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多了。在親情增加的同時,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小毛病的機會可能也相應變多了。常聽家長抱怨孩子怎么就不聽話呢?很多時候,家長越是出于民主地讓步,孩子越是變本加厲地堅持自己錯誤的行為。于是有的家長便不斷使用威脅語言“你再……我就怎樣怎樣!”可是這樣雷聲大雨點小的威脅能起作用嗎?
同事的小孩兒四周歲了,一次我們開會,她把小家伙帶到了會議室。顯然一個大人在那兒嘮里嘮叨,其他大人悶頭聽的場面不太吸引小家伙,于是他掙脫了媽媽吵著要去外面。同事便在后面追:“不許去啊!去了就別再回來了!”不想他頭也不回地說:“行!”呵呵,看到這個鏡頭的我非常理解小家伙:暫且不管外面的世界是否精彩,既然知道里面的世界足夠無奈那么就出去好了!這情景讓我想起了我的外甥。每天中午放學回家外甥第一件事一定是扔下小黃帽打開電視看動畫片。姥姥、姥爺怎么叫他吃飯他都無動于衷,叫的次數(shù)多了他就要求把飯菜端到茶幾上去吃。害得好幾次媽氣急了說:“你看吧,看那個就飽了,甭吃飯!”然后就聽外甥不緊不慢地回:“不吃就不吃!”
顯然這樣的威脅無論是對四歲的小孩兒、八歲的小學生,還是十六歲的高中生都起不到任何作用。我想,原因在于這樣的威脅本身構不成任何威脅,潛意識中或者他們認為“媽媽不可能不要我”,“姥姥不可能不讓我吃飯”,“老師不可能不讓我上課”,或者他們覺得“可以到外面玩不回來”,“可以為看動畫片而舍一頓飯”,“可以不來上課,反正我也不愿上”。對此,我想幾乎所有人都是一百個無可奈何。不過,每次看到外甥耍賴我絕不跟他多說一句話,而是直接采取行動———關電源。開始兩次他又叫又鬧,后來就一句話不說地去吃飯了,而且飯后也不提繼續(xù)看電視的事。
外甥的舉動讓我懷疑他每次都在試探大人,如果大人態(tài)度不強硬或者他看不到大人有什么實際制止或懲罰他的行動,他就認為大人其實是在默許他,至少大人的限度是可以放寬的,一句話———“你弱我就強”。所以我認為語言上的威脅沒有用,有時候不妨專制、專權一些,當然前提是他們其實知道自己是錯的??傊?,必須用行動讓孩子看到我們的底線,否則威脅也可能是縱容,也可能讓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相鄰博客
- 孩子的各種情感需要知多少? [2008-08-11 22:25:00]
- 父親的心理健康對孩子影響大 [2008-08-11 22:26:00]
- 怎樣幫孩子改掉自私、小氣的毛病 [2008-08-11 22:27:00]
- 這樣鼓勵孩子,孩子更自卑 [2008-08-11 22:2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