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時候需要紀律約束?作為父母,為決定何時采取措施你需要知道那些東西?
需要紀律約束的最明顯的時刻發(fā)生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年以及之后的一段時間。這個時候,蹣跚學步的孩子正進入各種各樣新的、令人激動的情形中。他能夠走動了,一天中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能“靠自己”。學習的興奮使他陷入了自己無法應付的局面中。隨著他越來越興奮,他雙眼圓睜,兩手發(fā)抖,毫無顧忌地探索著周圍的世界,他的雙腿讓他能夠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他無法停下來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來消化一下他正在玩的事情,或者讓自己從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中恢復一點,因此他開始崩潰了。他將不可避免地從探索的云端跌落至谷底。父母能夠看到這件事的發(fā)生,但并不總是能夠預防。這時,他很可能會沒來由地突然大發(fā)脾氣或者大哭,或者即使是大人或另一個孩子出于無心的話都會使他爆發(fā)。
崩潰的孩子經(jīng)常會突然間制造危機,以引起大人真實的反應。例如,我們的一個孩子,當她想要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時,她總是跑到電視機前面去。她知道我們不讓她玩電視機,在她還沒走出太遠之前,她會轉(zhuǎn)過身來,以確定我們是否在看著她。然后,隨著一聲高興的叫喊,她會跳向電視機——用一種我們知道我們必須對她說“不”的方式。她這種搗亂到達頂點,好讓我們知道要么現(xiàn)在管她,要么永遠也別想管她。當我們確實回應了“不”之后,她會努力判斷怎樣理解我們的回應。很明顯,她在想:“他們是來真的嗎?或者我還能再走遠一點點?”如果她覺得她能夠僥幸逃脫處罰,她會再多走幾步,這時,她會很仔細地觀察我們,以測試她還能走多遠。最后,當我們說:“好了,夠了。不許再胡鬧!”時,她會躺在地板上號啕大哭。我們當然會疑惑,對這樣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處理得是不是太殘忍了。我們當然會感覺好像占了她年齡小、沒經(jīng)驗的便宜。當然,正是這些感覺在最開始的時候讓我們無能為力。令人驚異的事情是看到她知道如何讓我們有什么感覺,如何用她的尖叫來對付我們。如果我們說:“對不起,不要這么難過了。”她的尖叫聲會更高,她的腿會在地板上亂蹬。當我們中的一個人最后終于說道:“好了,發(fā)脾氣是你的事情,你自己處理,你知道有些東西你不能玩,每次你玩,我都會制止你的?!焙孟裼惺裁茨Яλ频模龝V箍奁?。她會看看我們每個人,臉上露出緩和的神情,走到我們某個人面前,爬到腿上要求抱抱。如果這個時候我們中有人說:“你知道你不能那么做。所以你無理取鬧只是為了讓我說‘不’,是吧?”她會愉快地抬起頭,好像我們剛才肯定是誤解了她,不過她會原諒我們。事實上,我們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這讓她騷亂的心平靜了下來,她為此感謝我們。她的“興奮”結(jié)束了,她從中了解到她自己能夠終結(jié)她的興奮。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小插曲對所有有關(guān)的人來說越來越不重要了。
兩歲和三歲時,這種脾氣發(fā)作和試驗的小事件需要嚴厲的管教,事情結(jié)束后,還要對孩子進行解釋。這樣,父母才能幫助剛學步的孩子學會控制自己,從紀律約束中學習。
2.懲罰過度或者體罰孩子有什么危險性?
這個年齡及稍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持續(xù)不斷地逼迫你,糾纏你,直到你失去控制。在一天結(jié)束后,當父母感到很累,準備親切、溫暖地見見彼此時,孩子可能會開始極為迫切地重復違反紀律的小事件。父母也需要休息,他們可能會因為被糾纏而感到很生氣。隨著糾纏不斷發(fā)生,他們中的一個人可能會想打孩子。如果打也沒有用,緊張局勢會加劇,直到父母真的覺得傷害了孩子為止。這些感覺很可怕。有誰能在局面發(fā)展到這一步之前打斷這種循環(huán)嗎?
