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各種飲食、水谷,都必須經過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對人體產生益處。而腸胃病不是一天產生,而是長期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我們提供一些方法,給讀者有益的幫助。
健康家庭要呵護腸胃大行動
要點一:飲食有規(guī)律
很多人在飲食上不能控制自己,遇到好吃的就猛吃一頓,不合口味的就餓一頓,這樣就易造成胃的蠕動功能紊亂,進而使胃壁內的神經叢功能亢進,促進胃液的分泌,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胃炎或胃潰瘍。因此,飲食應該定時定量,千萬不要暴飲暴食。
本身患胃病的人應盡量做到定時進餐,每日可定時進食5~6次,進食量少,能減輕胃的負擔,避免胃部過度擴張;進餐次數多,可使胃中經常存有少量食物,以中和胃內過多的胃酸。病情嚴重的人最好食用營養(yǎng)豐富、又易于消化的松軟食品,如面條、米粥、牛奶等,如果有條件,還可多吃點蜂蜜,因為蜂蜜有抑制胃酸分泌、促進潰瘍愈合的功能。
要點二:注意飲食衛(wèi)生
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在口腔內得到充分的磨切、并與唾液混合,這樣可以減輕胃的負擔,使食物更易于消化。此外,應盡量少吃刺激性食品,更不能飲酒和吸煙。煙酒對胃的危害很大。煙草中的尼古丁對胃的刺激作用,會使胃容物排出延遲,進而引起胃酸分泌增加,造成胃炎、胃潰瘍的病情加重。飲酒,特別是空腹飲酒對胃病患者的損害就更大,因為酒中乙醇對胃粘膜有非常大的刺激作用,胃受到刺激后會出現較強的收縮、擴張等運動,這極容易造成胃出血或胃潰瘍部位的穿孔,以致出現生命危險。
要點三:保持精神愉快
胃是否健康與精神因素有很大關系。過度的精神刺激,如長期緊張、恐懼、悲傷、憂郁等都會引起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促進迷走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壁血管痙攣性收縮,進而誘發(fā)胃炎、胃潰瘍。因此,平時要精神愉快、性格開朗、意志堅強,并善于從困境中解脫自己。
相鄰博客
- 黃臉婆為窈窕淑女 [2009-03-19 22:30:00]
- 健康家庭之保養(yǎng)眼睛十注意 [2009-03-19 22:31:00]
- 維生素服多了也致病嗎? [2009-03-19 22:34:00]
- 坐班族啊 不能再“坐”以待斃 [2009-03-19 22:3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