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老師對孩子們的管教態(tài)度有寬嚴之分,親疏之別,但這是極偶然的。它有可能是孩子的多心所致,所以,家長切不可附和。孩子一旦厭惡老師,厭學便隨之而來。
取令孩子討厭的老師就是“偏心的教師”;而最讓父母所不能忍受的是,自己的孩子不受老師的重視。在某一所小學就曾發(fā)生過這樣的事:
有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家長,非常注意孩子在學校的狀況,而且十分篤定地認為:老師不喜歡他的孩子。有一天,當孩子放學時,母親立即問他:“今天怎么樣?”孩子答道:“真無聊!今天我一直舉手,老師卻只叫別的同學。”一聽到孩子的敘述,她再也按捺不住怒氣,立刻打電話到學校,一口氣說出她對老師的不滿。當校領導找那位老師調(diào)查情況時,老師感到很意外,而且對這位家長的指責也感到非常委屈和氣憤。
事實上,那位老師根本沒有偏袒的心理,而這個孩子的成績也很好,老師還期望他能擔任班長。但是,從這一天之后,這位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幾乎瀕臨破裂之境,以至使這位學生在上課時,再也不敢舉手發(fā)言了,甚至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其中也包含了各種不同程度的問題。就以這位學生為例,在事件發(fā)生之后,因為與老師的對立情緒波及了他的心理,從而導致他逐漸厭惡讀書,甚至妨礙他的正常發(fā)展。
的確,老師可能對孩子們的管教態(tài)度,有嚴緩之分、親疏之別,也可能根本不予以管教,但是,即使真有如此情形,極可能為偶發(fā)事件,或是孩子多心所致,亦可說是老師因孩子們的性榴不同所施行的不同教育方法。總括而論,這種做法,不論其出發(fā)點是什么,不應認為老師是“偏心”。
父母通常只能經(jīng)由孩子口中,知悉學校中的種種狀況。假如孩子對父母訴說“不管我做什么,老師總喜歡罵我”或“我舉手想作答,老師卻不點我的名字”。此時,父母的態(tài)度是相當重要的。
而某些父母親根本不分青紅皂白,只相信孩子的話,告訴弦子“老師為什么只會罵你呢?”或是“可能是老師不喜歡常常叫你吧!”其實,這樣的回答方式,是無法造成好的結果,反而使受害最大的人變成是孩子本身。因為父母如此的回答,只會加深孩子的多心,而不信任老師,當然對孩子的學習與教育,都會帶來無謂與不良的影響,并且會養(yǎng)成孩子對事物持有偏頗的看法。
父母若真心疼愛孩子,就更應該避免在孩子面前評判老師的是非。即使老師真有偏心行為,也不可在孩子面前加以評論,聰明的父母反倒應利用這個機會,以現(xiàn)成的例子來教導孩子:對事物須辯證地看。
此時,不妨試著對孩子說:“老師會罵你,才表示老師非常關心你,希望你成為一個好孩子?!币愿改傅牧鰜碚f這種話并不困難。另外,也可以說:“老師之所以不叫你,是因為老師認為你很用功,所以你應該信賴老師,并且更努力用功才對。下次當老師發(fā)問時,其他同學都不會作答,只有你舉手,老師就知道你是一個用功的學生了?!?
當一個人認為某人不好時,就會否定對方的一切優(yōu)點;相反地,若以善意來衡量他人的話,在一種暗示作用下,就會很主觀地認定對方一切都相當美好。因此,父母所說的話,會影響孩子對老師的評價,最終會影響孩子的發(fā)展。
孩子對自己所喜歡的老師所教的科目往往學得很好,而對自己不喜歡的老師所教的課程往往因逆反心理而厭學,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習的效果。父母應當幫助孩子破除“老師不喜歡我”的心理,并且?guī)椭囵B(yǎng)信賴感與親和力,積極地幫助孩子消除與老師間的隔閡,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孩子愛學習,愛學校。
來源:http://www.znjy.cn/Article/jzxd/5647.html
相鄰博客
- 對孩子如何進行關愛長輩的教育 [2008-08-16 23:40:00]
- 孩子被同伴打了怎么辦 [2008-08-16 23:40:00]
- 家長不能把自己未實現(xiàn)的夢想強加給孩子 [2008-08-16 23:43:00]
- 給孩子留下反省自新的空間 [2008-08-16 23:4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