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迪不是一座山,也不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而是一位科學家的名字。
那是一個晴朗的日子,兩只猴子各自坐在它們的椅子上,像平常一樣開始了生活。但寧靜僅僅維持了片刻,二十秒鐘后,它們猛地同時遭到一次電擊。這當然是不愉快的感受了,猴子們驚叫起來。
被儀器操縱的電源,毫不理睬猴子們的憤怒,它均勻恒定地釋放電流,每二十秒鐘準時擊發(fā)一次。猴子們被緊緊地縛在約束椅上,藏沒處藏,躲沒處躲,只得逆來順受。
但猴子不愧為靈長目動物,開始轉(zhuǎn)動腦筋。很快它們發(fā)現(xiàn)各自的椅子上都有一個壓桿。
甲猴在電擊即將來臨的時候掀動壓桿,電擊就被神奇地取消了,它倆也就一同逃脫了一次痛苦的體驗。
乙猴也照樣掀動壓桿。很可惜,它手邊的這件貨色是擺樣子的,壓與不壓,對電擊沒有任何影響。也就是說,乙猴在頻頻到來的打擊面前,束手無策。
實驗繼續(xù)著。甲猴明白自己可以操縱命運,它緊張地估算著時間,在打擊即將到來的前夕,不失時機地掀動壓桿,以避免災(zāi)難。當然它有時成功,有時失敗。成功的時候,它倆就有了短暫的休息,失敗的時候它們就一道忍受電流的折磨。
時間艱澀地流淌著,實驗結(jié)果出來了。在同等頻率同等強度電流的打擊下,那只不停掀動壓桿疲于奔命的甲猴子,由于沉重的心理負擔,得了“胃潰瘍”。那只聽天由命無能為力的乙猴子,安然無恙……
假若是你,愿做布雷迪實驗里的哪一只猴子?朋友問。
我說,我是人,我不是猴子。
朋友說,這只是一個比方。其實旋轉(zhuǎn)的現(xiàn)代社會和這個實驗有很多相同之處,頻繁的刺激接踵而來,人們生活在目不暇接的緊張打擊之中。大家拼命地在預(yù)防傷害,采取種種未雨綢繆的手段。殊不知某些傷害正是在預(yù)防之中發(fā)生,人為的干預(yù)常常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所以人們有時需要無奈,需要阿Q,需要隨波逐流,需要無動于衷聽其自然……
我說,我對于這個心理學經(jīng)典的實驗沒有發(fā)言權(quán)。如果布雷迪先生只是藉此證明強大的心理壓力可以致病,無疑是正確的。
停了一會兒,我對她說,你剛才問假如是我,會在猴子中做怎樣的選擇?經(jīng)過考慮,我可以回答你——我愿意做那只得了“胃潰瘍”,仍在不斷掀動壓桿的猴子。
朋友驚訝地笑了,說為什么?她問過許多人,他們都愿做那只無助然而健康的猴子。
我說,那只無助的猴子健康嗎?每隔二十秒鐘準時到來的電擊,是無法逃脫的、不以個人意志為轉(zhuǎn)移的惡性刺激,日復(fù)一日,終有一天會瓦解意志和身體,讓它精神失常或者干脆得上癌癥。
它暫時還沒有生病,那是因為它的同伴不斷地掀動壓桿,為它擋去了許多次打擊。在別人的護翼下活,把自己的幸運建筑在他人的辛苦與危險中,我無法安心與習慣。
再說那只無法逃避責任的甲猴,既然發(fā)現(xiàn)了可以取消一次電擊的辦法,它繼續(xù)摸索下去,也許能尋找出更有效的法子,求得更長久的平安。壓下去,拖延時間,也許那放電的機器會燒壞,通電的線路會折斷,椅子會倒塌,地震會爆發(fā)……形形色色的意外都可能發(fā)生,只要堅持下去就有希望。
一百種可能性在遠方閃光,避免一次電擊,就積累了一次經(jīng)驗。也許實踐會使它漸漸熟練起來,心情不再緊張悲苦,把掀動壓桿只當成簡單的游戲……不管怎么說,行動比單純的等待更有力量。一味地順從與觀望,辦法絕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當然最大的可能是無望,嘔血的猴子無奈地掀動壓桿到最后一刻……即使是這樣,那我也絕不后悔。
因為——
假如我和那一只猴子是朋友,我愿意把背負的重擔留給自己。
假如我和那一只猴子是路人,我遵照我喜愛探索的天性行事。
假如我和那一只猴子是敵手,我會傲然地處置自己的生命,不在對方的庇蔭下茍活。
所以,天造地設(shè),我只能做那只得“胃潰瘍”的猴子了。
相鄰博客
- 人生中勵志的幾種名言 [2010-06-24 16:09:00]
- 在寶寶3歲前的必須糾正的性格 [2010-06-24 16:11:00]
- 幾種珍惜生命中的態(tài)度 [2010-06-24 16:18:00]
- 多一分寬容就是少一分憂愁 [2010-06-24 16:2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