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柳州人,原為公務員,后潛心幼教研究,著有《孩子,我應該這樣愛你》一書,系統(tǒng)講述孩子各個階段的教育重點,深受家長歡迎。目前正籌備自己的幼教工作室,針對家長和兒童進行咨詢與治療。兒子俊俊,六歲。日前,記者就家長最關(guān)心的一些問題采訪了巴豆,尤其是關(guān)于孩子的社會交往問題和性教育的問題。
雅雅:
常有媽媽苦惱地問,自己的孩子不喜歡“分享”怎么辦。媽媽們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別人面前大大方方,樂于分享,因此受到夸獎,自己臉上也洋溢出幸福的笑容。所以常常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新買了三輪童車,媽媽不停地勸道:“我們家寶寶不小氣,讓小弟弟玩兒一會,不能那么自私!”孩子被媽媽抱下來,也許還在不樂意地掙扎,眼巴巴地看著自己心愛的小車被“分享”出去。我甚至看到一位媽媽因為女兒不愿意和小區(qū)里的孩子分享玩具,在小區(qū)的花園里當眾大聲呵斥孩子,嚇唬孩子“以后誰也不跟你玩”。
這是分享嗎?這不是。這時媽媽只想要自己的面子,或者她自己曾經(jīng)因為不愿分享而遭受過不被認同的痛苦。
巴豆:
是的。從孔融讓梨開始,我們就被強行要求去執(zhí)行沒有限度的分享。分享意味著“分給他人享受,自己享受付出的快樂”,被強行要求把自己的東西交出去,那不能叫做分享,對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甚至是傷害。
孩子適宜的發(fā)展是分階段的,2歲前他還沒有物品歸誰所有的概念,當他把東西送給別人之后,會認為這個東西已經(jīng)不存在了,所以顯得非常大方,其實這跟無私的品質(zhì)沒有關(guān)系。在2歲左右孩子開始發(fā)展自我意識,會開始確定“這是我的”,在這個階段孩子捍衛(wèi)自己的東西、不愿與人分享是正常的,是孩子成長的必然階段,要到4、5歲孩子才會真正懂得分享。這個階段爸爸媽媽要做的,是尊重孩子對私人物品的處置權(quán),以便幫助孩子建立物權(quán)觀念。當孩子拒絕你,你要說的是:“沒關(guān)系,我知道這對你很重要?!被蛘摺斑@是你的,你擁有處置權(quán)力?!焙⒆拥淖约旱奈餀?quán)受到尊重,才會尊重別人的物權(quán)。強行奪走屬于他的財產(chǎn),會破壞他的物權(quán)觀念和安全感,他無法信任我們,才會把財產(chǎn)緊緊抓住,誰也別想碰一下。
同時要有意識地從家庭開始劃分物品歸屬權(quán),什么是媽媽的,什么是爸爸的,什么是孩子的,孩子喜歡的,例如零食,我們家是按照人數(shù)購買相同數(shù)量的同一種零食——避免把好東西全部奉獻給孩子,那會令孩子產(chǎn)生錯覺,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歸屬于自己,也會影響將來正確分享意識的建立。
雅雅:
當我們帶著孩子在外面玩的時候,被人看上他的玩具,,但是孩子不愿意分享,媽媽爸爸該怎么辦?
巴豆:
有一次我給兒子俊俊買了一輛新自行車,在院子里騎,熊熊一眼看上了,上去就搶??】〔豢?,熊熊媽媽硬是把他抱下來,讓熊熊坐上去。俊俊哇地哭起來。我趕緊過去——3歲孩子之間的事情,我通常交給他自己處理,但熊熊媽媽的參與是我不得不出面,我對熊熊說:“這輛車是俊俊新買的,如果你想玩,請你經(jīng)得他許可?!毙苄軏寢屇樕嫌悬c掛不住,替兒子問俊俊,俊俊一口回絕了。熊熊媽媽半開玩笑地說:“真小氣?!边@時在別人的指責面前我一定要挺身而出,保護孩子,于是我嚴肅地說:“熊熊媽媽,俊俊有處置他物品的權(quán)力,他可以分享也可以拒絕。這不是小氣?!毙苄軏寢寗裾f好久,熊熊就是不肯下來,于是她做出很無奈的樣子:“他不肯?!蔽冶ё⌒苄?,溫和而堅定地跟熊熊反復講:“熊熊,這是俊俊的車。你必須下來?!弊詈笮苄芄怨缘刈屛野阉聛?,他媽媽狠狠地瞪著我們,熊熊看到媽媽的臉色放聲大哭。在孩子和面子之間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孩子。可能對于很多家長來說,他知道這樣做是對的,但是有些話還是很難出口。后來俊俊在騎了幾圈之后,主動把車交給熊熊分享。當孩子明確自己的物品是獲得保護的,他獲得安全感和控制感后就很樂意分享。
雅雅:
如果您是熊熊媽媽,孩子看上了別人的東西,會如何處理呢?
