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奪走了他的童年
2005年10月23日,《中國教育報》刊登了一篇文章《小提琴奪走了我的童年》:
小學三年級時,我每天早上5點就被揪起來,跟父親讀兩個小時的外語,然后才背起書包開始一天的學校生活。如果說外語、書法僅算“加碼”,所謂的業(yè)余愛好——小提琴,對我來說不啻于一場噩夢。因為它根本就不是我的愛好,父親把自己的愛好與夢想強加給我,奪走了我童年的歡樂。
那年暑假,我每天要練8小時的琴,開學后也一樣,練琴擠掉了我?guī)缀跞康恼n余時間。隨后是參加各種演出,獲得各種榮譽,父親的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對拉琴的要求也變本加厲,稍有懈怠,隨之而來的就是拳腳。
上大學后,我再沒碰過小提琴,因為一看到它就會憶起那段痛苦的日子。父母們,孩子不是你們的私有物,讓孩子做他自己想做的事。
讓孩子自己選擇特長
毫無疑問,孩子有專長是必要的?,F(xiàn)代社會,一點專長也沒有無法立足。可怎么發(fā)現(xiàn)孩子的潛能,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卻大有學問。
清華大學著名經濟學教授魏杰曾在一次講座中,講述了他的成長經歷:剛上大學時學的是中文,上了一年,越學越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適合搞創(chuàng)作,自己的興趣在經濟學上,于是向學校申請改學經濟。
兒童教育的全部使命可概括為8個字:發(fā)現(xiàn)兒童,解放兒童。發(fā)現(xiàn)兒童就是發(fā)現(xiàn)兒童的潛能特點和成長需求,解放兒童則是打破一切對兒童的束縛,讓兒童成為自己的主人。事實證明,人只有在自己感興趣的方面發(fā)展,人生才會有幸福的感受,路才能走得更遠。
相鄰博客
- 春節(jié)走親訪友別忘教拜年禮儀 [2008-07-12 17:01:00]
- 雙性化教育使孩子剛柔相濟 [2008-07-12 17:02:00]
- 對抗精力過剩寶寶六大妙招 [2008-07-12 17:03:00]
- 7歲:心理發(fā)育是個坎 [2008-07-12 17:0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