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為什么一定要吃蔬菜?
又到吃飯的時間了,咪咪津津有味地吃著媽媽做的紅燒排骨,但對于蔬菜卻毫不理睬,于是媽媽夾了一塊蔬菜放到咪咪的小碗里,說道:“寶寶,蔬菜也要吃哦。”
“可是,我只喜歡吃肉,為什么一定要吃蔬菜?”咪咪不解地問。
我不喜歡吃芹菜,為什么還要讓我吃呢?
為什么要吃雞蛋?
為什么要吃肉和海鮮?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是人類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在孩子小的時候早一點給孩子吃蔬菜可以避免日后厭食蔬菜。但是我們常??吹接械暮⒆硬幌矚g吃蔬菜,或者不喜歡吃某些種類的蔬菜。
孩子不喜歡吃蔬菜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一是不喜歡某種蔬菜的特殊味道;二是由于蔬菜中含有較多的粗纖維,不容易嚼爛,孩子的咀嚼能力差,難以下咽;三是孩子有挑食的習慣。
父母可以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相應的辦法。
對于那些不喜歡吃蔬菜的孩子,父母不妨經(jīng)常給他們吃些帶餡的食品,例如:餃子、包子等,因為這些食品大多以青菜、肉、蛋等做餡,便于兒童咀嚼吞咽和消化吸收,且味道鮮美、營養(yǎng)也比較全面。
如果孩子不喜歡吃炒菜、燉菜等做熟的蔬菜,父母可以讓孩子適當吃一些生的青菜,例如:黃瓜、西紅柿、水蘿卜等,這些菜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做成涼拌菜吃。
除此之外,父母可以盡量變些花樣,比如做帶餡食品時加入一些蔬菜,使孩子慢慢適應。
“蔬菜也好吃啊,你為什么不吃呢?”
“雞蛋多好吃啊,你為什么不吃呢?”
父母永遠不要想著強迫孩子吃什么東西,因為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最沒有效果的!
“蔬菜里面有肉沒有的營養(yǎng),如果不吃蔬菜,會影響寶寶的身體,會生病,還要打針吃藥噢!”
“孩子,吃東西不僅講口味,最主要的還要看營養(yǎng),偏食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不但會影響你個子的長高,而且也會讓你變笨的!”
這種回答比較適當。如果舉出孩子切身的例子來說明,例如:“如果不吃蔬菜就會生病,不能去幼兒園,就不能和小朋友玩了。”也許會更具有效果。父母平時應向孩子多講解吃蔬菜的好處,不要隨口批評某個蔬菜不好吃。因為對于尚未具備獨立判斷能力的孩子來說,父母的話常常成為他們判斷某種蔬菜吃與不吃的依據(jù)。
“寶寶要是不吃蔬菜就不能像藍貓(孩子經(jīng)??吹膭赢嬈械娜宋铮┠敲绰斆髁耍前职謰寢尵筒幌矚g你了?。 ?br />
借助孩子比較熟悉的動畫片中的人物進行教育,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寶寶,你嘗一下這個菜,媽媽做得可好吃啦!不信你嘗嘗看!”
在吃飯前,父母可以先吃一點,而且得表現(xiàn)出“味道好極了”的樣子,讓孩子眼饞,甚至有時父母可以采用“連哄帶騙”的方式,但是不能要求孩子一次吃得太多,否則會造成孩子對吃蔬菜的反感。父母可以在生活中逐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33、為什么爸爸可以不吃胡蘿卜?
當爸爸吃炒青菜或喝蔬菜濃湯時,經(jīng)常都不吃胡蘿卜,而把胡蘿卜剩出來。
4歲的莉莉看到這種情形,就問道:“媽媽,你為什么讓我吃胡蘿卜,卻不讓爸爸吃呢?”
為什么媽媽可以不吃菠菜?
為什么你們都不吃的東西,卻讓我吃呢?