方法之一是抱起孩子,緊緊地抱著他,坐下,安靜、平穩(wěn)地搖晃他。一邊搖,一邊跟孩子說,你們兩個都很難過,你們兩個都能平靜下來,能愉快地待在一起。如果這種做法能夠和孩子交流,那么難過的氣氛可能會被打破,你們可能繼續(xù)保持關(guān)系的融洽。如果不起作用,糾纏會繼續(xù),那么,用孤立他作為限制事情的方法可能是最好的。如果你下定決心要制止孩子的挑釁行為,那么孩子通常會明白,并且會服從你的嚴厲態(tài)度。如果他沒有,就把他關(guān)進他自己的房間“冷靜冷靜”,好讓你們兩個人都有機會鎮(zhèn)定一下心情。然后是調(diào)解,調(diào)解之后是短暫的討論,要討論為什么需要調(diào)解,一起做某件有趣的事情能夠幫助開始形成一個更好的方式。你們每個人都會從那樣的經(jīng)歷中學到東西。
要防止這種情形,最好的辦法是制定一個常規(guī)游戲,或者在一天結(jié)束時,危機加強前,分享各自愉快的經(jīng)歷。全職母親常常因為事情太多而想不起來,工作的父母又因為太累而不想再費心。但是,如果父母能夠在危機開始前讓氣氛轉(zhuǎn)好,或者在孩子變得太挑釁之前,能夠靜下心來和他分享溫暖的經(jīng)歷,那么一天中的最后時光可以對每個人都更有益。
還有一個時間你可以預料到的,那就是孩子的興奮感增加的時候——祖父母的看望,或者參觀擁擠的購物中心的過程中。很顯然,父母更愿意防止孩子爆發(fā),而不是在爆發(fā)后處理。很多母親發(fā)現(xiàn),她們不能跟一個剛剛開始學走路的孩子或者一個3歲的孩子一起去購物。她們知道購物的結(jié)果就是孩子充滿尖叫的胡鬧。
這樣的情形可以防止嗎?提前跟孩子說好,準備好另一個結(jié)果或許會有幫助?!叭绻闾哿?,我們就離開,但請不要在那兒哭或者發(fā)牢騷。人們不喜歡聽到你哭,他們喜歡你開心的時候?!睖蕚涔ぷ骺赡軙畜@人的幫助,但并不總是有效的,不起作用的時候,堅決地把孩子帶走是惟一的辦法。
3.父母如何知道對孩子一直以來都太嚴格了呢?
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高標準,這些標準可能太高了。我們可能對孩子的期望太高而不自知,就像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一樣。在我們教導孩子尊重他人、適應嚴峻社會的熱情中,我們可能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孩子需要測試自己和他的世界。他可能需要機會去做得過火一點,去發(fā)現(xiàn)后果會是什么。始終護著他可能不如偶爾的爆發(fā)有用。當一個孩子太好、太熱心地取悅別人時,我會感到擔心。第一年快結(jié)束時,他應該是調(diào)皮的、熱心于探索的孩子。他不應該太容易分心,不應該太容易閉嘴。8個月大的嬰兒應該開始拒絕食物,10個月大時,他應該開始從父母身邊爬開,一歲的時候他應該在很多方面搗亂——讓食物從盤子里或者調(diào)羹里掉出去,看著桌子對面的你是不是會把食物撿起來。如果孩子對溫和的批評太敏感,或者太容易被控制,那么你或許應該停止,重新判斷一下氣氛。
另一個警示跡象可能是孩子失去幽默感、容易激動。如果孩子的壓力太大,他可能會變得太嚴肅,或者太焦慮。焦慮的癥狀可能出現(xiàn)在任何方面——吃飯,睡覺,上廁所,等等(見引言,第7、8、12章)。如果沒有其他的原因而出現(xiàn)了這樣的癥狀,出現(xiàn)了被動狀態(tài)或者容易激動,那就應是重新評價一下你的作為的時候了,看生活對你的孩子是不是像它應該的那樣有價值。寓教于樂能夠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和歡樂——這既是對他自己的感覺,也是對他周圍環(huán)境的感覺。
