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為什么承認(rèn)幻想要比干脆的拒絕傷害小呢?因為這位媽媽詳細(xì)的回應(yīng)告訴女兒媽媽能理解她的感受。當(dāng)我們感到被理解的時候,我們也會感到被愛。當(dāng)你站在一個優(yōu)雅的時裝店櫥窗前,贊賞著一件昂貴的漂亮晚禮服時,如果你的愛人對你說:“你怎么啦?看什么呢?你知道我們經(jīng)濟狀況不佳,不可能買得起這么貴的東西的?!蹦銜趺聪耄磕銗廴说脑挷豢赡茏屇惝a(chǎn)生愛的感覺,它們只會讓你覺得生氣和失望。
很不幸,這樣的回應(yīng)也不會讓你得到那套晚禮服,但是其他的回應(yīng)至少不會對你造成傷害,不會導(dǎo)致怨恨,因此,也就更有可能加深愛的感覺。
許多年以前,我去參觀阿拉斯加的一所因紐特人的小學(xué),我給孩子們吹口琴,當(dāng)我吹完之后,一個孩子站起來,走到我跟前說:“我想要你的口琴。”我原本可以這樣回答:“不,我不能給你我的口琴,我只有這一個口琴,我自己也需要它,而且這是我哥哥送給我的?!比绻疫@樣回答,孩子可能會覺得遭到拒絕,愉快的節(jié)日情緒可能會被破壞。于是我沒有這樣說,而是同意在想象中我可以給他現(xiàn)實中我無法送給他的東西,我說:“我多希望我有一個口琴可以送給你??!”另一個孩子走過來提了同樣的要求,于是我回答說:“我多希望我有兩個口琴可以送??!”最后,所有二十六個孩子都過來了,我只有不斷增加數(shù)字,最后一句話是“我多希望我有二十六個口琴,送給你們每人一個。”這好像變成了一個孩子們都很玩得很開心的游戲。
當(dāng)我在我的報紙專欄記述了這件事后,一個雜志編輯給我寫信道:“現(xiàn)在,當(dāng)我不得不拒絕一篇文章時,我會先說‘我們多么希望能發(fā)表您的文章啊?!?br />
表達不同限制時要用不同方法
作出限制時,有些表達方法會引起反抗,而另一些方法則會得到孩子的合作,比如:
1、父母承認(rèn)孩子的愿望,并用簡單的話說出來:“你希望今晚能去看電影。”
2、父母明確指出對某個具體的行為的限制:“但是我們家的規(guī)矩是‘不是周末的晚上不能看電影。’”
3、父母指出愿望至少能部分實現(xiàn)的途徑:“你可以星期五晚上或者星期六晚上去看電影?!?br />
4、父母幫助孩子說出一些作出限制時可能導(dǎo)致的不滿,然后表示同情:
“很顯然你不喜歡這個規(guī)矩?!?br />“你希望沒有這樣的規(guī)矩?!?br />“你希望規(guī)矩是這樣的:‘每天晚上都能看電影?!?br />“當(dāng)你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你肯定會改了這個規(guī)矩?!?br />
并非總是需要這樣來說出限制,這樣的表達也并非總是切實可行的。有時需要先說出限制,然后再對孩子的感受做出回應(yīng)。當(dāng)孩子要朝妹妹扔石頭時,媽媽應(yīng)該說:“不準(zhǔn)朝著她扔!朝樹扔!”通過指出樹的方向,她可以成功地讓孩子改變石頭的方向。然后她可以回到孩子的情緒上來,建議一些沒有傷害的表達情緒的方式:
“你可能很生氣,以致想朝妹妹扔石頭?!?br />“你可能氣壞了,在你心里,你可能很恨她,但是不應(yīng)該傷害她?!?br />“如果你想扔石頭,你可以對著樹扔。”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告訴她,或者向她表示,你多么生氣?!?br />
表達限制時,語言不要刺激孩子的自尊。限制的語言越簡潔、越客觀,孩子越容易接受。
“不是周末的晚上不能看電影”比“你知道不是周末的晚上,你不能去看電影”引起的不滿要少?!霸撍X了”比“你還小,不該熬夜熬這么晚,上床去”要更容易接受些?!敖裉炜措娨暤酱藶橹沽恕北取澳憬裉煲呀?jīng)看了夠多電視了,關(guān)掉電視”好?!安灰ハ嗳氯隆北取澳阕詈貌灰贈_他喊了”更容易讓孩子服從。
當(dāng)限制指出某個物體的功能時,孩子更愿意接受?!耙巫邮怯脕碜?,不是用來站的”比“不要站在椅子上”效果好?!胺e木是用來玩的,不是用來扔的”比“不要扔積木”好,也比“對不起,我不能讓你扔積木,太危險了”效果好。(轉(zhuǎn)下文)
