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家長,把口號當(dāng)作理論。比如有人提倡“溝通”,于是大家認(rèn)為溝通就是正確的。有人提出要“贏在起點”,從孩子上學(xué)之情就灌輸文化知識,家長也認(rèn)為是對的。有人提出“賞識教育”,跨孩子“棒”,“棒、棒,你真棒!”認(rèn)為夸獎孩子就是對的。還有很多,如“全面發(fā)展”、“自由、獨立”還有人提倡“尊重”、和孩子交朋友,搞“平等”。其實,從一個點出發(fā),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大家全用這一套,就會發(fā)現(xiàn)不靈了。
很多家長,跟著口號跑,回家就與孩子做“溝通”,碰壁了之后,就“夸獎”?!翱洫劇笔Я?,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講道理,結(jié)果都無成效。為什么呢?我認(rèn)為根本問題是:我們站的角度錯了,您站在了自己的角度,而不是孩子的角度。
我們很多孩子,不是不接受教育,而是我們把孩子需要的教育與孩子學(xué)要的幫助都當(dāng)作教育來看待,結(jié)果自然是錯的。
孩子的品德、行為,一部分是需要教育的,而更多的問題,孩子需要幫助,需要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之所以逆反心理強,是因為孩子很無奈。家長解決不了孩子現(xiàn)在的問題,或者是您給孩子的教育和幫助讓孩子不能接受,都會讓您的“教育”白費。我記得王老師總講這樣一個故事。
張三找李四去借錢。李四說:“你早干什么去了,原來為什么不存錢,現(xiàn)在吃苦頭了吧?!睆埲枇恕@钏慕又f:“從今天起,不許亂花錢,節(jié)約一些,把錢存在銀行去。知道了嗎?”張三說:“知道了。”結(jié)果,張三雖然借到了錢,心里也會難受極了,恨死李四了,心里暗暗地想:下次,再不找你了!
我們家長很多人扮演的都是李四,有時,家長還要狠,不但批一頓,還不會給錢。批評不是幫助。孩子做錯事情,自己很快就知道了。而遇到問題,自己解決的能力沒有,這時需要的是幫助,以家長為主導(dǎo)的夸獎、溝通、施加壓力都不是幫助。
解決孩子的問題,一句口號,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簡單地運用在孩子身上,就像盲人摸象,滑稽可笑。
相鄰博客
- 讓孩子記憶力出眾的竅門 [2008-07-01 09:56:00]
- 孩子,國慶帶孩子旅游的注意事項 [2008-07-01 09:59:00]
- 改變“膽怯型”三法 [2008-07-11 20:44:00]
- 教育孩子的N個為什么? [2008-07-11 20:4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