的合理的物質(zhì),尤其是精神的需求,忽視孩子的興趣愛好;不接受新知識、新信息、新事物,與孩子很少共同語言;不掌握新的技術技能,害怕競爭,甚至自暴自棄,自甘墮落,卻只是對孩子的學習提過高要求,加給孩子過大的壓力。事實上,家長不能充當孩子成長的督戰(zhàn)隊、裁判員,應該確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做孩子的教練、陪練和學習榜樣,與孩子一起學習,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挑戰(zhàn),使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長。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不斷學習,不斷提升,那高尚的人格、堅毅的性格、端正的品行、崇高的追求、執(zhí)著的事業(yè)、健康的交際等等,必然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這非常有利于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和鞏固,有利于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作者后記:
這篇文章是雜志社的約稿,發(fā)表在《好家長》(青春期)2010年第七期上。文章定稿于4月22日,應雜志社要求鎖至今日才與大家見面。
2010.06.07
相鄰博客
- 想要健康多學學女人!看女人比男人更長壽的真相 [2010-04-10 09:38:00]
- 畢淑敏 親子教育新書: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2010-04-21 08:36:00]
- 內(nèi)蒙弒父案警示億萬家庭(陳應俊) [2010-04-23 06:12:00]
- 外孫被玩伴打了以后 [2010-04-27 22:0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