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我的孩子1歲半,因為種種原因,5個月時被送回了老家,最近剛剛接回來,換了新環(huán)境以后孩子很認(rèn)生,不知道怎么樣才能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我應(yīng)該怎么做?
孫瑞雪:在這段文字中,蘊涵了兩個不同生命的內(nèi)涵,所以我應(yīng)該從兩個角度談這個問題:母親和孩子。
先說母親。每一個人在還沒有做母親之前,她的生命里都蘊藏著一種自然界天然傳遞來的最本質(zhì)的能量——處在生命之中的高度敏感的溝通能量和本能的心靈之愛。這種沉睡的潛質(zhì)只有在做母親時,依靠和嬰兒的頻繁接觸來喚醒。嬰兒依靠自己的吮吸,依靠自己剛從生命中走出來而帶來的生命能量,喚醒自己的母親,然后依靠和母親的連接來建立跟外界連接的橋梁,這個機會對母親和嬰兒都同等重要。
生命界的“母親”是一個特殊的角色,“母親”是生命的使者,母親繁衍后代并使后代盡可能好地活下去,這是自然界的一個最重要的使命。而繁衍人的后代,在生命界中更為重要,因為人是萬物之精靈。自然界在“母親”的生命內(nèi)部儲存了一種目的性的追求密碼,“母親”必須本能地使她的后代好并且更好,否則將使她感到莫名的焦慮?!澳赣H”是通過后代使“母親”完善的。而嬰兒能否在頭兩年和母親連接上,是一個生命質(zhì)量的關(guān)鍵。這個機會失掉了,焦慮也就跟隨母親一生。
在生命頭兩年,嬰兒需要強烈的依戀、占有并且和媽媽一體化,暫時的分離都會使孩子焦慮,這就是為什么孩子離開媽媽時會撕心裂肺地哭的原因。如果孩子在幾個月時離開了媽媽,嬰兒就必須重新把別人作為“媽媽”,這樣他就失去了與他天然連接的人。這是孩子無法理解的,事實上這就使孩子經(jīng)歷了一次心理上的被拋棄。等到孩子在恐懼和焦慮中重新找到媽媽,剛剛建立起安全感時,此時,又把孩子帶走,這是孩子和“媽媽”的又一次分離,孩子感受到的是第二次被拋棄,這些都為兒童的未來埋下不幸的種子,這是一個人一生的開始,起步時就混亂了。
也可能這樣的觀念會使類似的媽媽感到內(nèi)疚和痛苦,但我需要把這樣的事實說給媽媽,警醒你們,不要這樣拋棄孩子。
這位1歲半的媽媽應(yīng)該很慶幸,孩子還不算太大,你應(yīng)該讓孩子依戀你,用大量的時間陪伴孩子,觸摸孩子,在游戲中讓孩子大笑,直到你感覺你用你的心可以瞬間感知到他的內(nèi)心,這一刻,你就補上了孩子心靈的欠缺。
相鄰博客
- 孩子霸道怎么辦? [2008-05-16 13:57:00]
- 如何使孩子假期充實又開心? [2008-05-16 13:57:00]
- 孩子愛發(fā)脾氣父母如何應(yīng)對? [2008-05-16 13:58:00]
- 幫助孩子克服夜間驚恐 [2008-05-16 13:5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