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語】
“最重要的是,”橋本說,“烹飪縫培養(yǎng)了孩子吃苦、做事細心和完美主義精神。”
2002年7月,我在日本北海道郊區(qū)生活了一段時間。我的鄰居橋本是株式會社的科長,他妻子是家庭主婦。他們有兩個孩子,一個是男孩,叫一郎,5歲,另一個是女孩,叫惠子,剛剛2歲半。他們雖然年紀還小,卻都已經(jīng)精于廚藝了,看著他們在廚房忙碌,我時常擔心:這么小的孩子,不怕出現(xiàn)什么危險嗎?
這個謎團在橋本一家來做客時得到了開解。那天,橋本和妻子帶著孩子,提著食盒敲響了房門。原來,橋本覺得,我已經(jīng)成為他們的鄰居好久了,卻不曾來拜訪,實在是件很失禮的事,所以,今天特意帶了孩子們所做的菜,向我表示歉意。聽他這么一說,我覺得十分過意不去。
“孩子會煮這樣的飯菜,你們一定費了不少心機?!睘榱搜陲棇擂危掖蜷_食盒。食盒里的飯菜色香味俱全,完全看不出是孩子的手藝?!安粫?,”橋本笑著說,“他們很喜歡做菜?!?
從橋本的講述中,我了解到了日本人讓孩子學做菜的奧妙。孩子都有好奇心,長大一點,就開始對廚房里的一切感興趣。日本人就利用這種好奇心,教他們學做菜。
他們覺得,吃飯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方式,如果飯都不會做,孩子還談什么獨立生存?正是基于這種原理,他們放心地讓孩子走進了廚房。為此,甚至成立了專門教他們學習烹飪的學校。
橋本講了一郎學做菜時的一件趣事。那時,一郎兩歲,根本夠不到砧板,向媽媽求救。媽媽讓他自己想辦法。他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發(fā)現(xiàn)了小椅子,立即搬過來.再爬到椅子上,這下,正好可以夠到砧板了。可是,站在椅子上畢竟不太穩(wěn)固,他干脆把砧板搬到地板上,跪在地板上切食物……
“那么小的孩子,就接觸刀和火,你不怕他們危險嗎?”我問了個一直在腦海里徘徊著的問題。
“不會啊,”橋本驚訝地看著我,“只要教給他們正確的使用方法,就不會有危險。而且,有大人在旁邊照顧,就算有危險,也等于是給了他們一條生活的經(jīng)驗?!?
接下來,橋本又說了很多,基本上都是為孩子從小學烹飪所做的解釋說明:孩子學習烹飪,就學會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在學習烹飪的過程中,孩子了解到各種食物的屬性,嘗到了酸甜苦辣,見識了赤橙黃綠,有利于“五覺”的開發(fā);孩子在廚房里學會保護自己,明白什么是危險,積累了經(jīng)驗;孩子了解了動植物的知識,親自接觸了這些動植物……
“最重要的是,”橋本說,“烹飪培養(yǎng)了孩子吃苦、做事細心和完美主義精神?!币娢覜]聽懂的樣子,他又詳細解釋了一下:“夏天,本已很熱了,還要面對爐火,這需要吃苦精神;烹飪一道菜肴,要選料、洗滌、切煮、下涮料、看火候,如果不細心處理,是無法做出好味道的菜肴的;菜肴的好壞需要別人評價,如果做得不好,就沒有人吃,所以,孩子會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反復嘗試,一定要達到色香味俱全……”
那天晚上,送走橋本一家,我久久無法入睡。拋開其他的看法不說,日本可以說是最能吃苦耐勞的民族。中國有句古語:“治大國若烹小鮮”。作為家長,并不是一定要孩子成長為一個管理人材,最起碼的要求,是他能夠快樂、幸福、成功。
我想,日本人的做法多少會給我們一些啟示:做人就像做菜,要能吃苦、做事細心并力求完美——學會了做菜其實也就學會了做人。
來源:http://www.znjy.cn/Article/ghjz/3289_2.html
相鄰博客
- 健康的孩子是凍出來的 [2008-10-17 17:36:00]
- 愛孩子就讓他多運動 [2008-10-17 17:37:00]
- 給孩子設(shè)帳戶[法國] [2008-10-17 17:40:00]
- 讓孩子學會精打細算[比利時] [2008-10-17 17:4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