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剛上托兒所沒幾天,身上臉上就經(jīng)常帶了“彩”回來,起初我還不怎么在意,因為畢竟以往我也常常教導(dǎo)孩子要溫和忍讓、要和其他小朋友和平相處。不過一次兩次可以接受,時間長了,除了心疼寶貝的傷,我都想去幼兒園找欺負他的小伙伴了,問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早教專家分析:
這種經(jīng)歷相信是不少年輕媽媽也會遇到的事情。一般來說,兒童正處于社會化的初期,在維護自我與接納別人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糾紛,甚至可能會有攻擊性行為。不過因為有些父母對孩子要求甚嚴,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總要求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做父母的乖乖仔、乖乖女。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在伙伴發(fā)生爭執(zhí)的時候就不行了,他們?nèi)狈Α氨鴣韺酰畞硗裂凇钡谋绢I(lǐng),因此只能常受欺負。
培養(yǎng)孩子自我保護能力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經(jīng)常出面替孩子解決矛盾,孩子只會越來越退縮、躲避,還有可能在別的小朋友那里造成了一種軟弱無能的形象,更容易受到更多的攻擊,造成惡性循環(huán)。我們應(yīng)該在平日里培養(yǎng)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能力,為孩子提供模仿的對象。如:講故事、看電視時,可以給孩子講如何對待別人的欺負及怎樣處理等等。注意擴展孩子的社交圈,鼓勵他們和別的孩子交往。開始時不妨為孩子安排適當(dāng)?shù)耐姘?,讓他們在友善的游戲活動中,建立與他人相處的信心,克服畏懼陌生人或在集體里表現(xiàn)得內(nèi)向、畏縮等等。
孩子吵架,家長不要過多干涉
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養(yǎng)孩子社交能力和積極性。他們在爭吵中掌握了集體生活方式。孩子吵架有三種情況:自己主動吵架;別人迫使自己吵架;報復(fù)性反駁。2歲時,多是別人迫使自己吵架;3歲左右,多是吵架和報復(fù)性反駁。這大概是由于孩子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緣故吧。
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一概不允許孩子吵架的話,則不會使孩子具有協(xié)作精神。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吵鬧大加贊揚,也會使孩子喪失協(xié)作精神。有時孩子們吵架,雙方父母傷了和氣,甚至吵鬧起來,而孩子們卻早已高高興興地又在一起玩了??梢哉f,孩子們吵架時間是短暫的,尤其是3歲前,彼此也不記仇。通過爭吵,對孩子雙方都是一種磨煉,使他們的社會要求可以得到滿足,有助于他們成長為善于自我克制,理解他人情感、富于同情心的人。
文/大洋
來源:大眾報業(yè)集團
相鄰博客
- 動畫片也是孩子的老師 [2008-12-06 17:24:00]
- 家長盲目批評易加劇孩子厭學(xué) [2008-12-06 17:46:00]
- 良性親子關(guān)系是教子成功關(guān)鍵 [2008-12-06 17:48:00]
- 家長關(guān)注兩大頭痛問題 [2008-12-06 17:5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