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其飲食習慣與父母早期的教育以及父母自身的表現(xiàn)有很大的關(guān)系。要想自己的孩子不偏食、挑食,父母首先應該發(fā)揮好模范作用。即使父母一方或者雙方有挑食、偏食的現(xiàn)象,也應及時克服;如實在克服不了,可以采取適當?shù)姆椒?,不要讓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有偏食的現(xiàn)象,例如前面提到的事例中,媽媽在盛飯菜的時候,可以在爸爸的碗里少放或者不放胡蘿卜。
而且在吃飯的時候,除了應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和氛圍之外,父母不要挑剔飯菜,也不要說孩子愛吃什么,不愛吃什么,以免給孩子造成負強化。
總之,家長要以身作則,帶頭嚴格要求自己,對孩子的全面發(fā)育和健康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其實挑食、偏食都是不好的習慣,但是你爸爸就是改不掉!”
這種充分在孩子面前暴露了父母缺點的回答方式,只會讓父母失去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會認為爸爸竟然都有壞習慣,那他們自己的不良習慣也是可以原諒的。
“媽媽花了那么多工夫做的飯菜,你必須多吃一些!否則以后媽媽就不給你做好吃的啦!”
吃飯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勸孩子多吃,更不要在飯桌上訓斥孩子,或用強制、粗暴的手段來威逼孩子吃東西,否則會影響孩子的情緒,降低食欲,而且容易導致孩子產(chǎn)生對立情緒或恐懼心理,后果往往適得其反,影響孩子的健康。父母可以在吃飯時,適當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或有意識地與孩子比賽,或運用“激將法”,使孩子產(chǎn)生興趣,克服偏食、挑食的習慣。
“爸爸覺得胡蘿卜不好吃,所以就不想吃啊!”
生活中,父母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自己不偏食、挑食,更不要講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等之類的話,對各種食物應表現(xiàn)出十分喜歡吃的情感,在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你看,因為爸爸討厭吃胡蘿卜,所以才會長胡子。你如果也不吃胡蘿卜的話,也會像爸爸一樣長胡子的!”
到底這樣的回答是否有效呢?也許由于孩子非常害怕像爸爸那樣長胡子,連爸爸剩下來的胡蘿卜都吃完了。但是這種具有教訓和強制性的回答,并不是很好的回答方式。而且,“不吃胡蘿卜會長胡子”本身就是錯誤的說法,當孩子到朋友家玩的時候,看到朋友的爸爸也長胡子,會說:“叔叔也是討厭吃胡蘿卜,才會長胡子嗎?”等孩子長大明白真相后,很可能會對父母產(chǎn)生不信任感。
“胡蘿卜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吃了之后,能使你的身體更強壯,能使寶寶快快的長大??!你看,爸爸媽媽就是因為小時候吃了很多的胡蘿卜才長得那么健壯的??!”
很多孩子都盼望著自己快快長大,長得像爸爸媽媽一樣高大,所以一旦媽媽告訴他吃什么東西能讓他長得更快的話,他也就有了動力。
“爸爸昨天在外面吃了太多的胡蘿卜,所以今天不想吃了。來,媽媽陪寶寶一起吃好嗎?”
父母挑食偏食的習慣,常常會影響到孩子,因此父母要盡早克服不好的飲食習慣,帶頭吃多樣化的食品,幫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34、媽媽為什么收了我的早餐?
一天,媽媽對5歲的蒙蒙說:“寶貝,我們早上的時間非常緊張,你必須要按時起床,按時吃早飯。只有這樣爸爸媽媽才能準時上班,而你呢,也才能準時到幼兒園。如果你不按時起床的話,媽媽會認為是你放棄了你的早餐,你已經(jīng)是一個小男子漢了,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br />
媽媽說完后的幾天,蒙蒙都表現(xiàn)得比較優(yōu)秀。但是今天蒙蒙起床太晚,超過了規(guī)定的時間。當他來到餐桌前時,發(fā)現(xiàn)餐桌上已空空如也,媽媽早已把他的早餐收走了。蒙蒙看著媽媽非常委屈地說:“媽媽,我餓了,你為什么收了我的早餐呢?”
