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理由
任性不是天生的,孩子的任性主要來自于家庭教育的失敗。爸爸媽媽既是孩子任性的制造者,也是任性后果的承擔者。任性是孩子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也是孩子要挾爸爸媽媽、滿足自己某種需要的手段,它常常給爸爸媽媽帶來苦惱。
追根溯源
許多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需要,往往通過任性來要挾大人。孩子任性,的確是爸爸媽媽所面臨的一道棘手的難題。孩子養(yǎng)成這種壞習慣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當孩子向爸爸媽媽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時,爸爸媽媽的教育方法不恰當,不是通過耐心說服教育,而是橫蠻地加以拒絕。孩子沒有明白為什么自己的心愿不能實現(xiàn),理所當然會任性。另一方面是家庭中的成員對待孩子的任性處理方法不一致。比如,當孩子表現(xiàn)得很任性的時候,奶奶和媽媽可能會出于溺愛孩子而盡量護著孩子,而爺爺、爸爸則想糾正孩子這種壞習慣而嚴厲拒絕。最后的結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孩子毫發(fā)無傷。于是,孩子因為有了靠山,往往會變本加厲地任性。
作為爸爸媽媽,一味地順從孩子縱容孩子,孩子會以為爸爸媽媽會滿足他所有的要求,孩子會變得為所欲為,十分任性。
而且,在過分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無理,不懂得如何與別人合作。
在生活中,有的爸爸媽媽十分溺愛孩子,唯恐他們受委屈。為補償孩子,孩子要什么便買什么。結果孩子感到了隨要隨給的樂趣,不停地要這要那,偶爾遭到拒絕就生氣。爸爸媽媽一看到孩子生氣,就覺得心疼,只好順著他的意思去做。最后,爸爸媽媽的這種做法,助長了孩子貪欲的不斷增長。
做爸爸媽媽的,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也不可能做到一生中都能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所以,做爸爸媽媽要注意:不要應允孩子不停地索求。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才不會變成一個小暴君,不會變成一個自私的為社會所不容的怪物。
爸爸媽媽要知道,縱容孩子,不但喪失了自己做爸爸媽媽的權利,也害了孩子,為孩子將來的生活埋下了隱患,它會降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后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在生活中,有很多爸爸媽媽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
他們認為孩子弱小嬌嫩,所以對孩子百般呵護,看到孩子的不良行為,他們便想:“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了自然會好。”
這種過分的寬容和遷就,使孩子的壞習慣漸漸形成,當爸爸媽媽發(fā)覺孩子的壞習慣時,已很難將它改過來了。
因此,作為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不要縱容孩子的任性。
榜樣魅力
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些爸爸媽媽在摸索中找到了一些有益的方法。一位名叫許寶珠的母親在《成功的拒絕》一文中,敘述了她糾正孩子任性的故事: 兒子出生后,作為唯一的孫子和最小的外孫,備受我們雙方老人的寵愛。漸漸地,獨生子女的壞習慣幾乎叫他占全了。
3年后,我們有了自己的小家。把兒子的許多壞習慣、特別是亂要東西的壞習慣改過來,成了家政的首要任務。我開始一步步實施策劃已久的計劃。
那是暮春的一個星期六的上午,丈夫加班去了。早飯過后,在兒子的要求下,我答應帶他去逛街。臨行前,我跟兒子約定:只看不買,否則就不去。兒子滿口答應:“行!”說實在的,以前我最怕的是帶兒子逛商店,兒子的小眼睛一旦掃描到玩具柜臺上,不管合適不合適,只要他看中就一定要買。
