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在我們的傳統(tǒng)思維里,孩子應該做個聽話的孩子。因為父母總想以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幫助孩子減少走彎路的可能性,怕他們吃苦、怕他們受挫折。中國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具有犧牲精神的父母,他們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東西。他們所要的回報就是孩子讀好書,上大學,掙大錢,出國等等所謂有出息的事情。同時他們又是最注重自己權威的父母,絕大多數的父母很難接受自己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觀點,甚至很簡單地否定孩子們的想法?!?
但是,這一切的苦口婆心,卻收不到意想中的效果。為什么?原因是沒有把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地位上去?!?
中國的孩子似乎膽子很小,在長期受庇護的環(huán)境下生活,他們對冒險、探索的興趣也大大不如國外的孩子。我們在報紙上看到許多關于中國孩子體質、動手能力、交往能力存在缺陷的報道。而瑞典高中畢業(yè)的孩子,早已獨立打4—5份工,為20歲之前的環(huán)球旅行做準備了。在我返回北京的航班上,遇到了一位21歲的瑞典女孩。她告訴我,她18歲時父母就告訴她必須獨立生活了。于是她一個人到法國,邊學習法語邊打工,自己攢讀大學的學費。我很奇怪為什么一旦自己的孩子到外國讀書打工,我們中國的父母都覺得天經地義;而在國內卻總是那樣任勞任怨地為孩子打工。 內容來自www.zhgax.com
在這遙遠的異鄉(xiāng),當地的父母們只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人”;而中國的父母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也許成“人”更講究基本為人處事的原則,基本的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怪不得瑞典的母親對孩子任性地哭鬧置之不理,她是讓孩子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
相鄰博客
- 德國父母更注重孩子品質的培養(yǎng) [2009-07-10 23:01:00]
- 法國人怎樣培養(yǎng)孩子 [2009-07-10 23:02:00]
- 一位北美校長育兒方略 [2009-07-14 21:47:00]
- 美國兒童怎樣看電視 [2009-07-14 21:5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