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一個雙語寶寶,被很多父母列入早教計劃,但很多父母可能并不清楚這個計劃應何時開始,怎樣實施?通過雙語教育能達到怎樣的教學目的?下面是教育專家對這些相關(guān)問題的答疑解惑。
問題1:學外語是否越早越好
很多人都說:“孩子學外語越早越好?!边@個“早”指的是哪個年齡段?
專家釋疑:學外語其實沒有明確的起跑線。但是如果從學習母語之初,就讓孩子盡可能多地聽到更復雜的發(fā)音,這對于他今后的語言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當孩子還沒有明確“學習”的概念時,通過游戲和生活內(nèi)容接觸外語,會讓他覺得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而不是一門枯燥的學習課程。
問題2:學外語是否會影響母語學習
孩子在學習說話的時候同時接觸兩種語言,會不會造成障礙,從而影響母語的學習?
專家釋疑:從目前的經(jīng)驗來看,孩子從小就處于一個比較復雜的語言壞境里,這對將來學習更多的語言是有好處的。
這個道理同樣也適用于學習母語的各種方言。不同口音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變相的“雙語”,處在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在語言表達上有時候會顯得比同齡的單語孩子進度慢一些,但這只是暫時現(xiàn)象,一般來說,過一段時間他就會趕上來的。
問題3:如何激發(fā)孩子學外語的興趣
怎么才能讓孩子覺得學習外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且很好地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專家釋疑:如果父母經(jīng)常帶孩子去外國孩子比較多的游戲場所,或是經(jīng)常讓孩子多聽外語兒歌,看外語動畫,都會使孩子有外語是“有用”的感覺。當孩子在生活中經(jīng)常能感覺到這種需要時,他自然就會想了解更多,也會因此增加學習外語的興趣。
此外,選擇好的學習方法,也可以避免孩子從一開始就產(chǎn)生抵觸情緒,不要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在“學習”。父母應該做的是自己經(jīng)常在生活中使用外語。
例如,當看到桌子上有個蘋果,父母就自然地把它叫做“apple”,孩子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學外語,而認為這是一個游戲。慢慢的,一個詞、一句話、一番對話都會成為自然而然的學習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最好不要對孩子進行測試,否則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反感情緒。
問題4:學后不用會不會忘記
我無法給孩子提供雙語環(huán)境,孩子學過的外語是不是容易忘記?
專家釋疑:讓孩子盡早接觸外語,并非要求他掌握多少個單詞,熟悉多少組日常會話。
研究表明,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分辨出一些特殊的發(fā)音,而一旦過了這個階段,他就會喪失這種能力。所以,要明確讓孩子接觸外語的目的,是為他今后的學習有個積淀,父母無需為孩子會“忘記”學過的外語而擔心。
問題5:發(fā)音不標準怎么辦
在學習外語時,孩子的發(fā)音不是很標準,父母該不該去糾正?
專家釋疑:對于幼小的孩子,只要不妨礙他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存在不同的發(fā)音沒關(guān)系。再說,同樣是英語,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域,語音都會有差異。當然,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擁有標準發(fā)音,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磁帶,讓他多聽聽。
問題6:如何為孩子選讀物
我想讓孩子多接觸外語,在給孩子選擇讀物時,應注意些什么?
專家釋疑:當孩子很小的時候,可以選擇兒歌、游戲、兒童詩為主的音像制品;隨著孩子興趣的增加,可讓孩子讀一些外文書籍,并逐步增加難度;等到孩子再大些,有了自己明確的興趣愛好后,可以根據(jù)他的興趣點,為他購買相關(guān)的外文讀物。例如,孩子喜歡動物,可以購買動物題材的相關(guān)書籍;如果孩子喜歡運動,可以選擇與運動有關(guān)的書籍。
問題7:達到什么效果算成功
學習外語,到什么程度,達到怎樣的效果,孩子的“雙語教育”才算是成功?
專家釋疑:每種語言的背后都存在著相應的文化。所謂雙語并不一定特指某種外語,像我國的方言也應被涵蓋在“雙語”內(nèi)。讓孩子較早知道世界上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并了解每種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通過語言學習讓孩子了解這些文化,這樣,學習就算是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鄰博客
- 兒童寄宿無法替代家庭教育 [2008-06-27 21:13:00]
- 為人父母的七種通病 [2008-06-27 21:27:00]
- 判斷孩子最佳入學齡四步走 [2008-06-27 21:31:00]
- 家長應讓孩子對自己生活負責 [2008-06-27 21:3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