一路上,看著川流不息的各種車輛,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兒子高興得不得了,嘰嘰喳喳的小嘴一刻也沒停過。到了商城,像以往一樣,兒子照例光顧一下三樓的玩具城。由于有約在先,我便放大膽子帶他去了。一路逛下來,倒真的沒有發(fā)生什么事情。突然,一種可以發(fā)射子彈的玩具槍引起了兒子的注意,他便纏著我要買。我說不買。這下可不得了了,他頓時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別的小朋友都有,只有他沒有,不買就回去告訴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只要買了他就聽話,以后什么也不要……我給他講不能買的道理,甚至妥協(xié)給他買別的玩具,以及他喜歡吃的果凍、餅干??伤静焕磉@一套,咬緊牙關一個字——買!并且越哭越兇,最后,索性賴在地上不走了。這時,服務小姐及許多顧客都圍了過來:“現(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就給孩子買一個吧。”“玩時注意點安全不就行了。”你一言他一語的,說得我真是尷尬極了,真想一買了之??墒且幌肫鹱约旱挠媱?,便又橫下一條心:不買!我對兒子說:“你走不走?你真的不走?那我走。”我躲在樓梯口,很久才見兒子抹著眼淚跟了出來。見到我,兒子的小眼睛沖我翻了又翻。
回到家里,我開始告訴兒子,他什么樣的要求可以得到滿足,什么樣的非分之想會被拒絕。兒子似懂非懂地聽著。
有了這“第一次”成功的拒絕之后,我開始拒絕給他整理玩具,拒絕給他穿鞋子,出去玩時拒絕抱他……并努力引導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漸漸地,兒子的不合理要求、不良習慣少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卻增強了。
有一天,我對兒子說:“替媽媽把鞋子拿來?!眱鹤踊卮穑骸皨寢專悴皇钦f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這小子居然“將”了我一軍。看來,教育好孩子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爸爸媽媽用心去探討、摸索。雖然難,我還是愿意接受這一挑戰(zhàn)。
解決方法
既然自制力對孩子的成長成才如此重要,那么,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制力呢?教育專家向爸爸媽媽們提出了如下建議:
(1)從小培養(yǎng)并及時督促
從孩子能理解大人的話時開始,就注意幫助孩子逐步學會正確評價和判別自己行為的適宜度,即讓孩子慢慢明白,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一般來說,孩子比較小時,自制力的培養(yǎng)主要是生活習慣上的問題,如規(guī)定孩子有規(guī)律地生活作息,讓孩子按時就寢,準時起床,按時吃飯,按時做作業(yè)及游戲,按時完成父母指定的家務等。開始時可能會有些困難,但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在父母的督促下學會控制自己、約束自己,并養(yǎng)成習慣。
(2)可以適當制定一些行為規(guī)則
父母可為孩子制定一些衛(wèi)生習慣、勞動習慣、家規(guī)等行為準則,并利用校規(guī),作為對孩子行為的約束,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須注意的是,這種行為準則不能過度或過于詳細,否則會損害孩子的獨立性。孩子過于“聽話”,不利于他的成長,這樣的孩子往往缺乏創(chuàng)造性和開拓性。父母只要抓住主要問題就可以了,待孩子慢慢長大后,再注重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教育。
(3)啟發(fā)孩子的自覺性
孩子自制力的發(fā)展是和孩子的自覺性、堅持性等相聯(lián)系的。父母要啟發(fā)孩子的自覺性,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堅持體育鍛煉,獨立完成作業(yè),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意志品質。
(4)要有足夠的耐心
當孩子出現(xiàn)缺乏自制力的行為時,父母一定要冷靜,要耐心說服,同時父母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是否采取了令孩子心悅誠服的態(tài)度和方法,并檢查規(guī)定是否有些規(guī)定過頭了,過于束縛了孩子等等。只要父母不粗暴地對待孩子,而采取生動活潑、寓意深刻的故事耐心說服孩子,孩子是會改變一些不良習慣的,并逐步成為一個具有較強自制力的人。
相鄰博客
- 教孩子學會做人六個故事 [2008-07-05 10:59:00]
- 3~4歲孩子可以看什么書 [2008-07-05 11:00:00]
- 孩子亂發(fā)脾氣怎么辦 [2008-07-05 11:09:00]
- 孩子自負怎么辦? [2008-07-05 11:1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