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金陵晚報報道,周國財老夫婦是溧水縣晶橋鎮(zhèn)農(nóng)村一對普通的農(nóng)民,兩人雖然都是文盲,但他們卻培養(yǎng)出三個優(yōu)秀兒子:大兒子是博士后,二兒子是博士,三兒子也是大學畢業(yè),而且大兒子還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貧苦農(nóng)家培養(yǎng)出哈佛教授兒子
“大兒子周金榮為了讀書可是吃了不少苦頭,也很用功?!敝車?shù)睦习?63歲的芮福美對大兒子非常欣賞。
據(jù)介紹,今年44歲的周金榮小時候非常懂事,他經(jīng)常幫助父母做家務(wù)活。那個時候,由于周家比較窮,芮福美經(jīng)常要到山上砍些柴禾回來,材質(zhì)好一些的就挑選出來,捆綁好后去賣點錢補貼家用。周金榮經(jīng)常與媽媽一道去砍柴禾,一擔(100斤)挑好的柴禾才賣2元錢,卻要母子倆忙上好幾天。
不巧的是,周金榮讀中學時剛好碰上了文化大革命,有近三年的時間他都在家里務(wù)農(nóng),因為考慮到自己是家中長子,他在恢復(fù)高考后準備放棄學業(yè)。但周國財卻鼓勵他“能讀書就拼命讀讀書,只有讀書才有出路?!痹诟改傅闹С窒?,他又重新拿起書本,溫習功課。
經(jīng)過半年時間復(fù)習,周金榮終于考上了南京大學,從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28歲他前往美國留學,1994年又考入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后,“后來他就在哈佛大學工作,成了學校營養(yǎng)與代謝實驗室‘營養(yǎng)與癌癥’課題組的負責人。”。
老二老三也成了優(yōu)秀人才
在大哥和父母的鼓勵下,周金榮的兩個弟弟周玉華和周堂貴都考上了大學,老二周玉華還在加拿大獲得了博士學位,現(xiàn)在在多倫多一家計算機公司工作。老三周堂貴從原南京化工學院大學本科畢業(yè)后,現(xiàn)在在杭州工作。
“老二老三現(xiàn)在的情況都不錯,他們經(jīng)?;貋砜赐覀儭!崩先擞X得,三個孩子成才主要是他們知道家中困難,從小懂得生活艱難,懂事早。但村民們卻認為,主要是周家父母教育得好。在他們眼里,周國財夫妻為人謙和,吃苦耐勞,與周圍村民的關(guān)系相處得也很好,“是父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三個孩子,所以三個孩子才懂事,好好學習的?!?/font>
教授父母原是文盲
芮福美證實他們老夫妻都是文盲,“我確實一個字不識,老伴他也沒有讀過什么書?!辈贿^芮福美補充說,老伴18歲以后做油漆工,跟著別人學會了幾個字。
但這不妨礙他們教育好三個兒子,他們內(nèi)心里覺得“在農(nóng)村,只有好好讀書才是最好的出路。”芮福美說,他們夫妻吃夠了沒有文化的苦,因此他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好好讀書。
芮福美介紹,當時她在家里種地,操持家務(wù),而丈夫周國財則在外面幫人做油漆工?!澳屈c錢根本不夠孩子讀書的,因此我們借了不少錢,一直到大兒子工作了才還掉?!?/font>
他們經(jīng)常教育孩子的話是“能有機會讀書,就要好好讀書啊,等你們讀書出來了,爸爸媽媽就不用這么辛苦了”。幾個兒子爭氣,家中的情況也漸漸好起來。7年前,二兒子去加拿大讀書,他們家還特地裝了電話,后來大兒子又出錢幫著翻新了房子。“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好起來了。”老人說。
“困難總是能挺過去的”
“我總覺得孩子能讀書是好事,不管怎么樣也要想辦法讓孩子讀書,千萬不能因為父母的原因耽誤了他們前程?!避歉C勒f,其實作為農(nóng)村家庭,許多人家并不富裕,但為了孩子讀書,就得咬緊牙關(guān)熬過去,“困難總是暫時的,孩子要是讀書被耽誤了,可就害了他一輩子了。”
雖然家里情況改善了,但周國財夫婦常提醒兒子們不要忘本,根在農(nóng)村根在中國,學業(yè)有成應(yīng)該多為國家做貢獻。(王國俊、吳仔倩、史發(fā)奎、張福敏)
來源:http://www.znjy.cn/Article/jpgs/554.html
相鄰博客
- 一個“叛逆男孩”如何贏得英國名校獎學金? [2008-09-26 11:49:00]
- “粗心”父母成就愛子劍橋夢 [2008-09-26 11:50:00]
- 另眼看兒子 [2008-09-26 11:52:00]
- 愛的力量:一碗熱湯面--我農(nóng)民父親的人生理想 [2008-09-26 11:5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