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例子說明了一位媽媽如何幫助她三歲的兒子喬丹表達他對于新生兒的不安情緒。寶寶還有三個星期就要出生了,一天,喬丹突然哭了起來:
喬丹:我不想家里有一個新寶寶,我不希望你和爸爸跟他玩,愛他。
媽媽:你對新寶寶感到不安。你希望沒有新寶寶。
喬丹:是的,我只想要媽媽、爸爸和喬丹。
媽媽:你只要一想到新寶寶就生氣。
喬丹:是的,他會拿走我的玩具。
媽媽:你還有一點害怕。
喬丹:是的。
媽媽:你對自己說,媽媽和爸爸不會像以前一樣那么愛我了,也不會有那么多時間來陪我了。
喬丹:是的。
媽媽:喬丹,記住,你永遠都是我們唯一的喬丹,你永遠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對你的愛永遠不會因為任何人而改變。
喬丹:即使寶寶也不會嗎?
媽媽:即使寶寶也無法奪走我們對喬丹的愛。親愛的,只要你感到傷心和生氣,不管什么時候,你都要過來告訴我,我會給你特別的愛。
當寶寶出世之后,喬丹用捏、拽腳、舉止粗魯表達了他對寶寶的厭惡,媽媽警告他說:“寶寶不是用來傷害的,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畫一張寶寶的畫,然后把畫撕成碎片。”
當孩子壓制他們的妒忌時,就會產(chǎn)生一些偽裝的癥狀和不端行為。舉個例子,當孩子厭惡他們的兄弟姐妹,但是又不準說出他們的情緒時,他們可能會做夢把弟弟妹妹推出十層高的窗戶,做夢的人可能會嚇一跳,甚至可能會跑到弟弟妹妹床邊看看他們還在不在那兒。當發(fā)現(xiàn)他們好好地在那兒時,他們會十分高興,而對于他們這樣的表現(xiàn),父母可能會將他們的解脫誤認為是愛。惡夢是孩子對用言語不敢表達的畫面的一種表達方式。跟可怕的惡夢相比,用言語表達出妒忌和憤怒對孩子更好。
小妹妹誕生后不久,五歲的沃倫會不時地發(fā)作哮喘,他的父母以為沃倫很愛護他的妹妹,以為他“愛死她了”(可能“死”字是一個很適當?shù)淖盅郏τ谖謧惖南?,醫(yī)生找不到身體上的原因,于是建議他去看心理健康門診,在那里,他可能會學會用言語表達他的妒忌和憤怒,而不是用喘息。有些孩子用咳嗽和皮疹表達妒忌,而不是用言語。有些孩子則是尿床,用身體的某個器官表達本應用另外的器官表達的情緒。有些孩子會變得很有破壞性:他們打碎東西,而不是說出自己的厭惡。有些孩子咬指甲或者拔自己的頭發(fā),以此掩飾他們希望咬、希望傷害他們的弟弟妹妹的心理。所有這些孩子都需要用語言表達他們的情緒,而不是用上面這些癥狀。父母在幫助孩子釋放他們情緒的過程中具有關(guān)鍵作用。
妒忌的各種表現(xiàn)
為了安全起見,父母需要假定在孩子當中存在妒忌心理,即使未經(jīng)訓練的眼睛看不到這種心理。妒忌有許多表現(xiàn),有許多偽裝的方式。它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自己表現(xiàn)出來:不斷競爭或者避免所有的競爭;充滿進取心或者局外人的溫順;不顧后果的慷慨或者毫不留情的貪婪。孩童時代沒有解決好的競爭的苦果在成年人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說,在路上不停地趕超每一輛車,就是一種失去理智的競爭意識;或者輸了一場網(wǎng)球賽就認為失去了體面,或者隨時為了證明某個觀點就用生命和財產(chǎn)做賭注,或者捐獻時一定要超過別人,哪怕已經(jīng)負擔不起。還有另外一種表現(xiàn),比如,總是躲避所有競爭,競爭還沒開始,他就覺得失敗了,或者總是退居次要位置,即使合法的權(quán)益也不爭取。因此,兄弟姐妹間的競爭對孩子一生的影響超過大多數(shù)父母所能意識到的程度。它可能會對人格造成永久的傷害,使性格扭曲,它也可能成為一生中麻煩不斷的主題。
妒忌的源頭