需要紀律約束的最明顯的時刻發(fā)生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年以及之后的一段時間。這個時候,蹣跚學步的孩子正進入各種各樣新的、令人激動的情形中。他能夠走動了,一天中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能“靠自己”。學習的興奮使他陷入了自己無法應付的局面中。隨著他越來越興奮,他雙眼圓睜,兩手發(fā)抖,毫無顧忌地探索著周圍的世界,他的雙腿讓他能夠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他無法停下來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來消化一下他正在玩的事情,或者讓自己從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中恢復一點,因此他開始崩潰了。他將不可避免地從探索的云端跌落至谷底。父母能夠看到這件事的發(fā)生,但并不總是能夠預防。這時,他很可能會沒來由地突然大發(fā)脾氣或者大哭,或者即使是大人或另一個孩子出于無心的話都會使他爆發(fā)。
崩潰的孩子經(jīng)常會突然間制造危機,以引起大人真實的反應。例如,我們的一個孩子,當她想要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時,她總是跑到電視機前面去。她知道我們不讓她玩電視機,在她還沒走出太遠之前,她會轉(zhuǎn)過身來,以確定我們是否在看著她。然后,隨著一聲高興的叫喊,她會跳向電視機——用一種我們知道我們必須對她說“不”的方式。她這種搗亂到達頂點,好讓我們知道要么現(xiàn)在管她,要么永遠也別想管她。當我們確實回應了“不”之后,她會努力判斷怎樣理解我們的回應。很明顯,她在想:“他們是來真的嗎?或者我還能再走遠一點點?”如果她覺得她能夠僥幸逃脫處罰,她會再多走幾步,這時,她會很仔細地觀察我們,以測試她還能走多遠。最后,當我們說:“好了,夠了。不許再胡鬧!”時,她會躺在地板上號啕大哭。我們當然會疑惑,對這樣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處理得是不是太殘忍了。我們當然會感覺好像占了她年齡小、沒經(jīng)驗的便宜。當然,正是這些感覺在最開始的時候讓我們無能為力。令人驚異的事情是看到她知道如何讓我們有什么感覺,如何用她的尖叫來對付我們。如果我們說:“對不起,不要這么難過了。”她的尖叫聲會更高,她的腿會在地板上亂蹬。當我們中的一個人最后終于說道:“好了,發(fā)脾氣是你的事情,你自己處理,你知道有些東西你不能玩,每次你玩,我都會制止你的?!焙孟裼惺裁茨Яλ频模龝V箍奁?。她會看看我們每個人,臉上露出緩和的神情,走到我們某個人面前,爬到腿上要求抱抱。如果這個時候我們中有人說:“你知道你不能那么做。所以你無理取鬧只是為了讓我說‘不’,是吧?”她會愉快地抬起頭,好像我們剛才肯定是誤解了她,不過她會原諒我們。事實上,我們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這讓她騷亂的心平靜了下來,她為此感謝我們。她的“興奮”結(jié)束了,她從中了解到她自己能夠終結(jié)她的興奮。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小插曲對所有有關(guān)的人來說越來越不重要了。
兩歲和三歲時,這種脾氣發(fā)作和試驗的小事件需要嚴厲的管教,事情結(jié)束后,還要對孩子進行解釋。這樣,父母才能幫助剛學步的孩子學會控制自己,從紀律約束中學習。
2.懲罰過度或者體罰孩子有什么危險性?
這個年齡及稍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持續(xù)不斷地逼迫你,糾纏你,直到你失去控制。在一天結(jié)束后,當父母感到很累,準備親切、溫暖地見見彼此時,孩子可能會開始極為迫切地重復違反紀律的小事件。父母也需要休息,他們可能會因為被糾纏而感到很生氣。隨著糾纏不斷發(fā)生,他們中的一個人可能會想打孩子。如果打也沒有用,緊張局勢會加劇,直到父母真的覺得傷害了孩子為止。這些感覺很可怕。有誰能在局面發(fā)展到這一步之前打斷這種循環(huán)嗎?
