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特殊的味道
有一些味道較強烈的食物,如青椒、紅蘿卜、羊肉、海鮮類雖然有營養(yǎng),卻得不到孩子的青睞。所以作為媽發(fā)牟你不妨多花點心思改變烹調的方式,如加檸檬或姜怎去魚腥味;處理青椒時,不僅要把內部清洗干凈,還要記得用水泡過哦!
愛上新口味
孩子大多對新食物產(chǎn)生排斥感所以第一次接觸可是相當重要的。因此可讓新食物搭配孩子喜愛的食物一起出現(xiàn);當孩子肚子餓時,新菜色要先上,以提高接受度;勿在小朋友生病時介紹新食物;而且家人要加以配合食用來鼓勵孩子嘗試的意愿。
選用色彩鮮艷、圖案可愛的餐具
把孩子不喜歡的食物放到可愛的容器中,不僅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可能大為提高孩子吃的意愿。
2、讓孩子參與食物的制備
家長通常不喜歡小朋友在廚房里越幫越忙,但是若偶爾讓孩子參與采買、烹調的過程,不僅可以享受親子一起做菜的樂趣,也會讓孩子樂于品嘗自己努力的成果。如請小朋友幫忙洗菜、揀菜、遞調味罐;或是讓孩子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把食物擺成他自己所喜歡的形狀。
參與的過程可以給孩子很大的成熟感,不單他自己吃得開心,還會督促他人品嘗自己的杰作呢!
3、善于利用餐盤
控制餐盤內的分量,且規(guī)定吃完后才能挑選自己喜歡的食物。
4、控制點心與零食的給予
許多孩子偏愛吃點心、零食,等到了正餐時間又往往吃不下去。一般而言,點心是為了補正餐的不足,而零食則是滿足孩子口欲的產(chǎn)物,所以盡量少在非用餐時間讓小孩吃太多東西,不管點心或零食,還是要慎先富含營養(yǎng)而非空熱量的食品,如牛奶的制品;餅干則以感口味且非油炸類為主;飲品要以不影響食欲為原則的果汁供應。
5、適度的管教
父母不可一味地順從孩子,即使他不敢吃、不愿意吃的東西,哪怕一小口,也要讓他試著認識食物的味道。
定下用餐的時間,時間一到立刻收起來,讓孩子體會因偏食不吃而有肚子餓的感受。
我不吃,我就是不吃嘛!那就不妨允許孩子一餐不吃,或喝些白開水,待他肚子餓時再試一次,或是下一餐提早開飯,造成不可一再心軟不忍心而養(yǎng)成壞習慣。
6、創(chuàng)造愉快的進餐氣氛
有時孩子對于食物興趣缺少,是因為用餐的氣氛不佳,因此爸爸、媽媽不妨營造一個吃飯的好氣氛,使孩子對吃飯成為一種美好的期待。同時,吃飯時看電視、打電動,也是破壞小孩進食氧氣的因素,父母可不能忽略的!
7、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營養(yǎng)觀念
適時給予孩子一些營養(yǎng)教育,慢慢培養(yǎng)他對食物的感覺烽正確的營養(yǎng)觀念,漸漸地,小朋友也會愿意嘗試口味普通但具營養(yǎng)價值的食物了。
8、留意孩子是否有妨礙進食的不適
如牙疼就會挑食、拒吃,所以要多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并制作適合他們的食物。
9、爸爸媽媽本身要有正確的飲食
了女的飲食習慣,在耳濡止染下很容易深受父母親的影響,所以大人最好不要在小孩面前評論對食物的喜好和食物的好壞,而應該廣泛地提供孩子多樣化的食物選擇。
10、善于利用心理學
親子共餐:有時候小朋友的偏食,是為了引起父母親的關注,所以不妨多多陪著孩子共享用餐的情趣。
認同心理: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起進餐,不僅能提高孩子進食的興趣,在別人能,我也可以的心態(tài)下,他可是會吃下原本不喜歡的食物哦
鼓勵式的糾正:借由下面的鼓勵方式讓孩子去改變他的壞習慣,待后再次予以獎勵,使他們樂意維持新的行為模式。
多費些心思引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各種營養(yǎng)素,但無奈,他們大多有不愛吃、不敢吃的食物,因此,想要孩子有均衡的飲食、又吃得開開心心地,只有請老爸爸媽媽多費心了,畢竟“均衡營養(yǎng),父母有責”啊!