妒忌起源于孩子希望成為父母唯一“摯愛的人”的愿望。這種占有欲如此之強,以至不能容忍任何競爭對手。當?shù)艿苊妹贸錾?,孩子會和他們競爭,以獲得父母唯一的愛。這種競爭可能是公開的,也可能是隱蔽的,取決于父母對妒忌的態(tài)度:有些父母對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很生氣,他們會懲罰任何公然的競爭行為。有些父母則小心翼翼地避免任何引起妒忌的理由,他們努力讓孩子相信父母公平地愛他們每一個人,因此沒有必要妒忌。禮物、夸獎、假期、喜愛、衣服和食物都經(jīng)過計算,平等、公正地發(fā)放給每個孩子,盡管如此,所有這些方法還是無法避免嫉妒的發(fā)生,不管是平等地懲罰還是平等的夸獎都無法抑制想要得到唯一的愛的欲望。既然這樣的欲望無法實現(xiàn),妒忌也就無法完全避免。但是,妒忌之火是安全地搖曳,還是危險地突然燃燒,取決于我們的態(tài)度和做法。
處理妒忌:語言和態(tài)度很重要
在正常的情況下,年齡和性別差異可能會導致兄弟姐妹之間產(chǎn)生妒忌。哥哥遭到妒忌是因為他有更多的特權(quán),更獨立;寶寶遭到妒忌是因為她受到更多的保護。女孩嫉妒哥哥是因為他似乎有更多的自由,男孩嫉妒妹妹是因為她似乎受到更多的特殊照顧。如果父母根據(jù)孩子的性別差異,給予特惠照顧,而不是出于孩子自己的需要,那么就會產(chǎn)生危險。
那些受到父母特別關(guān)愛和禮物的孩子經(jīng)常成為受害者,就像下面這個故事一樣。在生了幾個男孩之后,父母不但毫不掩飾對期待以久的女孩的偏愛,而且他們堅持認為幾個哥哥應該有責任照顧他們的妹妹。男孩子們不但沒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樣喜愛妹妹,反而責備她享受特別權(quán)利,因此他們處處為難她,使她的生活變得十分可憐。不幸的是,哥哥們沒有處理好的妒忌心不但毀了他們的童年生活,而且直至成年,都沒有相親相愛的兄妹關(guān)系。
如果父母偏愛弱小無助的小寶寶,而不是相對獨立的六歲的孩子,或者情況反過來,妒忌就會加強。同樣,如果一個孩子因為性別、長相、智力、音樂才能,或者社交能力而得到特別重視時,妒忌就會產(chǎn)生。天賦可能會導致嫉妒,但是父母對孩子某個特點或者天分評價過高就會導致孩子之間無休止的競爭。
對待不同年齡的孩子一視同仁,這種做法并不應提倡。相反,隨著年齡的增長,應該帶來新的權(quán)利和新的責任。年紀大一點的孩子比起年紀小一點的孩子,自然應該有多一點的零花錢,晚一點的就寢時間,以及有更多的自由,可以出去和朋友一起玩。這些權(quán)利要公開地、得體地給予,這樣,所有的孩子都會渴望長大。
小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嫉妒年長孩子的權(quán)利,我們可以幫助他們處理這種情緒,不要解釋事實,而是要理解他們的情緒:
“你希望你也能晚一點睡。”
“你希望你能大一點?!?br />“你希望你不是六歲,而是九歲?!?br />“我知道,但是現(xiàn)在該睡覺了?!?br />
父母可能在要求一個孩子要為另一個孩子作出犧牲時,無意識地助長了妒忌心理的產(chǎn)生:“寶寶需要你的嬰兒床?!薄皩Σ黄?,今年我們不能給你買新的冰鞋,有了寶寶,我們需要額外的錢?!?br />
這樣做的危險是,孩子可能會感覺不僅被剝奪了財產(chǎn),還剝奪了父母的慈愛。所以這樣的要求應該用關(guān)愛和感激來緩沖一下。
喬丹:我不想家里有一個新寶寶,我不希望你和爸爸跟他玩,愛他。
媽媽:你對新寶寶感到不安。你希望沒有新寶寶。
喬丹:是的,我只想要媽媽、爸爸和喬丹。
媽媽:你只要一想到新寶寶就生氣。
喬丹:是的,他會拿走我的玩具。
媽媽:你還有一點害怕。
喬丹:是的。
媽媽:你對自己說,媽媽和爸爸不會像以前一樣那么愛我了,也不會有那么多時間來陪我了。
喬丹:是的。
媽媽:喬丹,記住,你永遠都是我們唯一的喬丹,你永遠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對你的愛永遠不會因為任何人而改變。
喬丹:即使寶寶也不會嗎?
