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一下,家長面臨的困惑和困窘,主要包括孩子厭學、上網(wǎng)、早戀、自卑等幾大問題。昨天下午,帶著相關問題,記者再次找到了任桂華老師。
表揚要對事不對人
幫助孩子自我評價
昨日上午8時12分,市民姜女士第一個致電熱線。
“報道中的‘高考女孩’,與我女兒類似。面對這樣自卑的孩子,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怎么辦?”她介紹,她的女兒小眉學習成績一向優(yōu)異,升入高中后,成績直線下滑。無論女兒怎么用功,成績就是沒有好轉。接受不了排名落后的現(xiàn)實,女兒開始懷疑自己的腦子出了問題。在被確診腦子沒有問題后,她開始自卑了,現(xiàn)如今,連學都不想上了?!翱粗⒆涌鄲赖臉幼樱覀兗议L干著急沒有辦法?!?/p>
姜女士面臨的問題,其實許多家長都有此遭遇。任老師說,“高考女孩”的自卑,在幼兒時期就逐漸形成了,主要原因是家長的嚴厲管教。小眉的自卑在高中才顯現(xiàn),其實由來已久,一些各方面看起來都很優(yōu)秀的人,長期沉浸在優(yōu)越感中,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的性格,認為自己就“應該”時時事事都做好。當光環(huán)不再的時候,被拋棄的感覺便引發(fā)了內(nèi)心的焦慮,他們?nèi)萑滩涣藙e人比自己好,接受不了沒有光環(huán)加身的感覺,于是問題就接踵而至。
實際上,任何一個人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做到很棒,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與不足,如果一個人一直被認為“真棒”,這個觀念一旦內(nèi)化成為自己的觀念,就會成為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在他不擅長的領域里,沒有真棒的成績的時候,內(nèi)心就會出現(xiàn)危機與焦慮。小眉就是這樣一個學生,在生活中很多優(yōu)秀的人出現(xiàn)心理問題或者自殺行為,與這個觀念有很大的關系。
家長要學習與孩子溝通,表揚要對事不對人,幫助孩子慢慢學會自我評價,同時要重視過程。沒有人會百分之百地做對事情,但是,我們可以把握我們的行動,告訴孩子,你做得真棒,而不是單純地說“你真棒”,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行動上,即使是做不好也沒關系,改進行為繼續(xù)努力就可能更好。同時也教會了孩子怎樣看待別人,在別人做得好的時候,關注他們的行動而不是人,可以更好地接受別人。如果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了“人”上,在孩子沒有做好的時候,就會否定了“人”,這種否定造成的不安全感,就會引發(fā)內(nèi)心的焦慮。
孩子早戀最令家長頭疼
要少指責多建議
“我兒子才讀初二,周末就經(jīng)常約女同學看電影,手機話費一個月200多元。作為家長還說不得,怕說重了,他晚上干脆不回家了。”
“我女兒明年高考,前不久跟一個男生談起了戀愛,而且毫不避諱我們家長,還經(jīng)常向我們要‘戀愛經(jīng)費’,家長一點辦法都沒有……”通過反饋情況來看,兒女早戀,是家長反饋最多也是最頭痛的問題。
任老師告訴記者,許多孩子都因為早戀而荒廢了學業(yè),走上了沉淪之路。這是家庭之悲,也是社會之痛。
實際上,中學生早戀主要原因來自家庭,錯誤的教育方法使家長沒能和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諧而親密的關系。父母與子女缺乏理解和溝通,孩子感受不到關懷和快樂,由于男女性格和思維的差異,沒有生活壓力的中學生在異性交往中很容易獲得快樂,往往耽誤了學習。另一方面,這一部分人獲得幸福的系數(shù)又很低,這是因為幸福生活離不開表達愛和接受愛,這種愛的能力是通過家庭成員之間互動來學習并體驗的??梢韵胂螅畠r的快樂會給他們的未來帶來什么。
其實,青春期異性交往過密并不是什么大問題,問題往往是因為家長沒有足夠的智慧和經(jīng)驗協(xié)助成長中的孩子恰當?shù)靥幚韱栴},從而使問題越來越嚴重。所以,希望家長用正確的方法關愛孩子,提高與孩子相處的質(zhì)量。當發(fā)現(xiàn)孩子和異性交往過密時,不是采取過激行動,而是和他們搞好關系,讓他們在你面前可以暢所欲言,以便使你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在需要你的意見和指導時,你不是指責、批評,而是建議。
學習不是孩子第一需要
家長學會聆聽至關重要
手機號碼為133××××5216的蘇先生講述了這樣的困惑:“我兒子今年上二年級,上學不愿去,上課總是做小動作,不聽講,和老師搞對立。老師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不起作用。作業(yè)不愿完成,老師補課一學就會。面對批評也是蠻不在乎的樣子,經(jīng)常以種種無關緊要的借口逃學,一周逃課兩三天。我該怎樣與孩子溝通?”
