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目錄及各章簡介
第1章 交流密碼:父母和孩子的對話
和孩子對話是一門有規(guī)則的獨特藝術,有它自己的含義。孩子在交談時很少是無知的,他們的信息里經(jīng)常有需要解讀的密碼。
當孩子感到被理解時,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當孩子被理解時,他們對父母的愛也更深了。對孩子受傷的情感來說,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藥。
第2章 語言的力量:鼓勵和指導的更好方法
我們的孩子跟大多數(shù)人一樣,對于贊美他們品格、身體或精神的話不知如何反應。孩子不喜歡被評定。
辱罵性的字眼,就像一根根毒箭,不應該用在孩子身上。
精神上健康的父母并不是圣人,他們能意識到自己的憤怒,并且重視它。
有時,僅僅表達出我們的感受(不用解釋原因)就能讓孩子停止不端行為。
第3章 自取其害:沒有做錯事的正確方法
涉及孩子的某些方法總是自取其害:它們不但達不到我們長期的目標,還在家里到處造成破壞。自取其害的方法包括恐嚇、賄賂、許諾、挖苦、激烈的言辭、關于撒謊和偷竊的說教、關于禮貌的粗魯教訓。
不要把孩子叫做小偷或說謊的孩子,或者預言一個不好的結局,這非常重要。
第4章 責任:要求服從,不如傳輸價值觀
孩子不是一生下來就天生富有責任感的,也不是到了一定年齡就會自動獲得責任感。
孩子有一個寵物玩耍,有一個寵物來愛,可能會讓孩子受益匪淺。他或她也可能從分享對寵物的關心中受益,但是照顧寵物生命和健康的責任必須由大人來承擔。孩子可能會同意負責喂寵物,但是還是需要父母在一旁提供好心的提醒。
第5章 紀律:尋找替代懲罰的有效手段
體罰的最大副作用就是它可能會阻礙孩子道德良心的發(fā)展。打孩子可以非常輕易地消除孩子的內(nèi)疚:孩子已經(jīng)為不端行為付出了代價,于是他會很隨意地再犯。
在對他們不可接受的行為制定限制、執(zhí)行限制時,我們表示了尊重,這樣就為孩子尊重社會中的規(guī)則作好了準備。
第6章 積極的養(yǎng)育:孩子生活中的一天
文明讓父母扮演了一個老愛唱反調(diào)的人的角色,必須對很多小孩子的強烈愿望說“不”:不許吮吸大拇指、不許撫摸生殖器、不許挖鼻孔、不許在臟地方玩、不許吵鬧,等等。對于嬰兒來說,文明是冷漠而殘忍的:沒有了柔軟的乳房,它給你一個硬硬的杯子;沒有了隨時可以方便的溫暖的尿布,它給你一個冰冷的便器。
第7章 妒忌:不幸的傳統(tǒng)
在正常的情況下,年齡和性別差異可能會導致兄弟姐妹之間產(chǎn)生妒忌。哥哥遭到妒忌是因為他有更多的特權,更獨立;寶寶遭到妒忌是因為她受到更多的保護。女孩嫉妒哥哥是因為他似乎有更多的自由,男孩嫉妒妹妹是因為她似乎受到更多的特殊照顧。
第8章 孩子焦慮的一些來源:提供情感上的安全感
父母知道每個孩子都會有擔心和焦慮,但是他們不明白這些焦慮的來源。父母經(jīng)常問:“為什么我的孩子那么害怕?”一位父親竟然對他不安的孩子說:“不要再胡說八道。你知道你沒什么好擔心的!” 這里記述一些孩子焦慮的來源,并且提供一些處理焦慮的方法,可能會對父母有所幫助。
第9章 性和人類價值觀:需要審慎處理的重要問題
我們的解釋應該實事求是:“當爸爸和媽媽想要一個寶寶的時候,爸爸身體里有一種叫精液的液體,里面有很多微小的精子細胞,精液遇到媽媽身體里的卵細胞,當精子細胞和卵子細胞結合的時候,就是寶寶開始生長的時候了。等寶寶足夠大了,它就從***陰道里出來?!?br />
第10章 總結:如何養(yǎng)育孩子
孩子從經(jīng)驗中學習。他們就像濕水泥,任何落到他們身上的話都能造成影響。因此,重要的是,父母要學會跟孩子談話時不要激怒孩子,不要對他們造成傷害,不要削弱孩子的自信,或者讓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和自我價值失去信心。
來源:搜狐社區(qū)
相鄰博客
- 如何養(yǎng)育孩子 [2008-08-03 14:43:00]
- 書摘:《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2008-08-03 14:52:00]
- 《傾聽孩子》 [2008-08-21 13:17:00]
- 《傾聽孩子》-專門時間 [2008-08-21 13:2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