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事情起因:
一位母親滿含期待,希望我對她的16歲女兒多多關照。在我關切的目光之下,她道出了事情真相:她的女兒并非是她親生的。女兒因為不是她親生,所以在孩子的心中認為父母對自己不好,進而對父母,特別是母親較反感,逆反心理嚴重。
家庭情況:
孩子是一出生被該家庭領養(yǎng)了,養(yǎng)母因為一開始由于某種原因無法生育,對她是視若己出,寵愛有加。在孩子四歲時,養(yǎng)母生養(yǎng)一個男孩。由于村里人挑撥,說女孩不是親生的,養(yǎng)母有了男孩之后就不會愛她了,孩子年紀小,聽信讒言,對養(yǎng)母有敵視心理,逆反心理較嚴重?,F(xiàn)在,女孩的親生父母找到了女孩,并且相認了。
父親情況:
父親是一木工,是家里的頂梁柱,初中文化水平,性格溫和,與孩子較親,但對孩子發(fā)生的錯誤很少指責。
母親情況:
母親是一農民,小學文化水平,對孩子管教多。
指導如下:
(一) 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對話。
把孩子當成大人看待,平等參與家里的事務。比如家里經濟相對比較困難,就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難處,這樣可以讓孩子產生責任感,體會養(yǎng)父母領養(yǎng)自己的不易,讓孩子學會感恩。
(二) 遇事與孩子商量,緩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作為母親要避免嘮叨,碰到問題多用商量的口氣和孩子說話。
(三) 父母要有一個大度、寬容的心
孩子的親生父母找到女兒后,兩次帶孩子過去玩,養(yǎng)母對孩子感情很深,想念孩子,內心不愿意孩子的親生父母與孩子接觸。作為養(yǎng)母如能有一顆大度、寬容的心,讓孩子原諒親生父母曾經的過錯,并去愛親生父母。這其實更會讓孩子懂得感恩。
(四) 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的爺爺曾對孩子父母不好,如今年歲大了 ,癱瘓在床。孩子的父母也是很少去探望。不管老人曾做過什么對他們不好的事,如今臥病在床,作為子女于情于理都該去探望。父母的孝心,定會被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日后,必定會回報與父母。
相鄰博客
- 國慶涵涵瑣事留影 [2008-10-03 21:46:00]
-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成敗有哪些條件?(轉載) [2008-10-05 10:48:00]
- 天才成功的秘密就是“不要看低自己” [2008-10-29 12:40:00]
- 要努力,但是也要記得省力! [2008-10-29 12:4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