巴豆:
因為孩子不是一開始就懂的什么是自己的,當他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去搶奪,這也是孩子發(fā)展的正常階段,不是孩子沒教育好。我會告訴他:“這是俊俊的,請你首先征得他的同意。”孩子并不會為了這一句話而放棄自己的行為,我們就得把他抱住,重復:“這是俊俊的。”大多數(shù)孩子會因為失望而哭泣。抱起他,承認孩子的愿望:“你多么希望那個玩具是你的呀。”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用愛來安撫他,等他安靜下來就會接受這個現(xiàn)實,并從中在社會化的進程上邁進一步。也可以引導他用自己的玩具和別人交換。很多父母受不了孩子可憐巴巴的樣子,“別哭,咱們也買一個?!钡俏野l(fā)現(xiàn)即使買來一個一模一樣的,他還是喜歡別人那個。這說明他的需求最初是那個玩具,是物質(zhì)需求,而后來因為得不到,就演化為精神需求了,從得到那個玩具的過程或的心理滿足。用物質(zhì)來解決精神層面上的問題是無效的。
雅雅:
還有一種情況,也常常讓媽媽們尷尬。比如在兒童游樂場,孩子占住一件玩具好長時間不下來,別的孩子也想玩,旁邊家長不樂意了:“又不是你們家的,怎么就霸占著不下來。你們家長怎么教育的孩子?!边@話讓人很難堪??墒且菑娦邪押⒆颖聛恚⒆涌赡苡挚抻拄[。
巴豆:
2歲、3歲的孩子,認為只要自己看到的,自己喜歡的、自己先拿到的,就是自己的,要充分滿足了才肯放手。在公共游戲場所,應該遵循誰先拿到就歸誰先適用的原則,所以應該尊重孩子的合理權(quán)益,先完的玩具,如果沒有其他的規(guī)定,就不能強行要求孩子停止使用。你可以嘗試勸說,如果他愿意讓給別的小朋友玩,一定要謝謝他,如果他不愿意,也要尊重他拒絕的權(quán)利。如果他有的家長說,那他以后會不會變得自私和霸道?其實,你保護了他的物權(quán),他才能學會不侵犯別人的物權(quán),否則他會變得害怕謙讓。別的家長說三道四,那也只好頂住輿論壓力,向周圍的人表示歉意:“對不起,孩子先玩的,等他玩夠了就會下來。請耐心等待?!碑斎贿€有更好的做法,例如勸孩子說:“這玩具是屬于大家的,小朋友們都有權(quán)利玩。每個人玩3分鐘?!?/font>
這樣的時間對等待的孩子也是鍛煉,他通過等待培養(yǎng)了意志力,不愿等待可以選擇其他的玩具,那么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被培養(yǎng)出來了。
雅雅:
孩子們打架也是常見的事情,這對媽媽們來說也是一個考驗。我見過兩個不足2歲的孩子在一起玩時,一個孩子可能“打”了對方一下,其實是不是打人也不一定,被打的一方家長馬上把孩子抱起來,面露不悅,好像受了多大傷害。打人一方的家長則抓過孩子的小手打了一下:“叫你打人……還打弟弟嗎?你說!說呀!”孩子茫然地、遲疑地說:“不打了?!眱晌患议L對這件小事的反應帶給孩子的其實都是負面的影響。
巴豆:
對。看到家長的行為,就知道孩子的行為是跟誰學的了。家長通過打孩子制止孩子打別人,其實是把“打人”這個行為合理化了,孩子得到的信息是矛盾的:我不能打人,大人就能打人。有的家長會說:“我打他,讓他也知道一下打別人會疼?!焙⒆泳褪呛⒆樱皇俏⒖s的成人,他不會記得疼痛,也不會記住這樣的因果關(guān)系。打孩子的家長通常還是為了面子——你看,我在管教孩子,我可不是沒修養(yǎng)、縱容孩子的人,以求得別人的認同。另一方家長反應也有些過度,一方面,覺得你憑什么打我的孩子,面子上下不來,有些家長尤其受不了別人通過打擊孩子來打擊自己,這種反應可能會影響孩子看待別人的方式,過高估計他人的敵意。同時家長們也心存恐懼,一方害怕自己的孩子發(fā)展成為喜歡暴力的“小霸王”,另一方會害怕自己的孩子成為不敢反抗的“窩囊廢”。其實這只是孩子的交往方式,處理得好,孩子會從中學習到交往的規(guī)則和策略,獲得寶貴經(jīng)驗,家長對雙方都要寬容。
