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憤怒的時候,不要和孩子一起憤怒,不要告訴孩子控制情緒,也不要嘗試說服孩子,這時孩子是不能接受的
孩子稍不順心就鬧情緒,不是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就是不理人,孩子心情不愉快的時候往往又哭又鬧,讓家長無所適從。
近日,飽受孩子情緒折磨的上百名家長聆聽了一場精彩的講座。聽完講座后,不少家長的臉上都露出恍然之色,似乎找到了應(yīng)對的辦法。
講課的是新加坡愛加倍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吳楚玲,她是新加坡資深心理咨詢師,現(xiàn)在香港攻讀博士學(xué)位,有十多年心理咨詢臨床經(jīng)驗。
不歡而散的午餐
吳楚玲舉了一個她親身經(jīng)歷的例子,這種情形很多家庭都會碰到。
有一次,她應(yīng)邀參加了一個家庭的午餐。吃飯的時候,除了她,還有這個家庭的所有成員:爸爸、媽媽、奶奶和小男孩。
爸爸規(guī)定,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半個小時吃完。午餐開始不久,小男孩坐不住了,開始不斷和周圍的人說話。由于光顧說話,飯幾乎沒怎么吃。爸爸的臉色開始難看起來,大聲呵斥孩子。孩子安靜了三秒鐘,忍不住又開始說話,爸爸又開始呵斥。孩子的奶奶站在爸爸一邊幫腔,而媽媽則一個勁地往孩子的碗里夾菜。
孩子為了趕在爸爸規(guī)定的時間里吃完飯,便氣鼓鼓地大口扒飯,弄得滿桌滿地都是飯菜,爸爸的臉色更難看了。
一頓飯弄得在座的每個人都不高興,父子倆更是一肚子火。
憤怒的根源在于目標(biāo)被阻礙
本來好好的一頓飯,怎么就弄成這樣呢?
吳楚玲說,要緩解這一局面,媽媽和奶奶應(yīng)該發(fā)揮作用。她們可以勸說爸爸,將他的目標(biāo)做適當(dāng)調(diào)整,吃飯的時間延長到45分鐘,吃飯的時候,允許講一些話。這樣,雙方的目標(biāo)接近了,兩人的情緒就不會那么憤怒了。
吳楚玲說,孩子憤怒的根源在于他們的目標(biāo)被阻礙。
孩子們的目標(biāo)無非是:
一、期待,比如爸爸答應(yīng)周末帶他(她)去游泳;
二、成就感,對7—12歲的孩子來說,這個目標(biāo)更重要;
三、探索,學(xué)前兒童對新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都想去探索一下;
四、被肯定。
當(dāng)孩子的目標(biāo)沒法實現(xiàn)時,孩子就會生氣,激烈時就會很憤怒。
什么才是恰當(dāng)?shù)奶幚矸绞?nbsp;
吳楚玲說,面對孩子的憤怒情緒,很多家長可能會采取一些不恰當(dāng)?shù)奶幚矸绞?,比如:一是將怒氣合理化,認(rèn)可孩子的憤怒原因,火上加油;二是忽視孩子的憤怒情緒,這樣會有兩種結(jié)果,要么孩子的憤怒更甚,傷及周圍的人和物,要么這種憤怒情緒被壓抑,最后變得憂郁;三是對孩子責(zé)備和大喊大叫,用自己的怒氣壓制孩子的怒氣。
吳楚玲說,面對孩子憤怒的情緒,家長首先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第一步是聆聽。讓孩子將感受表達(dá)出來,盡量克制自己不要加上評語,也不要給他答案;
第二步是,把孩子的感受變成文字,比如是生氣呢,是內(nèi)疚呢,還是憤怒。讓自己成為孩子的一面鏡子。
第三步,等孩子氣消了后,有必要和孩子重新探討孩子生氣的原因,如何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
她說,要讓孩子把感受說出來,否則他就會做出來。言語疏導(dǎo)非常重要。
她說,處理的方法是:除掉阻礙,比如,爸爸由于出差沒辦法帶孩子游泳,到時候媽媽可以帶孩子去爬山;調(diào)整目標(biāo),比如上面的爸爸可以把吃飯的規(guī)定作一些調(diào)整;放棄目標(biāo);繞開障礙物。
她提醒家長,在孩子憤怒的時候,不要很快跳進(jìn)孩子的船里,和孩子一起憤怒,不要直接或間接地告訴孩子控制情緒,也不要嘗試透過邏輯來說服孩子,那樣孩子是不能接受的。
相鄰博客
- 孩子頂嘴與父母教育有關(guān) [2008-06-29 00:12:00]
- 我生氣了會打孩子怎么辦? [2008-06-29 00:29:00]
- 如何對待孩子的謊言? [2008-06-29 00:31:00]
- 孩子說話不流利怎么辦? [2008-06-29 00:3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