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的英國,一個年輕人醉心于權(quán)力,千方百計地往官位上爬。
為了升官,年輕人把所著的書贈送給當時的新國王詹姆斯六世。在書信和題詞中,他極力盡對國王阿諛奉承,甚至用上了諾言和諂媚,以求得一官半職。經(jīng)過一番努力,他終于獲得了英國檢察長這一顯赫的職位,幾年后,他又升為英國大法官,并被授予爵位。
但很快,年輕人就成了國王同國會之間爭執(zhí)斗爭的犧牲品,并永遠喪失了做官的資格。即使到了這時,他仍然無比深情地迷戀著官場,不惜四處奔走重新進入政界,直到這一切努力都歸于失敗后,他才深深懊悔,懊悔自己為權(quán)力浪費了那么多大好的青春。痛定思痛,年輕人終于一心轉(zhuǎn)向原本就喜歡的哲學,真正開始了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生命歷程。
這個年輕人,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思想家培根。
培根終于“醒”了,他為世人留下至理名言:面對幸運所需要的美德是節(jié)制;面對厄運所需要的美德是堅韌,后者比前者更難能可貴。
一個人的劣質(zhì)往往是在人生最得意的時候暴露,一個人的美德也往往是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候顯現(xiàn)。
相鄰博客
- 三十六年人生路 灑向孩子都是愛(陳應(yīng)俊)+(另件) [2010-06-12 19:45:00]
- 種子定律 [2010-06-14 14:41:00]
- 巴西總統(tǒng)盧拉的家教故事:重要的是心存美好 [2010-06-14 14:57:00]
- "1"為什么會大于"300" 0分 [2010-06-14 15:0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