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失的孩子,俗稱“冒失鬼”,指孩子做事粗魯、草率、魯莽、莽撞、不慎重等。在生活中表現(xiàn)為急躁、馬虎、沖動,考慮問題不全面,對事情的前因和后果不加以仔細分析和考慮,就急于下結論或采取行動。”冒失的孩子辦事情往往帶有強烈的沖動性,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冒失的結果是事與愿違、成事不足而敗事有余,甚至出現(xiàn)危害他人或自己的行為。冒失的孩子容易受到別人的語言欺騙、挑唆,而貿(mào)然行動,達成許多錯誤的行動,甚至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冒失是一種不良的行為方式,應該加以克眼。
冒失的孩子性格比較急,只想盡快知道結果,而往往不考慮結果是好還是壞。有些孩子由于生活經(jīng)驗不足,對事情缺乏應有的了解,不知道事情的后果會怎么樣;也不了解事情的原因,就貿(mào)然行動。有些孩子為了急強好勝,急于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和勇氣,不顧危險地去表現(xiàn)自己,結果往往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父母要教育孩子凡事要動腦筋,在處理事情時要仔細考慮周全,腦袋里面要多一根“弦”,不要被表面的事物所蒙蔽,不要隨便被人欺騙。不要粑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或者只看到一點成功的希望就貿(mào)然作出行動、作出重大決策。要養(yǎng)成抑制盲目沖動的習慣,在下決定或行動以前一定要考慮清楚,對事情發(fā)生后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做一個估計,再想一想自己是否可以承受得起。不論是失敗還是成功,都應該有一個心理準備,事先考慮清楚。在日常生活中要培養(yǎng)謹慎、自制、耐心和有條理的品質(zhì),做到勇敢而不冒失。謹慎而不懦弱。
對于別人的話,要聽清楚,把明白,不要一知半解就開始行動。冒失者有時就是因為沒有聽清楚別人的意思而盲目行動,弄巧成拙的,而也常常是因為沒有認真分析別人的意圖就貿(mào)然行動,結果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例如,不要因為有人說:”AA說你這個人真沒用”,就急急忙忙地去把這個某某人不問青紅皂白地臭罵一邀,甚至大打出手,結果等事情搞清楚時,已經(jīng)造成了鉆誤。
對于冒失的孩子,可以讓孩子看一些有關那些冒失的人的書籍、電視或者電影,講一些有關的典故、故事給孩子聽,讓孩子認識冒失可能帶來的各種后果。在電視、電影或者書籍中。常常會有描述那些冒失的人,行事不加考慮,別人的三言兩語,就情以為真,匆匆采取行動。在這些故事情節(jié)中,孩子往往已經(jīng)事先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因為故事已經(jīng)事先交代清楚了,可故事主角并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所以,急急忙忙,不加了解,做出錯誤的決定和行動,造成了損失。孩子在看這些故事的時候,往往還會為主角著急,認為他們不該就這么樣輕信別人,或者匆匆做出決定。在這個時候,父母再加以正確引導,指出孩子這方面的不足,孩子就很容易體會到冒失的不好之處了。
父母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出題目讓孩子思考解答的方法來讓孩子習慣于在行動前多思考。這種題目的內(nèi)容可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卻要求孩子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多思考幾種可能的結果來口答,看看孩子能夠提出多少種可能的回答。父母也可以把可能的答案事先寫好在=張紙上,最后來看看孩子答對了多少條。如果孩子答得比父母列出來的多,就表揚孩子考慮問題很全面,如果比父母答出來的少,就告訴孩子還有哪些可能性是孩子沒有想到的,教育孩子下次應該多想一下。這種方法不但能訓練孩子在行動之前多思考的習慣,還能夠鍛煉孩子分析事物、處理事物的能力。例如,父母可以出一些這樣的問題:“如果有人向你告狀說另一個人說你的壞話,你應該怎么辦?”、“如果騎車騎得很快,會出現(xiàn)什么可能?”等等。
父母還可以通過對話的形式,引導孩子進行深思,對假想的情況進行模擬操作,在對話中不斷地向孩子提出應該考慮的問題,使孩子做事的時候具有系統(tǒng)、全面的思維能力,避免做事冒失的行為。
由于孩子有時會記憶父母的教導,所以這種情景的對話,在家中可以經(jīng)常進行,設想各種事情出現(xiàn)的可能性和應付的辦法。又不費錢,又可以作為消閑的娛樂活動,效果又非常好。上述對話的情景也可以采用實驗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克服冒失的行為。例如,父母在外面打一個電話給在家的孩子,讓孩子真的來接父母。然后根據(jù)孩子的實際表現(xiàn),作出適當?shù)脑u價和分析。通過實際行動檢驗和訓練孩子。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父母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做事比較冒失。還可以用其中發(fā)生過的某些實例,進行分析和總結,幫助孩子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冒失行為。一方面可以提醒孩子,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冒失的習慣。對于比較大的冒失事件,可以讓孩子把事情經(jīng)過和結果寫成文字或日記,好好保存起來,留做日后孩子自己提醒自己的警鐘,避免重犯類似的錯誤。
平時,父母應該與孩子多溝通一些,常常了解孩子的各種情況。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冒失的征兆,在沒有了解事情的原委以前就準備采取行動時,父母應該加以阻攔。然后與孩子一起仔細分析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考慮分析清楚了,才讓孩子行動。這種分析,只是做合理快速地分析,不是要讓孩子做事猶豫不決,一點小事都要考慮許久。如果不是什么重要事情,只是日常生活中常常做的例行事務,就應當干脆利素。毫不猶豫。當然沒有必要這樣前怕狼、后怕虎的再三考慮了。 《給小學生家長的100條建議》摘錄
相鄰博客
- 孩子記憶模糊怎么辦? [2008-07-25 23:23:00]
- 怎樣防止小學生離家出走 [2008-07-25 23:23:00]
- 對孩子巧用“轉移注意法” [2008-07-25 23:24:00]
- 對孩子放手你做到了嗎? [2008-07-25 23:2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