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親情是生活的雨露和陽光。當我們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是父母用親情的深愛哺育我們長大;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是親情的溫暖情懷給我們安慰和新的自信。毫無疑問,正是因為生活中有了親情,溫暖才時時環(huán)繞著我們;正是因為生活中有了親情,我們的心靈才有了寄托和歸宿。
可是,不知你發(fā)現(xiàn)了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那暖暖的,甜甜的親情,有時像吃膩的某種糖果,雖說是美味,卻不愿入口。我們不再像從前那樣,把親情送上的每滴關(guān)愛 "笑納",而是渴望親情中融入更多的理解和理性。
所謂“天下父母心”,哪個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許許多多的家長這班那課給我們報了一大堆,認為是在“寸金難買寸光陰”,可沒想過把我們少得可憐的一點休息時間全給“賣光”了,這時的我們,不在覺得親情的可愛和可親;不再感謝大人們刻意為我們作出的"合理"安排。我們悶悶不樂的打發(fā)著那些被家長們"賣了"的本該屬于我們自己支配的“美好時光”。許多同學碰到過這樣的情景:當你好不容易找到一點看電視或看小說的時間時,父母會馬上出現(xiàn)在你身邊,對你說:“又看電視,又看閑書,也不知道抓緊時間看看英語,學學正課?!边@時,你的心情一定十分不好,盡管你知道你們是為你好,可是一樣還會認為他們很煩人,每當我遇見這種情況時,我總是在想,真煩人,我要是沒有這份親情該多好!
一位同學告訴我,他的父母喜歡啥,就"逼"著他學啥,根本不管他的想法,害得他苦不堪言。
還有一位同學對我說,她的父母認為只有課本上的東西才是學生應(yīng)該學的,做學生的最好不要涉獵學習以外的東西??蛇@位同學覺得,社會早已進入多元化,做學生再固守“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陳規(guī),簡直是現(xiàn)代的“愚昧”。我贊賞這位同學的觀點,我覺得她的“高論”說出了許多同學的心里話,我們時時在尋找合適的時機,想為親人們進一言:請給親情添上點理性和理解的內(nèi)涵,讓親情變得更加可愛、迷人。
溝通──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當父母的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是什么?是溝通。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聽到一些做父母的感嘆:“孩子長大了,就不聽我們的話了。”其實,這主要是父母與孩子缺少溝通所致。溝通,是指通過談話或其他方式進行相互了解。人與人之間,當然也包括父母與子女之間,都需要溝通,需要了解和諒解,才能更融洽地生活。溝通是當每位作父母的都應(yīng)學會的一門藝術(shù)。
孩子幼小時,由于比較幼稚、簡單,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強,許多事情都要對父母講;父母對孩子也傾注了較多的關(guān)心和愛護,所以這時相互間的溝通一般問題不大。當孩子逐漸長大,知識面增大,他開始學會自己觀察、思考后,對一些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時覺得有些事情沒有必要跟父母說,這樣父母對孩子就會缺乏了解,相互間的溝通就顯得十分必要了。父母怎樣與孩子溝通泥?有人用“先做父母,再做朋友”這句話來概括是有道理的。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guān)系如果比作朋友的話,就應(yīng)該成為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相互平行的知心朋友。但是從一般的觀點來說,父母對孩子總是處在長輩或指導者的地位,這實際是呵護,所以這種不平等是必須的。而對于長大了的孩子,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與看法,這種水平行就會造成父母與子女溝通上的障礙。只有平等地相處,子女才有可能向父母袒露心靈,父母也才能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闹笇?,有的人埋怨自己的孩子說假話、品質(zhì)不好,他恰恰忘了這些毛病正是他行為粗暴、常常訓斥孩子所帶來的"副產(chǎn)品"。當一個孩子能與自己的父母建立平等的親密關(guān)系后,他的行為言談自然會漸漸變得高雅,他的性格也會開朗、樂觀、豁達,在今后面臨人生種種挑戰(zhàn)時,也會表現(xiàn)得更為勇敢、自信。
來源:http://kid.bb06.com/article.php?id=18358
相鄰博客
- 還我自由 [2008-04-22 22:29:00]
- 小學生來信訴“心事” [2008-04-23 16:39:00]
- 爸爸媽媽,請放手讓我長大 [2008-04-23 17:17:00]
- 三年級小學生抱怨:“媽媽連我喝飲料的方式都管” [2008-04-23 17:2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