如果雙方家長觀念接近,兩個孩子力量相差不太懸殊,打打架也沒關(guān)系,大人不用干涉,通常也不會出什么危險。
真正有暴力傾向的孩子很少,家長其實可以很容易地辨認出來,情緒暴躁,動不動就抄家伙,這樣的孩子才需要家長堤防,保護自己的孩子。
如果自己的孩子屬于比較溫和,不善于“打”,那家長要教會孩子孩子保護自己,比如跑,跑不過盡快尋求大人保護,等等。如果自己的孩子屬于外向型,動作比較活躍,容易打人,看護人應該及時攔住、把孩子抱開,然后告訴他:你打了對方,對方會有什么感受,請你向他道歉。并幫助他尋找正確的處理方式,例如“豆豆要搶你的東西,你要告訴他,這是你的玩具,請他放手”,“妞妞擋了你的路,你請她離開,不可以推她”。同時增加孩子的活動范圍,加強孩子力量型的體育運動,例如爬樹,以疏導孩子的精力。有些被打孩子的家長會直接指責打人的孩子,這時候要讓孩子理解對方家長:“他們不是故意要傷害你,因為……”不可反過來辱罵其他家長。
雅雅:每個孩子可能都會向媽媽問一個問題:“我是從哪來的?” 我不記得自己了,但還記得我妹妹小時候也問過這個問題,媽媽說:“從河里撈上來的?!泵妹檬莻€好奇心強的孩子,追問細節(jié),于是媽媽說,是坐在一個籃子里,順著河水飄過來,自己就給撈了上來。記得當時妹妹頗有意要媽媽再去河里撈一個給她看看,呵呵。這大概是從前的媽媽們很普遍的回答:從河里撈上來的,從醫(yī)院里撿來的,或者敷衍說,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巴豆:我記得我媽媽說我是垃圾堆撿來的,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不是媽媽親生的,認為媽媽不夠愛自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令我感到沮喪,恐懼再次被拋棄。于是我很難跟媽媽建立親密關(guān)系,整天做夢,夢到親生媽媽來找自己。每次經(jīng)過垃圾堆,我都會緊張地察看是否有小孩子被拋棄在那里。媽媽們恐怕永遠想不到,本來是為了敷衍隨口說說,卻可能產(chǎn)生這么嚴重的后果。
逃避問題的回答或許能讓媽媽們獲得暫時的安寧,但是這并不能遏制孩子探索的熱情,如果他發(fā)現(xiàn)你不愿意坦誠地跟他談這個話題,那么你希望他從非正常渠道獲得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答案,還是希望你親口告訴他正確的知識?
請媽媽們簡單真實地回答他:“你是從媽媽肚子里來的。”有些孩子已經(jīng)滿足了,有些孩子會繼續(xù)追問:“我是怎么到媽媽肚子里的?”可以回答:“你是有一顆種子媽媽長大的,就象花兒一樣。爸爸把你種在了媽媽的肚子里?!焙⒆右苍S還會問:“那我怎么從你肚子里出來的?”那就要根據(jù)他所能接受的程度來回答:“請醫(yī)生幫忙。”或者“有些媽媽生寶寶比較困難,需要醫(yī)生幫助在肚子上開刀,把寶寶取出來。有些媽媽則通過產(chǎn)道生出寶寶?!?/font>
其實在回答他問題之前,最好問問他知道些什么,可以反問:“這是個好問題!你認為你是從哪里來的呢?”
