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的孩子心理問題多
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目前我國單親家庭子女人數已達數百萬之多。越來越多的少年兒童生活在單親家庭之中。
湖南師范大學教科院副教授鄭三元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愛或母愛而易導致心理失衡,其心理問題尤其值得人們關注。
個案一:小弋剛出生,父母就離婚了,小弋從小與湘西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經過十多年的打拼,小弋的媽媽成為了千萬富婆,而此時,小弋的教育問題卻讓媽媽傷透了腦筋:小弋常常逃學、請同學下館子大吃大喝、半夜在公路上飚摩托車險些被撞死……為了讓小弋能成才,媽媽又以每年20多萬元的代價送他出國留學,但不到1年他又跑了回來。
個案二:2002年,在長沙做外貿生意的周學軍和妻子離婚,當時他們的兒子只有4歲,他要了孩子的撫養(yǎng)權。
媽媽離開后,孩子經常半夜醒來哭著要找媽媽,為安慰兒子,周學軍每晚都給他講故事、唱歌。他發(fā)現,兒子對《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非常敏感,但從來不唱,而別人唱時,他聽了會淚流滿面。
兒子上小學后,性格更加內向、孤僻,經常發(fā)呆,考試成績總是不好。老師找他談話,他竟反問老師:“難道你不知道我爸爸媽媽離婚了嗎?我媽媽不管我了!”看到其他同學都有父母疼愛,他感到很自卑。一次他跟小朋友打架了,回家后對爸爸說:“××的媽媽會幫他說話,我為什么沒有媽媽?”這兩件事讓周學軍深受震撼。
個案三:成成的母親不堪忍受丈夫的經常毒打,與丈夫離了婚。成成歸父親撫養(yǎng)。但父親好吃懶做,成天在外賭錢,任成成飽一頓、餓一頓的生活。成成因為經常遭父親打罵,不敢回家。母親要將他接過去照管,但父親又不準,于是成成經常逃學,成天同社會上一伙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偷東西,看錄像,打電游,夜不歸宿,他曾發(fā)誓長大后要把父親殺掉。
有調查表明,單親家庭孩子與正常家庭孩子相比,覺得自己很不幸者比后者高9.8%;單親家庭孩子44.8%的有過離家出走的念頭,比正常家庭孩子高出10.8%。這些數據反映出單親家庭孩子存在不良情緒的問題非常突出。
毋庸置疑,父母離婚對孩子心靈造成極大的創(chuàng)傷,單親家庭的孩子常常孤僻、憂慮、失望,煩躁、冷漠、自卑。有的則暴躁易怒,遇事易沖動,攻擊性比較強,不思學習,任意逃學,欺小凌弱,這些心態(tài)如不及時矯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變態(tài),嚴重影響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發(fā)展。
父母的認知偏差是孩子心理問題的根源
單親家庭的家長,既要當媽媽,又要當爸爸,他們承受的壓力要比雙親家庭的家長大得多。他們因為各種原因在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上存在偏差,是導致孩子心理問題的根源。
有的父母雙方相互推卸,結果誰也不管子女;有的家長對孩子漠不關心,放任自流;有的家長管教不得法,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動不動就又打又罵,使孩子整日生活在驚恐不安之中,個性發(fā)展受到嚴重的壓抑,形成膽小、孤僻、倔強、缺乏自信心等不良性格;有的家長為了彌補孩子失去的父愛或母愛,無原則地遷就、溺愛孩子,什么事都依著孩子,一切任由孩子擺布,寧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其結果常常導致孩子處處以我為中心,變成自私、專橫和任性的“小霸王”;有的家長在經濟上對小孩百依百順,有求必應,結果造成孩子養(yǎng)成好逸惡勞、揮金如土的習氣;有的家長在失去配偶之后,便把孩子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夢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處處出人頭地,導致孩子的心理負擔過重,等等。
為單親孩子心理健康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鄭老師介紹說,在單親家庭中,也有特別關心子女健康成長的家長,他們對子女愛而不溺,嚴而有度,教育有方,培養(yǎng)出許多優(yōu)秀、健康的孩子。可見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鄭老師認為,作為單親家庭的家長,首先要特別注意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愉快的家庭氛圍。這就要求單親家庭的家長要學會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使孩子在急風暴雨中也能健康成長。
第二,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作為單親家庭的父親或者母親,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不良的習性,如說謊、失信及不負責任等。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經常帶孩子去聽聽音樂會,看看書畫展,和孩子一起做做有趣的游戲等,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孩子盡快地從失去父愛或母愛的痛苦中走出來,逐漸養(yǎng)成開朗、自信的性格。
第三,多為孩子創(chuàng)設人際交往的環(huán)境。家長應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盡可能地參與社會活動,主動與人交往,培養(yǎng)孩子開朗、樂觀的性格。
第四,注意性別角色教育。在孩子心理成長過程中,性別角色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單親家庭的孩子在性別角色的學習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樣。所以,單親家長應注意調動親戚、朋友中的性別資源,給孩子適宜的影響,讓其性別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現和發(fā)展,培養(yǎng)其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
來源:http://www.pckids.com.cn/edu/character/0901/360266_1.html
相鄰博客
- 家有“公主”愛臭美 [2009-03-13 10:32:00]
- 不讓寶寶變成草莓族 [2009-03-13 10:35:00]
- 兒童也會有社交恐懼癥 [2009-03-13 10:39:00]
- 一個女童的“生氣宣言” [2009-03-13 10:4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