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孩小倩,現(xiàn)在上小學(xué)二年級,由于三地分居的緣故,小時候由奶奶照顧,上幼兒園時才接她過來。由于奶奶的溺愛嬌慣,孩子任性、霸道、嬌氣、依賴,在幼兒園的一年時間里,她經(jīng)常問我們:“爸爸媽媽,我是不是你們生的?”“爸爸媽媽,你們愛不愛我?”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表現(xiàn)出壓抑、孤獨等癥狀。在她四歲上學(xué)前班時,我與班主任經(jīng)常通氣,積極配合,僅一個月情況就大為改觀了。現(xiàn)在孩子近七歲了,長得健康活潑,禮貌待人;學(xué)會關(guān)心別人,愛勞動,也愛學(xué)習(xí)。現(xiàn)在回想起來,在糾正孩子的任性、依賴行為方面,我注意做好了兩點:
●掌握分寸,嚴(yán)格要求
英國教育家約翰·洛克曾說過:教育上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洗刷不掉的?;诖?,我從一開始對孩子的教育是既嚴(yán)格要求,又和藹可親,既嚴(yán)肅認真,又注意分寸。現(xiàn)在的小孩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她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到手才罷休,要不到就哭、滾地。如有一次去買衣服,她看中一件,非買不可,我看了覺得式樣、色彩不是很適合她不想買,就跟她說不買,誰知她竟往地上一滾不肯走,我覺得挺尷尬,差一點就想答應(yīng),但一想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這次決定即使錯了也要咬牙堅持。相持了近半個鐘頭,她看看沒有希望了才慢吞吞起來跟我們走。針對她這一特點,我又具體采取了一些措施:1、出門去玩或買東西,只要有她跟,我都事先跟她說好,她只能買什么東西,不能買什么東西,能做到就跟做不到就不要跟;2、去爺爺奶奶家玩也不能鬧奶奶買東西;3、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久不久也跟她說我想要某某東西,但又辦不到的事。如晚上看月亮,我說:“月亮好美啊,月光又好柔和啊,媽媽想要月亮,請倩倩要給媽媽好嗎?”讓孩子從中懂得,世間并非所有的東西都能要得到,懂得用處不大的東西盡量不要買,能用的東西繼續(xù)用。而在教育孩子時我的態(tài)度是誠懇可信的,要求是適度的,估計孩子能做到的;語言和語氣是簡單明了,堅定果斷而不是模棱兩可的,所以效果較好。
●持久教育,不可放松
一般有任性、依賴心理的小孩,在日常生活中時好時壞,反復(fù)無常。這就要求家長要有持久戰(zhàn)的思想準(zhǔn)備,常抓不懈,同時要有耐心、毅力、信心,不能表現(xiàn)出無可奈何、唉聲嘆氣的樣子。另外還要制定有效措施,堅定不移地執(zhí)行。如我在糾正孩子的任性、依賴心理,除了前面講的那些方法外,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采用的方法有:一是游戲沖淡法;二是故事沖淡法;三是積極暗示法;四是出游沖淡法;五是忽略法。如暑假時間沒人跟她玩,因此那段日子她的脾氣也特別大,為了排遣她心中的苦悶,我把上述幾種方法交叉使用,效果不錯,特別是出游沖淡法、游戲沖淡法和故事沖淡法。如我講《杜鵑鳥》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有一位母親為養(yǎng)四個孩子起早貪黑、辛辛苦苦,以至累出病來,想喝點水,叫孩子們到河里打點水給她喝,但四個孩子沒一人動,最后媽媽渴死變成一只杜鵑鳥飛走了,任四個孩子怎么叫,怎么求,都叫不回媽媽。這個故事既凄慘又動人,孩子聽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緊緊抱住媽媽的手,生怕媽媽要飛走了似的。人非草木,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只要我們能根據(jù)孩子的各自特點,施法得當(dāng),“成龍”“成鳳”的愿望也可以成為現(xiàn)實。
來源:http://www.znjy.cn/Article/jzxd/1343.html
相鄰博客
- 引領(lǐng)孩子走出自卑泥潭 [2008-06-06 01:19:00]
- 父母應(yīng)學(xué)幫孩子安排好游戲時間 [2008-06-06 01:20:00]
- 和孩子交談,該用什么語調(diào)? [2008-06-06 01:22:00]
- 怎樣訓(xùn)練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2008-06-06 01:2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