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fā)脾氣是在尋求幫助
一個成年人怎樣做才是好家長?人們通常使用這樣的一個標準,即當孩子顯得愉快、開心、聽話、有禮貌的時候,我們就為自己和孩子感到驕傲,這樣就是“好家長”;反之,孩子情緒低落,發(fā)怒沒有理智的時候,我們要么教訓孩子,要么自責,認為自己是失敗的家長,竭盡全力去勸說,甚至采取打罵的手段來強迫孩子改變。
孩子的天性是可愛的,容易與人相處和合作,有很強的求知欲,但是,孩子為什么會“犯混”呢?因為不良的情緒會掩蓋良好的天性,當他們感到悲傷、驚恐、孤獨等不良情緒影響的時候,他們不會對人抱有信任、合作和積極的態(tài)度,孩子感到自己受到傷害了,他的行為如果讓人感到可氣、厭惡,這不是說明孩子的道德品質(zhì)不好,而是表明孩子在尋求幫助,他在需要被成年人傾聽和理解,并不意味著做父母的嚴重失敗,我們沒有必要自責。使用心理學的方法,幫助孩子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恢復他們可愛、隨和與好學的天性。當孩子宣泄出去自己的不良情緒,他會變得非常自信、熱情和有禮貌。
傾聽孩子的發(fā)泄
天天,7歲,最近開始上小學了,不是十分適應小學的環(huán)境,每天早上他上學前都會變得有些煩躁不安,媽媽為他挑選第一件上學穿的衣服,天天開始發(fā)脾氣,媽媽又選了第二件,他還是無理取鬧,媽媽在這種情況下該怎么做呢?有的人會選擇訓斥,強迫孩子穿上衣服趕快上學,但是當你選擇訓斥這種方法的時候,你就選擇了一場親子之間的“戰(zhàn)爭”,這個早晨將非常痛苦。我們的家長應該思考,孩子為什么會發(fā)脾氣?我們要允許孩子發(fā)脾氣,給他宣泄情緒的機會,他會大鬧撒潑,會和看不見的對手搏斗,這是因為他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感受到屈辱(成年人應該可以懂得這種感受),讓他去宣泄,這個過程只有5-15分鐘,成年人一邊傾聽,一邊保證孩子的安全,這就足夠了。一會兒,孩子發(fā)脾氣的過程就會過去,他會笑起來,與傾聽自己的父母親昵一番,這是個多么奇妙的轉(zhuǎn)變啊,你會在隨后的時間里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孩子在耐性方面有了很大的增強。
孩子在公共場合發(fā)脾氣,更讓成年人感到沮喪和尷尬,在玩具商店、麥當勞、游樂場這些地方,孩子往往因為沒有達到滿足而失去理智發(fā)脾氣,成年人會感到很羞愧,有的年輕父母紅著臉一起教訓孩子,或者一個在教訓,另一個非常尷尬地站到一邊。我們其實擔心的是被別人認為自己做家長很失敗,被他人輕視。比較恰當?shù)姆椒ㄊ窃O法把正在撒潑的孩子帶到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以便你能控制局面,沒有必要顧忌旁觀者,他們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會理解你的窘境。
學會宣泄,孩子會更堅韌
允許孩子順其自然地發(fā)脾氣,會不會縱容孩子任性呢?不會的。成年人需要調(diào)整自己內(nèi)心固有的看法,父母們(不一定是夫婦)可以建立互相傾聽的關(guān)系,幾個成年人,都有子女,特別是有年齡相近的孩子,約定好時間,避開孩子,專注討論有關(guān)育子方面的話題,每個人談談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做得不好,大家利用這個機會來分享一下各自家的小犟驢帶給自己的種種感受。比如可以重新溫習一下當初我們喪失耐心而發(fā)怒的場景,我們?yōu)槭裁窗l(fā)怒,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可以做得更加理智,更加耐心地去傾聽孩子。所以,傾聽孩子發(fā)脾氣,不會嬌縱孩子,而會讓成年人大大增長親子溝通的能力。
“可怕的2歲”,“萬人嫌的7歲”……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苦惱需要宣泄。有父母傾聽的孩子在青春期后會非常自信,不會因為受到挫折而絕望,因為他們在童年里學會合理的宣泄不良情緒,擁有了韌性和自信心。他遇到困難依然會堅持,消除了緊張,他能夠與人友好相處,當他煩躁時,有人耐心地傾聽,而不僅僅是教訓,因此他也就學會了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幫助和同情他人,因為我們正是這樣對待他的。
相鄰博客
- 獨生子不尊敬爺爺奶奶怎么辦 [2008-07-12 17:10:00]
- 孩子依賴癥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2008-07-12 17:11:00]
- 寒假中家長易忽略的五細節(jié) [2008-07-12 17:12:00]
- 4-6歲小兒注意力的發(fā)展特點 [2008-07-12 17:1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