對我兒子俊俊,我們一起分享了《我從哪里來》這本書和《原來如此》這套VCD,除了讓他了解他是怎么來的,更重要的,讓他知道,爸爸媽媽彼此相愛,所以把爸爸精子給媽媽,跟媽媽的卵細胞結(jié)合在一起,就開始有了寶寶。
有些特別好奇的6歲左右的孩子可能還會繼續(xù)發(fā)問:“那么爸爸是怎么把精子給媽媽的呢?”一位媽媽說:“這個問題令我感到崩潰,我怎么能告訴他,爸爸把陰莖放到媽媽的陰道里,把精子射進陰道,當精子找到卵子,就開始有寶寶了?”是的,媽媽的性價值觀是什么決定著她會怎么回答孩子——你認為產(chǎn)生性行為的重要條件是愛嗎?你認為性行為是自然美妙的而不是骯臟罪惡的嗎?你認為繁衍后代是神圣的嗎?如果媽媽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請把這一態(tài)度用于孩子的性教育,媽媽坦誠地告訴孩子真相,孩子就會通過媽媽的價值觀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不論如何,談到性行為時,請媽媽記得告訴孩子,它發(fā)生在彼此相愛的男人和女人身上。
雅雅:
關(guān)于性教育,很多人認為孩子對性懂得太早、太多,是不對的,長大了上生理衛(wèi)生課就好了。
巴豆:
家長們可能擔心孩子對性知道得太早、太多會去親身體驗或者導致過早的混亂的性關(guān)系,事實上,那些缺乏性知識的孩子,被性的神秘感所迷惑,很難做出明確選擇,而那些具有正確的性認知的孩子才能以慎重的態(tài)度對待性行為。
有一個事實不容回避,近幾年媒體披露的對未成年人的性犯罪為數(shù)不少,有些孩子甚至受到多次侵犯,卻沒人主動地采取適當?shù)姆佬l(wèi)措施,例如呼救,向家人、學校、警方報警,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什么性質(zhì)的侵犯。為什么?難道父母能夠推卸教育不當?shù)呢熑螁幔繜o知就是清白的純潔的?就是安全的?
如果不想讓孩子去面對性侵害、懷孕、性傳染疾病、或者感情上的巨大創(chuàng)傷,如果不想讓孩子帶著對性的恐懼和罪惡感長大,那么,請從現(xiàn)在開始履行父母的職責——做一位值得信賴的性教育老師。
雅雅:
記得一次我給兒子換尿布時,旁邊一位做幼兒園老師的朋友笑著說:“這要是我閨女在,一定要好好觀察一番?!彼畠荷嫌變簣@大班,當時對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區(qū)別很感興趣,這位媽媽并不阻攔孩子觀察。我很欣賞她坦然幽默的態(tài)度。
巴豆:
是的,認知自己的身體,觀察他人的身體以作比較,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沒有身體認知意識的孩子才是有問題的。但是你知道嗎,有一個案例,深圳的一位母親因為自己5歲的女兒偷看小男孩撒尿,竟失手打死了她。讀到這個案例,我眼淚痛到流不出來。為什么家長這么恐懼以至情緒失控到如此地步?
1歲以前的孩子對探索自己的身體有強烈的興趣,很多男孩會抓自己的生殖器,如同抓耳朵、腳趾一樣,這只不過是在感知自己的身體,完全不必大驚小怪,一巴掌打掉他的手。
孩子到了3歲以后,就開始意識到男女之間在外生殖器上的差別,并對成人及其他孩子的生殖器產(chǎn)生好奇,這種好奇可持續(xù)到8—9歲,并出現(xiàn)與性有關(guān)的游戲及對性的探究行為。有些家庭和幼兒園允許年幼的男孩和女孩混合上衛(wèi)生間和同浴,我認為,如果他們感到舒適、自然和放松,那就沒必要分開。而此時正是向他們介紹男孩女孩身體特征的好機會。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們感到不自在或偷偷笑,那就是該把他們分開的時候了。
當孩子對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感興趣,人體掛圖可以幫助家長告訴孩子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如果孩子還有興趣,可以解釋:“所有的男孩和男人都有陰莖,他們會當爸爸;所有的女孩和女人都有陰部,她們會當媽媽?!奔议L應該用科學、正確的名稱告訴孩子身體的部位,雖然這會讓絕大部分家長感到難以出口,但是我認為以真實和科學的名稱來稱呼性,比較文明,也容易排除一些不必要的聯(lián)想,否則孩子很難對自己的身體產(chǎn)生舒適感和安逸感,而且她有可能缺乏向家長描述性侵害事件的能力。
想一想,如果你不能坦然地、以健康的態(tài)度給孩子正確、科學的性知識,或者干脆躲避或撒謊,孩子將可能沒有興趣和你交談,他不再信任你,寧可轉(zhuǎn)移其它非正常渠道來獲得關(guān)于性的一切,比如別的孩子,色情書刊、音像資料,這是你希望的嗎?
當然,在孩子問自己從哪里來、為什么自己跟男孩(女孩)不一樣等問題時,可以先請他說說自己的答案,“你覺得你是從哪里來的?”“你認為有什么不一樣?”以認清孩子在提出問題時,究竟想知道什么。
相鄰博客
- 做優(yōu)秀的父母其實并不難 [2008-08-13 00:48:00]
- 家庭教育要從教育家長開始 [2008-08-13 00:48:00]
- 把孩子當做成人平等去愛 [2008-08-13 00:51:00]
- 細心關(guān)注好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2008-08-13 00:5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