雖然,早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應該讓孩子知道,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雙方約定好的,是必須遵守的。高效能的父母,必定是講原則的父母。
父母必須懂得,影響孩子最成功的手段就是掌握那些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的東西。絮叨的討論和空洞的威脅只能對孩子產(chǎn)生很小的作用,甚至一點作用也沒有。這個結(jié)論已在無數(shù)家庭中得到驗證。在那些家庭中孩子會把一個家長推到忍耐極限的邊緣,而在另一個家長面前卻像甜蜜的小天使。
“蒙蒙餓了,那媽媽再給你準備一份?!?br />
既然定了規(guī)矩,那雙方都應該遵守。如果父母這次遷就了孩子,那孩子以后就會對已約定的規(guī)則產(chǎn)生懷疑,甚至他會以為以后定的規(guī)矩也是可以不遵守的。
“對不起,蒙蒙,我們有約在先,媽媽不能隨意破壞它,我想你也不想破壞它。你餓了卻吃不到早餐,這只能怪你自己不遵守約定?!?br />
所謂講原則就是一旦立了規(guī)矩,就必須執(zhí)行。鑒于孩子容易忘記預先的約定,也沒有成熟到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父母需要不時地提醒以幫助孩子記住。但是,提醒只是提醒,一旦孩子破壞了規(guī)矩就要按照規(guī)矩來辦事。必須讓孩子懂得他的一舉一動能產(chǎn)生不同的后果,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就會知道無論什么事都不能馬虎,從而形成什么事都認真的習慣,也就不需要父母的催促和監(jiān)督了。
謹記:當你平和地要求孩子服從卻被孩子置之不理時,你要用行動,而不是空洞的威脅,去獲得期望的行為。
35、為什么要把飯吃干凈呢?
飯桌上,侖侖看著滿桌子好吃的飯菜,一轉(zhuǎn)眼工夫,他的小碗里已經(jīng)是滿滿的一碗了。剛吃了一半,侖侖就將碗往媽媽面前一推。
媽媽知道侖侖又吃不完了,看著他嚴厲地說道:“侖侖,飯要吃干凈?!?br />
侖侖撅著小嘴說:“為什么要把飯吃干凈呢?”
我不想吃了,可不可以扔掉?
節(jié)約是一個人良好的生活習慣、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綜合體現(xiàn)。節(jié)約是對勞動的尊重,是對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應盡的責任,也是為子孫后代謀福利。
但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jié)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點菜時要適量;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等。
作為父母,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節(jié)約的好習慣。
首先,父母自身要勤儉節(jié)約,做好孩子的榜樣。其次,指導孩子如何用零花錢。家長給孩子零花錢要有計劃,要限制數(shù)額,不要有求必應。應根據(jù)孩子年齡大小、實際用途和支配能力,定時定量給予。第三,要經(jīng)常給孩子講勤儉持家的故事和道理。第四,要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習慣: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時刻教育孩子節(jié)約。第五,要讓孩子學會利用廢舊物品。
節(jié)約要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從點點滴滴做起。
“如果不吃干凈,眼睛會看不見,就看不見爸爸媽媽了。”
這位母親自小就被如此教導,但是這種回答方式是具有強迫性和強制性的?,F(xiàn)代是科學時代,切勿用這種恐嚇方式。如果和孩子講道理,孩子是能夠接受的。
“你自己盛的飯必須吃完?!?br />
父母的強硬態(tài)度可能會使孩子暫時屈服,但是不可能杜絕類似事情的發(fā)生。只有讓孩子真正懂得人們獲得勞動成果的不易,他才會嚴格要求自己節(jié)約起來。
“寶寶,我們吃的米飯是農(nóng)民伯伯辛勤播種、種植秧苗,經(jīng)過除草、施肥、收割而得來的。農(nóng)民伯伯拼命的工作所收獲的稻米,是不可以浪費的。此外,世界上有些地方的人沒有米飯吃,甚至因此而死去。由此可知,對人類而言,米是多么重要的食物。我們要把多余的米,拿來救濟那些窮苦的人?!?br />
從小教育孩子節(jié)約的美德,養(yǎng)成節(jié)約的習慣,讓孩子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都來之不易,都是人們辛勤勞動換來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行為以及心理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偏食、挑食是不好的飲食習慣,對孩子的身心發(fā)育都是不利的。年幼的孩子正處在身體發(fā)育的關(guān)鍵時期,各種食物中所含的營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孩子偏重于一種或少量幾種食物,是不能獲得全面而又均衡的營養(yǎng)的。造成孩子偏食、挑食的原因有很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當孩子任性、不想吃或只想吃某種食物的時候,很多家長往往會出于過分疼愛而遷就他們,如此一來,孩子便找到了“救命稻草”,經(jīng)常以哭鬧、絕食等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這是導致偏食、挑食的一個方面。另外,3~6歲的孩子將父母視為權(quán)威,在任何事情上都會觀察以及模仿父母的語言和行為,因此,日常生活中父母對飲食的態(tài)度以及不經(jīng)意的言談,都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影響。
所以,父母應以身作則,發(fā)揮好榜樣作用,要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父母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避免在孩子面前偏食、挑食,成為孩子模仿的良好榜樣。
36、為什么要我先睡呢?