方法之一是抱起孩子,緊緊地抱著他,坐下,安靜、平穩(wěn)地搖晃他。一邊搖,一邊跟孩子說,你們兩個都很難過,你們兩個都能平靜下來,能愉快地待在一起。如果這種做法能夠和孩子交流,那么難過的氣氛可能會被打破,你們可能繼續(xù)保持關(guān)系的融洽。如果不起作用,糾纏會繼續(xù),那么,用孤立他作為限制事情的方法可能是最好的。如果你下定決心要制止孩子的挑釁行為,那么孩子通常會明白,并且會服從你的嚴厲態(tài)度。如果他沒有,就把他關(guān)進他自己的房間“冷靜冷靜”,好讓你們兩個人都有機會鎮(zhèn)定一下心情。然后是調(diào)解,調(diào)解之后是短暫的討論,要討論為什么需要調(diào)解,一起做某件有趣的事情能夠幫助開始形成一個更好的方式。你們每個人都會從那樣的經(jīng)歷中學到東西。
要防止這種情形,最好的辦法是制定一個常規(guī)游戲,或者在一天結(jié)束時,危機加強前,分享各自愉快的經(jīng)歷。全職母親常常因為事情太多而想不起來,工作的父母又因為太累而不想再費心。但是,如果父母能夠在危機開始前讓氣氛轉(zhuǎn)好,或者在孩子變得太挑釁之前,能夠靜下心來和他分享溫暖的經(jīng)歷,那么一天中的最后時光可以對每個人都更有益。
還有一個時間你可以預料到的,那就是孩子的興奮感增加的時候——祖父母的看望,或者參觀擁擠的購物中心的過程中。很顯然,父母更愿意防止孩子爆發(fā),而不是在爆發(fā)后處理。很多母親發(fā)現(xiàn),她們不能跟一個剛剛開始學走路的孩子或者一個3歲的孩子一起去購物。她們知道購物的結(jié)果就是孩子充滿尖叫的胡鬧。
這樣的情形可以防止嗎?提前跟孩子說好,準備好另一個結(jié)果或許會有幫助?!叭绻闾哿?,我們就離開,但請不要在那兒哭或者發(fā)牢騷。人們不喜歡聽到你哭,他們喜歡你開心的時候?!睖蕚涔ぷ骺赡軙畜@人的幫助,但并不總是有效的,不起作用的時候,堅決地把孩子帶走是惟一的辦法。
3.父母如何知道對孩子一直以來都太嚴格了呢?
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高標準,這些標準可能太高了。我們可能對孩子的期望太高而不自知,就像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一樣。在我們教導孩子尊重他人、適應嚴峻社會的熱情中,我們可能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孩子需要測試自己和他的世界。他可能需要機會去做得過火一點,去發(fā)現(xiàn)后果會是什么。始終護著他可能不如偶爾的爆發(fā)有用。當一個孩子太好、太熱心地取悅別人時,我會感到擔心。第一年快結(jié)束時,他應該是調(diào)皮的、熱心于探索的孩子。他不應該太容易分心,不應該太容易閉嘴。8個月大的嬰兒應該開始拒絕食物,10個月大時,他應該開始從父母身邊爬開,一歲的時候他應該在很多方面搗亂——讓食物從盤子里或者調(diào)羹里掉出去,看著桌子對面的你是不是會把食物撿起來。如果孩子對溫和的批評太敏感,或者太容易被控制,那么你或許應該停止,重新判斷一下氣氛。
另一個警示跡象可能是孩子失去幽默感、容易激動。如果孩子的壓力太大,他可能會變得太嚴肅,或者太焦慮。焦慮的癥狀可能出現(xiàn)在任何方面——吃飯,睡覺,上廁所,等等(見引言,第7、8、12章)。如果沒有其他的原因而出現(xiàn)了這樣的癥狀,出現(xiàn)了被動狀態(tài)或者容易激動,那就應是重新評價一下你的作為的時候了,看生活對你的孩子是不是像它應該的那樣有價值。寓教于樂能夠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和歡樂——這既是對他自己的感覺,也是對他周圍環(huán)境的感覺。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