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意識太強會給窮孩子和富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帶來無可挽回的負面影響:對窮孩子來說,強烈的貧富意識往往會使得原本就十分自卑的心理雪上加霜;而對富孩子來說,由此而生的盲目的優(yōu)越感往往會導致他們自以為是“高人一等”的小霸王。
慶幸的是,許多國家都在為淡化孩子的貧富意識而作出巨大努力。
日本的中小學都明文規(guī)定:禁止學生穿名牌服裝或名牌運動鞋來學校,并對何為“名牌”作了嚴格、具體的限定。據(jù)調查,此舉也得到了高占9成的富裕家庭的父母的歡迎。此外,直至今日,日本仍有部分小學要求男生一律剃光頭上學,千篇一律的光頭至少讓人一下子難以分辨出誰是富家子弟,誰出身于貧寒之家。
在美國,雖說學生是否應該穿著校服上學長期以來一直存有爭議,但絕大多數(shù)州的中小學依然堅持“校服制”,而且贏得了8成以上父母的支持。支持者們倒也不是像國人那樣,認為身穿校服主要是為了強化集體主義精神或愛惜學校榮譽,而是認定“千篇一律”的校服盡管從表面上看來似乎限制了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卻避免了貧富孩子在服裝上的優(yōu)劣差別,從而也避免了對窮孩子自尊心的可能損傷。從這一點看,顯然是利大于弊。
中國愛心網(wǎng) www.zhgax.com
在加拿大,中小學大多向孩子們提供免費午餐,當然午餐的檔次完全一樣,因而孩子無論貧富,吃的完全相同。即便在貧窮的肯尼亞,有幸收到救助的小學往往給每個孩子都發(fā)放一份救濟物品(如寒衣或食品),而不論孩子是貧是富。有人會有疑問:富家子弟也許并不缺這份救濟物品,“照發(fā)”是否意味著是一種浪費?而學校堅持認為,讓大家盡可能都能領到一份,窮孩子便就會大大減輕心理上的壓力。
相鄰博客
- 國幼教傳奇 [2009-07-14 21:58:00]
- 洋爸爸的育兒經(jīng) [2009-07-14 22:00:00]
- 日本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 [2009-07-14 22:05:00]
- 中德家庭教育之間的差異 [2009-07-15 23:54:00]
最近訪客