已經(jīng)晚上九點半了,但是4歲的容容看起來精神還是那么好,樂此不疲在客廳里玩著她的一堆小玩具,特別是對于媽媽今天剛從商場買的那個布娃娃,一直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
“容容,趕快去睡覺。”正在看電視的媽媽對在一旁的容容命令道。
“媽媽,為什么你還不睡呢?”容容非常不滿地問媽媽。
為什么媽媽可以睡那么晚呢?
媽媽,我可不可以不睡覺,再玩會兒呢?
即使大人睡得晚,早上也能夠早起嗎?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和爸爸媽媽的權(quán)利有所不同,很多事情大人可以做,自己卻不能做;大人做了好像順理成章,自己做了就是不合規(guī)矩。這樣的“不公平”會讓孩子產(chǎn)生很多疑惑。雖然由于在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所處的地位不同,享受的權(quán)利也不同,權(quán)利上處于強勢的父母往往支配著權(quán)利上處于弱勢的孩子。但是當孩子提出疑問時,父母要耐心地給孩子解釋說明,而在解釋說明的同時,也要檢討一下自己的行為:自己的一些行為是不是太過分?是不是給孩子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
“媽媽是大人,所以就可以啊?!?br />
這種過于簡單的回答不但沒有解答孩子心中的疑問,而且還會讓孩子產(chǎn)生大人有“特權(quán)”、父母對自己不公平的心理。
“大人與小孩不同,大人的肚子里有個時鐘,它會幫媽媽安排時間?!?br />
這種說法對4歲的孩子來說很難理解,這時,父母倒不如向他說明“大人的身體已經(jīng)成長發(fā)育健全了,比孩子有更強的自制和約束能力”。
“大人的身體條件和小孩子的不一樣,大人需要的睡眠時間比較少;而小孩子呢,正處于身體成長和發(fā)育階段,需要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證身體生長的需要。其實,媽媽也不看到很晚,寶寶睡了之后媽媽一會兒也就睡了?!?br />
跟孩子講解大人與孩子之間身體的差異,從而讓孩子理解大人與孩子之間存在行為標準的差異。
“寶寶明天還要到幼兒園,如果晚上不早點睡覺的話,就沒有精力聽老師講課,也沒有精力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了?!?br />
告訴孩子不按時睡覺的后果以及嚴重性,而且平時父母也要培養(yǎng)孩子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
“媽媽現(xiàn)在關(guān)掉電視,和寶寶一起睡,好不好?”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只給予口頭上的回答,有時候孩子在心理上是無法接受的。這時,父母最好還是關(guān)掉電視,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容易入睡的好氣氛。在孩子養(yǎng)成早睡的習慣以前,每個家庭成員都要早早就寢。
37、為什么讓我一個人睡小房間?
小馳已經(jīng)3歲了,但是總愛粘著媽媽睡,不愿意一個人睡在媽媽給他布置的那個漂亮的小房間里。
現(xiàn)在每天晚上哄小馳到他自己的小房間睡覺成了一家人最大的工程。眼看著又到了睡覺的時間,但是小馳待在媽媽的房間里不愿意回去。
“小馳寶寶,該睡覺覺了。”媽媽溫柔地說。
小馳看著媽媽,說:“媽媽,我今天可不可以跟你睡?。繛槭裁纯偸亲屛乙粋€人睡小房間呢?”
我可不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睡呀?
為什么爸爸是大人,睡覺還讓媽媽陪著呢?