有一些味道較強烈的食物,如青椒、紅蘿卜、羊肉、海鮮類雖然有營養(yǎng),卻得不到孩子的青睞。所以作為媽發(fā)牟你不妨多花點心思改變烹調的方式,如加檸檬或姜怎去魚腥味;處理青椒時,不僅要把內部清洗干凈,還要記得用水泡過哦!
愛上新口味
孩子大多對新食物產(chǎn)生排斥感所以第一次接觸可是相當重要的。因此可讓新食物搭配孩子喜愛的食物一起出現(xiàn);當孩子肚子餓時,新菜色要先上,以提高接受度;勿在小朋友生病時介紹新食物;而且家人要加以配合食用來鼓勵孩子嘗試的意愿。
選用色彩鮮艷、圖案可愛的餐具
把孩子不喜歡的食物放到可愛的容器中,不僅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可能大為提高孩子吃的意愿。
2、讓孩子參與食物的制備
家長通常不喜歡小朋友在廚房里越幫越忙,但是若偶爾讓孩子參與采買、烹調的過程,不僅可以享受親子一起做菜的樂趣,也會讓孩子樂于品嘗自己努力的成果。如請小朋友幫忙洗菜、揀菜、遞調味罐;或是讓孩子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把食物擺成他自己所喜歡的形狀。
參與的過程可以給孩子很大的成熟感,不單他自己吃得開心,還會督促他人品嘗自己的杰作呢!
3、善于利用餐盤
控制餐盤內的分量,且規(guī)定吃完后才能挑選自己喜歡的食物。
4、控制點心與零食的給予
許多孩子偏愛吃點心、零食,等到了正餐時間又往往吃不下去。一般而言,點心是為了補正餐的不足,而零食則是滿足孩子口欲的產(chǎn)物,所以盡量少在非用餐時間讓小孩吃太多東西,不管點心或零食,還是要慎先富含營養(yǎng)而非空熱量的食品,如牛奶的制品;餅干則以感口味且非油炸類為主;飲品要以不影響食欲為原則的果汁供應。
5、適度的管教
父母不可一味地順從孩子,即使他不敢吃、不愿意吃的東西,哪怕一小口,也要讓他試著認識食物的味道。
定下用餐的時間,時間一到立刻收起來,讓孩子體會因偏食不吃而有肚子餓的感受。
我不吃,我就是不吃嘛!那就不妨允許孩子一餐不吃,或喝些白開水,待他肚子餓時再試一次,或是下一餐提早開飯,造成不可一再心軟不忍心而養(yǎng)成壞習慣。
6、創(chuàng)造愉快的進餐氣氛
有時孩子對于食物興趣缺少,是因為用餐的氣氛不佳,因此爸爸、媽媽不妨營造一個吃飯的好氣氛,使孩子對吃飯成為一種美好的期待。同時,吃飯時看電視、打電動,也是破壞小孩進食氧氣的因素,父母可不能忽略的!
7、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營養(yǎng)觀念
適時給予孩子一些營養(yǎng)教育,慢慢培養(yǎng)他對食物的感覺烽正確的營養(yǎng)觀念,漸漸地,小朋友也會愿意嘗試口味普通但具營養(yǎng)價值的食物了。
8、留意孩子是否有妨礙進食的不適
如牙疼就會挑食、拒吃,所以要多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并制作適合他們的食物。
9、爸爸媽媽本身要有正確的飲食
了女的飲食習慣,在耳濡止染下很容易深受父母親的影響,所以大人最好不要在小孩面前評論對食物的喜好和食物的好壞,而應該廣泛地提供孩子多樣化的食物選擇。
10、善于利用心理學
親子共餐:有時候小朋友的偏食,是為了引起父母親的關注,所以不妨多多陪著孩子共享用餐的情趣。
認同心理: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起進餐,不僅能提高孩子進食的興趣,在別人能,我也可以的心態(tài)下,他可是會吃下原本不喜歡的食物哦
鼓勵式的糾正:借由下面的鼓勵方式讓孩子去改變他的壞習慣,待后再次予以獎勵,使他們樂意維持新的行為模式。
多費些心思引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各種營養(yǎng)素,但無奈,他們大多有不愛吃、不敢吃的食物,因此,想要孩子有均衡的飲食、又吃得開開心心地,只有請老爸爸媽媽多費心了,畢竟“均衡營養(yǎng),父母有責”啊!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愛護乳牙關愛寶寶 [2008-05-11 08:31:00]
- 讓寶寶早睡早起的8大要點 [2008-05-11 08:32:00]
- 孩子吃飯不乖怎么辦 [2008-05-11 08:41:00]
- 建立寶寶喝奶好習慣! [2008-05-11 08:4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