“看這個孩子的種種表現(xiàn),我覺得家長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所用的方法都是在幫助老師壓制孩子,造成孩子更大的逆反,讓孩子感到自己沒有尊嚴,這對成長中的孩子是不公平的。”任老師認為。
“正確認識孩子成長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對家長來說是一種智慧。發(fā)展中的孩子,他自己都不知道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進入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他的一切行為都是在探索世界。他得到周圍人認可的時候,就會繼續(xù)做下去,沒有得到認可的時候,他在情緒上就會焦慮、緊張甚至煩躁,在行為上就可能出現(xiàn)退縮、坐不住的現(xiàn)象甚至逆反?!比卫蠋熣f。
怎樣與孩子溝通?最關鍵的是要學會傾聽,也就是用心去聽孩子講話,把發(fā)生過的一切,用不評判不批評、完全接納的心態(tài),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與他同在,永遠信任與支持他,這個支持會幫助孩子成長出內(nèi)心的力量和智慧,讓他面對生活中的誤解,健康成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對孩子來說,學習不是第一需要,孩子沒有學習的需要,學習是手段,以此來獲得父母的關愛。如果學得好是應該,學不好就要被父母訓斥和懲罰,久而久之,沒有一個孩子會愿意學習。面對孩子厭學、棄學,家長應該反思:我們到底做了什么,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為反應?孩子厭學棄學絕對不是無緣無故的,也絕對不能單從孩子身上找原因。找到了癥結所在,有針對性地進行調(diào)整和改變,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孩子為何不說心里話
只因家長常講七種話
“我的孩子什么話也不和我說,跟我說話就是要錢!”市民孫先生的遭遇,引起許多家長的共鳴。令這些家長更困惑的是,在日常教育中,他們對孩子很少打罵,基本上都是講道理的民主教育,那么孩子為什么還不與自己講心里話呢?
“其實,任何人都需要有人來交流,需要有人來傾聽,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需要,那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與家長交流?”任老師認為,原因是當孩子要與家長交流的時候,家長用錯誤的方式阻礙了孩子表達自己,時間久了,孩子自然而然封閉了與父母的心靈對話。家長錯誤的方式通常包括以下七種情況。
1、說教者。這一類家長完全生活在“應該”的模式中,忽略個人的愛好和感受,用僵化的模式束縛一個活生生的人。如“你都這么大了,該懂事了”、“你不應該這樣,這樣是不對的”等。
2、控制者。這一類家長喜歡完全控制所有的事情,并且希望能扭轉一切意料之外的事情。他們常常使用命令、指揮、威脅等方式,來保持自己的優(yōu)勢地位。如“你怎么可以這樣對父母講話?”“如果你再不好好做,看我怎么收拾你!”“我警告你多少次了,你怎么還不改?”
3、炫耀者。這一類家長希望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自己的優(yōu)越感,表現(xiàn)出一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無所不能的態(tài)度,很喜歡替別人解決問題。如“你看,我說的沒錯吧!”“想當年,我在你這么大的時侯就……”“用你的大腦好好想一想吧!”
4、審判者。為了證明自己永遠是對的,孩子永遠是錯的,這些家長沒有經(jīng)過審判就已經(jīng)宣判孩子有罪。如“今天回家這么晚,一定是跑到哪里玩了?!薄斑@次考得這么差,一定是這段時間你沒用功?!薄安灰僬f了,要是照我說的去做,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嗎?”
5、批評者。這些家長喜歡以苛責的標準來挑剔子女的行為,常用嘲笑諷刺等方式來壓制孩子的欲望,如:“你以為你長大了,翅膀硬了,想飛??!”“你以為你是誰,貝克漢姆?”等。
6、心理分析者。就像一個智慧老人般發(fā)現(xiàn)、分析、診斷孩子的種種問題,并且將問題的原因推在孩子身上。如:“問題在于你對自己缺乏信心?!薄拔蚁肽憔褪翘谝鈩e人的看法?!薄澳闶遣皇怯衷诤紒y想了?”
7、安慰者??雌饋硎且砸环N輕松的方式處理孩子的問題,其實,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把一切問題掩飾好,這種對孩子憂慮、焦急情緒的回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事情不重要,父母并不在意自己。如:“放心了,不會有事的。”“別傷心,比你考得差得多的人還很多呢!”“這是上天給你的考驗,加油吧!”
以上七種傳統(tǒng)父母角色和孩子交流的話,會給孩子一種感覺:問題的來源都是孩子造成的,這樣不但無法疏導孩子的負向情緒,反而給孩子增加了壓力。所以即使我們當時的語氣很溫柔,孩子也不會買賬。
……
問題很多很多,在耐心解答了多位家長的問題后,任老師感嘆,孩子出現(xiàn)狀況,問題不在孩子,都在家長。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教給孩子自我教育。所以,將孩子生活的權利交給孩子,讓他們在生活中學會自己思考、自己選擇、自己負責。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懂得做有效的觀察與思考,做有效的決定,并且有效地執(zhí)行決定;效果不理想的時候,懂得修正決定,并在行為上做出相應的改變,會顧及你好、我好、世界好的規(guī)范,這便是一個充分成長的孩子。
但是,這些教育觀念、技巧,家長是需要學習的。http://parent.3xy.com.cn/textcase-5476.html
相鄰博客
- 人生意義何在,全在于自己選擇 [2008-11-15 22:54:00]
- 成功者從來不為自己找借口 [2008-11-15 22:56:00]
- 我的教育愿望 [2008-12-14 22:28:00]
- 逆反的孩子怎么辦?(一) [2008-12-16 22:0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