孩子出生后,應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與父母分床而睡。分床睡有諸多好處,例如:可以很好地避免孩子被大人擠壓受傷;可保證孩子的睡眠不受父母的影響和干擾,得到充分的睡眠,有利于孩子身體健康;也能很好的避免夫婦間的房事給孩子看到后的尷尬以及對孩子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和應變能力等等。
起初,孩子可能會有些不習慣、不愿意,但父母要耐心說服,開始時可在旁邊多陪伴一些時候,待孩子睡熟了再離開,以后逐漸養(yǎng)成他獨自睡覺的習慣。
“寶寶已經(jīng)長大了,該自己睡了!”
“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我長大了就不愛我啦?要不然為什么長大了就不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睡呢?”……過于簡單的回答不但不能解決孩子心中的疑問,而且會使孩子心中的疑問更多。
“寶寶想不想聽《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故事呢?來,寶寶躺在床上,媽媽給你講故事好不好?”
剛開始分床時,孩子睡覺前,可坐在小床前給孩子講講故事、說說話,消除孩子睡前的孤單,也可以親親他的額頭,使他感到父母的愛,有安全感,然后再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精神。
“到了寶寶這個年齡,就應該鍛煉自己的獨立能力。要想長大就要敢獨立,你想不想長大呢?”
孩子當時多半會說想,但是過不了幾天,又會要求回到爸爸、媽媽的房間里來。到時候可以再告訴他:“爸爸、媽媽喜歡自己單獨睡的孩子。”但不管怎么說,父母都應該堅持,讓孩子養(yǎng)成單獨睡的習慣,否則就會前功盡棄。
“寶寶是不是害怕?。科鋵嵃?,很多像你這么大的孩子都會害怕。不要害怕,媽媽就在你的隔壁,有什么事情你可以搖這個小鈴鐺,媽媽就會過來的!”
如果孩子是因為恐懼而不愿意分床睡,父母要允許孩子將他的恐懼流露出來,并及時給予開導,使孩子懂得恐懼是會消失的。也可以給孩子安裝一些簡單的小設(shè)備,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
調(diào)查表明,家庭的休息方式與幼兒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水平有很大的關(guān)系。睡眠是休息的重要內(nèi)容,孩子睡眠的多少直接影響其今后的發(fā)育、智力和學習。
不同年齡的寶寶,需要的睡眠時間分別如下:
新生兒,睡眠總量應該在每天14~20小時,日間、夜間睡眠量相等;而嬰兒的夜間睡眠應該為9~12小時,日間小睡,每次長度為30分鐘至2小時。
1~2周歲的寶寶,每天應睡12小時以上。
2~4周歲的寶寶,每天應睡12小時。
4~7周歲的寶寶,每天應睡11小時。
7歲以后,孩子每天最好睡10小時左右。
小孩的各個組織器官都比較嬌嫩,生理機能發(fā)育得不完善,卻又貪玩好動,精力容易消耗,容易產(chǎn)生疲勞,必須幫助孩子養(yǎng)成午睡的習慣。
父母在寶寶0歲開始就應該培養(yǎng)寶寶良好的睡眠習慣。不但如此,父母還應幫助孩子養(yǎng)成午睡的習慣,因為午睡可以幫助孩子機體內(nèi)部的機能獲得休整,對孩子的健康和學習都有很大好處。
要想孩子睡得好,建議父母臨睡前不要讓孩子太興奮,從寶寶出生開始就可以訓練其分床睡,因為幼兒“獨自睡”不但對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且有助于其獨立性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寶寶臨睡前,可以對其進行睡眠前按摩,縮短入睡時間和夜間清醒時間。寶寶半夜驚醒4~6次屬于正常現(xiàn)象,父母不要過于驚慌,不要孩子一哭就抱起來,應該培養(yǎng)他驚醒后自動重新入睡的良好習慣。
相鄰博客
- 怎么回答寶貝的“為什么”(5) [2009-04-12 13:57:00]
- 怎么回答寶貝的“為什么”(6) [2009-04-12 13:58:00]
- 怎么回答寶貝的“為什么”(8) [2009-04-12 14:00:00]
- 怎么回答寶貝的“為什么”(9) [2009-04-12 14:0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