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層:完全聽不進,可以用忽視某人來形容,你心不在焉,只沉迷在自己的世界;
第二層:你假裝在聽,用身體語言來假裝聆聽,復述別人的語句當作回應;
第三層:有選擇性聽,你確實在聆聽,但你過分沉迷于你所喜歡的話題內容,只留心于你感興趣的事物,不過你確實能了解到對方;
第四層:留意地傾聽,你能全心全意凝神傾聽。要專心聆聽確實花費不少精力,可惜你始終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
第五層:用同理心傾聽,就是說撇下你的觀點,進入他人的角度和心靈,你不用表示同情、同意、或不同意,更不必表明立場。冰山的比喻:冰山的表層象征溝通的技巧和話面上的意思,其余一大片,代表我們的動機、我們深一層的態(tài)度。
細細思考,自己是屬于第四層次。不禁想到,若能進入第五層次,自己與學生的關系是不是會更融洽了呢?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的是來自老師的理解、共鳴,以同理之心對待他們,相信孩子們會敞開心門,朝著和諧的方向發(fā)展。
同理之心不僅在與學生相處時需要,在與自己的親人、朋友、同事、領導相處時,都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說來真有點慚愧,自己是學家庭教育的,知道孩子親自帶養(yǎng)的重要性,可自己因為夜晚睡眠時間本來就少,白天又比較忙,所以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跟奶奶睡覺的,導致孩子有時跟自己不親。心中很是失落,抓住一切能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前天晚上,我跟孩子睡一起,可到半夜的時候,孩子察覺到不是奶奶,一直睡不踏實,翻來覆去,嘴里還哼哼唧唧地哭。我又是困又害怕孩子著涼了。忍不住朝孩子屁股就是兩下子。孩子“哇哇”大哭,心中一陣心疼:難道是孩子錯了嗎?孩子難道愿意翻來覆去嗎?站在孩子的角度,只因我這當媽媽的沒有完全盡到責任,沒有讓孩子產生絕對的信任感、安全感。反思、要求自己:今后不管多忙,不管多辛苦,在孩子需要媽媽的時候,一定要陪伴在孩子身邊。
相鄰博客
- 人生意義何在,全在于自己選擇 [2008-11-15 22:54:00]
- 成功者從來不為自己找借口 [2008-11-15 22:56:00]
- 抓住兒童的敏感期,實施科學的早期教育(王慧輝) [2008-12-06 17:37:00]
- 再見,幼兒園(下) [2008-12-14 17:2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