媽媽:即使寶寶也無法奪走我們對喬丹的愛。親愛的,只要你感到傷心和生氣,不管什么時候,你都要過來告訴我,我會給你特別的愛。
當寶寶出世之后,喬丹用捏、拽腳、舉止粗魯表達了他對寶寶的厭惡,媽媽警告他說:“寶寶不是用來傷害的,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畫一張寶寶的畫,然后把畫撕成碎片。”
當孩子壓制他們的妒忌時,就會產(chǎn)生一些偽裝的癥狀和不端行為。舉個例子,當孩子厭惡他們的兄弟姐妹,但是又不準說出他們的情緒時,他們可能會做夢把弟弟妹妹推出十層高的窗戶,做夢的人可能會嚇一跳,甚至可能會跑到弟弟妹妹床邊看看他們還在不在那兒。當發(fā)現(xiàn)他們好好地在那兒時,他們會十分高興,而對于他們這樣的表現(xiàn),父母可能會將他們的解脫誤認為是愛。惡夢是孩子對用言語不敢表達的畫面的一種表達方式。跟可怕的惡夢相比,用言語表達出妒忌和憤怒對孩子更好。
小妹妹誕生后不久,五歲的沃倫會不時地發(fā)作哮喘,他的父母以為沃倫很愛護他的妹妹,以為他“愛死她了”(可能“死”字是一個很適當?shù)淖盅郏τ谖謧惖南?,醫(yī)生找不到身體上的原因,于是建議他去看心理健康門診,在那里,他可能會學會用言語表達他的妒忌和憤怒,而不是用喘息。有些孩子用咳嗽和皮疹表達妒忌,而不是用言語。有些孩子則是尿床,用身體的某個器官表達本應用另外的器官表達的情緒。有些孩子會變得很有破壞性:他們打碎東西,而不是說出自己的厭惡。有些孩子咬指甲或者拔自己的頭發(fā),以此掩飾他們希望咬、希望傷害他們的弟弟妹妹的心理。所有這些孩子都需要用語言表達他們的情緒,而不是用上面這些癥狀。父母在幫助孩子釋放他們情緒的過程中具有關(guān)鍵作用。
妒忌的各種表現(xiàn)
為了安全起見,父母需要假定在孩子當中存在妒忌心理,即使未經(jīng)訓練的眼睛看不到這種心理。妒忌有許多表現(xiàn),有許多偽裝的方式。它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自己表現(xiàn)出來:不斷競爭或者避免所有的競爭;充滿進取心或者局外人的溫順;不顧后果的慷慨或者毫不留情的貪婪。孩童時代沒有解決好的競爭的苦果在成年人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說,在路上不停地趕超每一輛車,就是一種失去理智的競爭意識;或者輸了一場網(wǎng)球賽就認為失去了體面,或者隨時為了證明某個觀點就用生命和財產(chǎn)做賭注,或者捐獻時一定要超過別人,哪怕已經(jīng)負擔不起。還有另外一種表現(xiàn),比如,總是躲避所有競爭,競爭還沒開始,他就覺得失敗了,或者總是退居次要位置,即使合法的權(quán)益也不爭取。因此,兄弟姐妹間的競爭對孩子一生的影響超過大多數(shù)父母所能意識到的程度。它可能會對人格造成永久的傷害,使性格扭曲,它也可能成為一生中麻煩不斷的主題。
妒忌的源頭
妒忌起源于孩子希望成為父母唯一“摯愛的人”的愿望。這種占有欲如此之強,以至不能容忍任何競爭對手。當?shù)艿苊妹贸錾?,孩子會和他們競爭,以獲得父母唯一的愛。這種競爭可能是公開的,也可能是隱蔽的,取決于父母對妒忌的態(tài)度:有些父母對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很生氣,他們會懲罰任何公然的競爭行為。有些父母則小心翼翼地避免任何引起妒忌的理由,他們努力讓孩子相信父母公平地愛他們每一個人,因此沒有必要妒忌。禮物、夸獎、假期、喜愛、衣服和食物都經(jīng)過計算,平等、公正地發(fā)放給每個孩子,盡管如此,所有這些方法還是無法避免嫉妒的發(fā)生,不管是平等地懲罰還是平等的夸獎都無法抑制想要得到唯一的愛的欲望。既然這樣的欲望無法實現(xiàn),妒忌也就無法完全避免。但是,妒忌之火是安全地搖曳,還是危險地突然燃燒,取決于我們的態(tài)度和做法。
