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令人震驚的新研究成果顯示,長時間面對屏幕上栩栩如生的暴力場面,會使未成年人變得更加情緒化。同時,他們大腦中與自我控制、集中注意力有關的部分,其活動性將明顯降低。這些新發(fā)現(xiàn)喚起了人們的關注,有助于抵制暴力電子游戲對未成年人造成的不利影響。
玩暴力電玩后情緒易狂躁
美國印第安那州立大學醫(yī)學院的最新研究證實,暴力電子游戲會刺激未成年人大腦中調節(jié)情緒的區(qū)域。研究人員任意選取了44名青少年,讓他們分成兩組,分別玩30分鐘含有暴力內容和不含暴力內容但仍然緊張刺激的游戲。隨后,研究人員對志愿者進行了一系列測試,測量了他們的情緒抑制水平和注意力集中狀況,同時對他們的腦部進行了掃描。
兩組青少年在回答問題的反應時間上不存在差異。但玩過暴力電子游戲的那種青少年,大腦中有關情緒抑制、注意力和自我控制的額葉前部的活躍程度相對較低。而他們腦部苦扁桃的活躍程度則相對較高,該區(qū)域主要與情緒波動相關聯(lián)。也就是說青少年在玩暴力電子游戲一段時間后,很容易產生狂躁情緒。
虛擬暴力造就真實冷酷
放射醫(yī)學專家文森特·馬休斯教授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他指出:“這些發(fā)現(xiàn)令人越發(fā)擔心,該類(充斥暴力的)電子游戲對大腦具有某種影響,并且很可能對行為方式產生不良影響?!彼a充道:“這項研究第一次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暴力電子游戲確實能對大腦生理系統(tǒng)和腦部功能產生影響。”
在此之前,一些研究成果已經證明,玩20分鐘的暴力電子游戲后,人們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殘忍場面的敏感度就會有所降低。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顯示,學生在玩了一陣電子游戲后,遇到真實暴力場面時的情緒反應會比較冷淡。在目睹槍殺、械斗、獄中斗毆、法庭失控等真實場面時,他們的心率較低,排汗也較少。研究人員指出,這些體征顯示他們對真實生活中的殘暴行為的敏感度降低了。
沉迷網(wǎng)游少年殘殺玩伴
去年,德國科學家也曾提出,暴力電子游戲“訓練”青少年的大腦在面對真實暴力場面做出攻擊性反應。因為青少年玩家在玩暴力游戲時,會把它當作真實場景對待,對虛擬的威脅做出冷酷而猛烈的回擊。其實在美國,士兵們就被鼓勵多玩暴力電子游戲,以幫助他們適應戰(zhàn)場上的真實殺戮。
2004年9月,英國萊斯特刑事法庭宣判17歲的沃倫·呂布蘭終身監(jiān)禁。呂布蘭模仿暴力電子游戲《Manhunt》中的場景,殺害了他的一位朋友。呂布蘭把14歲的斯蒂芬·帕克拉騙到一個停車場,在那里將其毆打致死。他使用的兇器是拔釘錘和匕首,正是《Manhunt》游戲中的18級武器。
(本文來源:太平洋親子網(wǎng) )
相鄰博客
- 這些孩子為什么會走向犯罪? [2009-02-08 12:04:00]
- 音樂訓練可增強孩子記憶力 [2009-02-08 12:11:00]
- 由誰帶孩子會變得更聰明? [2009-02-08 12:15:00]
- 對不同性格孩子的教育方法 [2009-03-03 19:4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