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shù)父母把孩子看得過于弱小,認為他什么都干不了,恨不得用玻璃罩把他罩起來,可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是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外國父母的教育方式卻全然不同。在澳大利亞,有一家人全家出動,爸爸、媽媽和五年級學(xué)生托利亞、4歲的薩拉到假日森林中去度假。森林里是那么美好,那么歡快,孩子們的父母讓他們看看盛開著鈴蘭花的林中曠地。
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菊花,第一朵花開放了粉紅粉紅的,芬芳撲鼻。全家人都坐在灌木附近。突然雷聲大作,飄下幾滴雨點,接著大雨如柱。
托利亞把自已的雨衣給了媽媽,似乎他并不怕淋雨;而媽媽又把雨衣給了薩拉,似乎她也不怕淋。
薩拉問道:“媽媽,托利亞把自己的雨衣給了你,你又把雨衣給我穿上,你們干嘛這樣做呢?”
“每個人都應(yīng)該保護更弱小的人!”媽媽回答。
“那么,我為什么又保護不了任何人呢?”薩拉問道,“就是說我是最弱小的人?”
“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媽媽笑著回答。
薩拉朝菊花叢走去,她掀起雨衣的下部,蓋在粉紅的花上。滂沱大雨已沖掉了兩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自衛(wèi)能力。
“現(xiàn)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媽媽!”薩拉自豪地說。
“是呀,現(xiàn)在你是強者,是勇敢的人啦?!眿寢屵@樣回答。
早聽說過澳大利亞人在育兒方面對孩子比較“殘酷”,去年有幸耳聞目睹,方知其中原委。澳洲人認為:“對孩子不能嬌生慣養(yǎng),否則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后難免吃大虧?!蹦撬麄兪侨绾谓逃龑殞毜哪??
讓孩子接受寒冷的考驗
“孩子應(yīng)當(dāng)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边@是一位澳大利亞鄰居見我把孩子包裹得像一個“棉花團”時所說的話。事實的確如此,就是在最冷的月份,也很少見哪一位澳大利亞人的孩子穿棉衣和防寒服,最多只是在“短打扮”外面罩一套絨衣。而太陽一出來,便又將絨衣除去,只穿短衣、短褲、短裙。澳洲的冬天雖然不是很冷,但早晚溫差較大,氣溫常在10攝氏度以下。
讓孩子接受烈日的照射
澳洲污染小,太陽輻射強烈,初來乍到者稍不注意就會曬得“皮開肉綻”。然而走在大街上,卻不時見到母親推著嬰兒車在炎炎烈日下前進———那車上并非沒有遮陽棚,只是沒有撐開而已。你也許要說:“澳洲人喜歡陽光浴。”這話不假,但考慮到此時高溫三十八九攝氏度,就不能不說這些母親是“別有用心”了。
讓孩子樹立節(jié)儉意識
曾在悉尼一家婦產(chǎn)科醫(yī)院看見這樣一幕:一對夫妻來做二胎產(chǎn)前檢查,丈夫帶著兩歲的女兒在大廳等候。一會兒,女兒鬧著要喝水,那父親便在身旁的自動售貨機上順手扯了一個免費紙杯,沖進廁所接了一杯自來水遞到孩子手里(這里的自來水可直接飲用)———她父親不是買不到飲料,也不是買不起飲料。
澳洲的中學(xué)和小學(xué)中午不放學(xué),午餐可以在學(xué)校餐廳購買,也可以自帶,但自帶的占了大多數(shù)。并且,如果僅從孩子所帶的食物上判斷,任你怎么猜也判斷不出其家貧還是家富。
讓孩子接受海浪的挑戰(zhàn)
在澳大利亞,父母喜歡帶孩子去海灘,稍大一點的孩子跟著父母下海沖浪,嗆水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但父母最多也只是為其拍拍背,便鼓勵孩子再次下海去搏擊風(fēng)浪。某日到海灘散步,在遠處看見一個孩子沖浪回旋時摔了跟頭,我便情不自禁地大叫起來:“救人!”而正在近處的孩子的父母卻不慌不忙:“那是淺水,淹不死人……等他自己爬起來!”
來源:http://www.znjy.cn/Article/ghjz/1807_2.html
相鄰博客
- 法國家教與幼兒園教育 [2008-10-15 18:12:00]
- 國外父母教孩子如何花錢 [2008-10-15 18:14:00]
- 韓國家庭教育:“狼型”教子法 [2008-10-15 19:47:00]
- 家長面對早戀怎么辦? [2008-10-21 17:2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