處理妒忌:語言和態(tài)度很重要
在正常的情況下,年齡和性別差異可能會導致兄弟姐妹之間產(chǎn)生妒忌。哥哥遭到妒忌是因為他有更多的特權(quán),更獨立;寶寶遭到妒忌是因為她受到更多的保護。女孩嫉妒哥哥是因為他似乎有更多的自由,男孩嫉妒妹妹是因為她似乎受到更多的特殊照顧。如果父母根據(jù)孩子的性別差異,給予特惠照顧,而不是出于孩子自己的需要,那么就會產(chǎn)生危險。
那些受到父母特別關(guān)愛和禮物的孩子經(jīng)常成為受害者,就像下面這個故事一樣。在生了幾個男孩之后,父母不但毫不掩飾對期待以久的女孩的偏愛,而且他們堅持認為幾個哥哥應該有責任照顧他們的妹妹。男孩子們不但沒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樣喜愛妹妹,反而責備她享受特別權(quán)利,因此他們處處為難她,使她的生活變得十分可憐。不幸的是,哥哥們沒有處理好的妒忌心不但毀了他們的童年生活,而且直至成年,都沒有相親相愛的兄妹關(guān)系。
如果父母偏愛弱小無助的小寶寶,而不是相對獨立的六歲的孩子,或者情況反過來,妒忌就會加強。同樣,如果一個孩子因為性別、長相、智力、音樂才能,或者社交能力而得到特別重視時,妒忌就會產(chǎn)生。天賦可能會導致嫉妒,但是父母對孩子某個特點或者天分評價過高就會導致孩子之間無休止的競爭。
對待不同年齡的孩子一視同仁,這種做法并不應提倡。相反,隨著年齡的增長,應該帶來新的權(quán)利和新的責任。年紀大一點的孩子比起年紀小一點的孩子,自然應該有多一點的零花錢,晚一點的就寢時間,以及有更多的自由,可以出去和朋友一起玩。這些權(quán)利要公開地、得體地給予,這樣,所有的孩子都會渴望長大。
小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嫉妒年長孩子的權(quán)利,我們可以幫助他們處理這種情緒,不要解釋事實,而是要理解他們的情緒:
“你希望你也能晚一點睡。”
“你希望你能大一點?!?br />“你希望你不是六歲,而是九歲?!?br />“我知道,但是現(xiàn)在該睡覺了?!?br />
父母可能在要求一個孩子要為另一個孩子作出犧牲時,無意識地助長了妒忌心理的產(chǎn)生:“寶寶需要你的嬰兒床?!薄皩Σ黄?,今年我們不能給你買新的冰鞋,有了寶寶,我們需要額外的錢?!?br />
這樣做的危險是,孩子可能會感覺不僅被剝奪了財產(chǎn),還剝奪了父母的慈愛。所以這樣的要求應該用關(guān)愛和感激來緩沖一下。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新生兒誕生:仿佛兄弟姐妹之間的入侵 [2008-05-07 09:23:00]
- 誕生:介紹入侵者 [2008-05-07 09:24:00]
- 同情的話語:妒忌的消除 [2008-05-07 09:24:00]
- 質(zhì)量或平等:愛要唯一,而不要均一 [2008-05-07 09:2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