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急躁,會發(fā)怒。我們努力嘗試忍耐和理解。不過我們還是會不可避免地大發(fā)脾氣,可能是對孩子的房間:“你甚至連住在豬圈里都不配!”說出之后又非常后悔,于是試圖道歉:“我不是那個意思,你適合住在豬圈里?!?br />
我們相信忍耐是一種美德,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它要求我們在生氣的時候假裝平靜,要求我們言行不一致,要求我們的行為隱藏我們真實的感覺,而不是反應(yīng)我們的感覺,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忍耐就不是美德。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直被教導不要表露自己真正的情感,當我們在嚴重的混亂中不動聲色時,我們感到非常驕傲。有些人把這個稱作忍耐。
但是孩子從父母那里需要的、感激的是符合心情的反應(yīng)。他們希望聽到反應(yīng)父母真實心情的言語。
在父母發(fā)怒時,孩子為了保護自己,憤慨地說出最有力的譴責:“你不愛我。”這樣的話,即使是一個很小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也不是不尋常的?!暗俏耶斎粣勰?!”父母生氣地大叫,使得心情和言語不相符,無法讓孩子相信。父母在生氣的時候是不會感覺到愛的。孩子把“愛”抬出來,把父母送上了被告席的位置,非常聰明地把爭吵的焦點從他身上轉(zhuǎn)移到了父母身上。
只有那些同意自己在生氣時感覺不到愛的父母才會回應(yīng)孩子的指責,而不是一味辯解:“現(xiàn)在不是討論愛的時候,現(xiàn)在討論的是什么讓我這么生氣?!?br />
父母越生氣,孩子要求的保障就越多,但是用生氣的語調(diào)表達愛是起不到安慰作用的,它不會讓孩子感覺被愛,只能讓他產(chǎn)生困惑,因為他聽到的不是充滿愛意的話,而是沙啞的聲音里傳達的憤怒。對孩子來說更有用的是,要讓他知道,父母的憤怒不會帶來自己被拋棄的后果。失去愛的感覺只是暫時的,一旦怒氣平息了,愛自然會回來。
我們相信忍耐是一種美德,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它要求我們在生氣的時候假裝平靜,要求我們言行不一致,要求我們的行為隱藏我們真實的感覺,而不是反應(yīng)我們的感覺,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忍耐就不是美德。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直被教導不要表露自己真正的情感,當我們在嚴重的混亂中不動聲色時,我們感到非常驕傲。有些人把這個稱作忍耐。
但是孩子從父母那里需要的、感激的是符合心情的反應(yīng)。他們希望聽到反應(yīng)父母真實心情的言語。
在父母發(fā)怒時,孩子為了保護自己,憤慨地說出最有力的譴責:“你不愛我。”這樣的話,即使是一個很小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也不是不尋常的?!暗俏耶斎粣勰?!”父母生氣地大叫,使得心情和言語不相符,無法讓孩子相信。父母在生氣的時候是不會感覺到愛的。孩子把“愛”抬出來,把父母送上了被告席的位置,非常聰明地把爭吵的焦點從他身上轉(zhuǎn)移到了父母身上。
只有那些同意自己在生氣時感覺不到愛的父母才會回應(yīng)孩子的指責,而不是一味辯解:“現(xiàn)在不是討論愛的時候,現(xiàn)在討論的是什么讓我這么生氣?!?br />
父母越生氣,孩子要求的保障就越多,但是用生氣的語調(diào)表達愛是起不到安慰作用的,它不會讓孩子感覺被愛,只能讓他產(chǎn)生困惑,因為他聽到的不是充滿愛意的話,而是沙啞的聲音里傳達的憤怒。對孩子來說更有用的是,要讓他知道,父母的憤怒不會帶來自己被拋棄的后果。失去愛的感覺只是暫時的,一旦怒氣平息了,愛自然會回來。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出問題時要回應(yīng),而不是反應(yīng) [2008-05-07 09:03:00]
- 辱罵會傷害孩子 [2008-05-07 09:03:00]
- 如何處理我們自己的憤怒 [2008-05-07 09:04:00]
- 發(fā)怒的三個步驟 [2008-05-07 09:0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