為什么承認(rèn)幻想要比干脆的拒絕傷害小呢?因為這位媽媽詳細(xì)的回應(yīng)告訴女兒媽媽能理解她的感受。當(dāng)我們感到被理解的時候,我們也會感到被愛。當(dāng)你站在一個優(yōu)雅的時裝店櫥窗前,贊賞著一件昂貴的漂亮晚禮服時,如果你的愛人對你說:“你怎么啦?看什么呢?你知道我們經(jīng)濟狀況不佳,不可能買得起這么貴的東西的?!蹦銜趺聪耄磕銗廴说脑挷豢赡茏屇惝a(chǎn)生愛的感覺,它們只會讓你覺得生氣和失望。
很不幸,這樣的回應(yīng)也不會讓你得到那套晚禮服,但是其他的回應(yīng)至少不會對你造成傷害,不會導(dǎo)致怨恨,因此,也就更有可能加深愛的感覺。
許多年以前,我去參觀阿拉斯加的一所因紐特人的小學(xué),我給孩子們吹口琴,當(dāng)我吹完之后,一個孩子站起來,走到我跟前說:“我想要你的口琴。”我原本可以這樣回答:“不,我不能給你我的口琴,我只有這一個口琴,我自己也需要它,而且這是我哥哥送給我的?!比绻疫@樣回答,孩子可能會覺得遭到拒絕,愉快的節(jié)日情緒可能會被破壞。于是我沒有這樣說,而是同意在想象中我可以給他現(xiàn)實中我無法送給他的東西,我說:“我多希望我有一個口琴可以送給你??!”另一個孩子走過來提了同樣的要求,于是我回答說:“我多希望我有兩個口琴可以送??!”最后,所有二十六個孩子都過來了,我只有不斷增加數(shù)字,最后一句話是“我多希望我有二十六個口琴,送給你們每人一個。”這好像變成了一個孩子們都很玩得很開心的游戲。
當(dāng)我在我的報紙專欄記述了這件事后,一個雜志編輯給我寫信道:“現(xiàn)在,當(dāng)我不得不拒絕一篇文章時,我會先說‘我們多么希望能發(fā)表您的文章啊?!?br />
表達不同限制時要用不同方法
作出限制時,有些表達方法會引起反抗,而另一些方法則會得到孩子的合作,比如:
1、父母承認(rèn)孩子的愿望,并用簡單的話說出來:“你希望今晚能去看電影。”
2、父母明確指出對某個具體的行為的限制:“但是我們家的規(guī)矩是‘不是周末的晚上不能看電影。’”
3、父母指出愿望至少能部分實現(xiàn)的途徑:“你可以星期五晚上或者星期六晚上去看電影?!?br />
4、父母幫助孩子說出一些作出限制時可能導(dǎo)致的不滿,然后表示同情:
“很顯然你不喜歡這個規(guī)矩?!?br />“你希望沒有這樣的規(guī)矩?!?br />“你希望規(guī)矩是這樣的:‘每天晚上都能看電影?!?br />“當(dāng)你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你肯定會改了這個規(guī)矩?!?br />
并非總是需要這樣來說出限制,這樣的表達也并非總是切實可行的。有時需要先說出限制,然后再對孩子的感受做出回應(yīng)。當(dāng)孩子要朝妹妹扔石頭時,媽媽應(yīng)該說:“不準(zhǔn)朝著她扔!朝樹扔!”通過指出樹的方向,她可以成功地讓孩子改變石頭的方向。然后她可以回到孩子的情緒上來,建議一些沒有傷害的表達情緒的方式:
“你可能很生氣,以致想朝妹妹扔石頭?!?br />“你可能氣壞了,在你心里,你可能很恨她,但是不應(yīng)該傷害她?!?br />“如果你想扔石頭,你可以對著樹扔。”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告訴她,或者向她表示,你多么生氣?!?br />
表達限制時,語言不要刺激孩子的自尊。限制的語言越簡潔、越客觀,孩子越容易接受。
“不是周末的晚上不能看電影”比“你知道不是周末的晚上,你不能去看電影”引起的不滿要少?!霸撍X了”比“你還小,不該熬夜熬這么晚,上床去”要更容易接受些?!敖裉炜措娨暤酱藶橹沽恕北取澳憬裉煲呀?jīng)看了夠多電視了,關(guān)掉電視”好?!安灰ハ嗳氯隆北取澳阕詈貌灰贈_他喊了”更容易讓孩子服從。
當(dāng)限制指出某個物體的功能時,孩子更愿意接受?!耙巫邮怯脕碜?,不是用來站的”比“不要站在椅子上”效果好?!胺e木是用來玩的,不是用來扔的”比“不要扔積木”好,也比“對不起,我不能讓你扔積木,太危險了”效果好。(轉(zhuǎn)下文)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父母的矛盾心態(tài):需要好方法(下) [2008-05-07 09:16:00]
- 紀(jì)律的三個領(lǐng)域(一) [2008-05-07 09:16:00]
- 紀(jì)律的三個領(lǐng)域(三) [2008-05-07 09:17:00]
- 日常生活中音樂智能養(yǎng)成方案 [2008-05-08 07:3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